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all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以当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初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文中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深入分析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作为语文课程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是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依据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遵照一定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教育活动,关注影响学习主体情绪、态度、态度等情感因素,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可行性的教学方法,将内心与教学课程隐含的情感有效传递给学生,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语文作为一门集成性的课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一定的情感价值,引发学生学习共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
  众所周知,“技能与基础”“操作与方法”“情感与观点”作为初中语文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将三种目标进行有机结合,才可以保证语文情感教育的有序进行。新课标确定了情感教育的价值与地位,要求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学习互动,依据学生的学习个性与内在情感,充分彰显语文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内涵。语文教学改革促使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
  (二)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实际开展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隐含的情感内容,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侧重培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责任,情感教育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除此之外,通过有效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导入环节,融入情感因素
  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创设恰当适宜的情感情景。在课堂导入环节充分融入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风趣幽默的语言文字将教材中生硬呆板的文字以真实形象画面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实感受其内容,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课时,教师需要事先对文章中隐含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句话,这种称呼一般会出现哪里?出现在什么情况下?从中导入课文。要求学生齐读引文,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这句话展开问题。在学生情感体验过程中,为了强化情感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扮演文章中各个角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文章的内在情感。也可以通过分组阅读的形式,深入感受文章中各个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表演與改变剧本的形式,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剖析人物情感。总而言之,在实际开展情感教育过程中,情感学习氛围的创建必不可少,需要师生一同进行完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师生、生生的学习互动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3]。
  (二)积极创设情感学习情境,巩固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多媒体信息教学工具的帮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积极创设其情感情境,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教学优势,烘托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工作的引用,为情感教学带来诸多便利条件,也促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三)关注情感实践
  初中语文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发展目标也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人文涵养。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从阅读教学、基础教育、写作教育、表达能力等多个视角入手渗透情感教育,不断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而以上能力的强化与语文实践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源于课堂实践,更多的则源自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充分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以此有效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利用具体的实践操作来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对于初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在实际开展语文情感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材内容充分融合情感因素,不断刺激学生学习情绪,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杜现华(1973-),男,山东省宁阳县人,民族:汉,学历:汉语言文学本科,单位:山东省宁阳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毛小全.浅谈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19:219+201.
  [2]谭玉凤.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100.
  [3]袁喜平.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三个转变[J].教育现代化,2016,22:276-277+280.
其他文献
东营凹陷缓坡带东段包括陈官庄断阶带、王家岗-丁家屋子断裂带两个构造带和草桥地区,面积约为400 km2,整体呈北倾,为缓坡构造。超剥带认识程度和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地层油藏勘探潜力大,上古生界钻探井位共22口,仅1口井获得工业油流,8口井见油气显示,预示未来勘探潜力较大。勘探效果分析认为,层组划分不详是导致主要含油层系不清、油源问题以及盖层的封堵情况不明的主要原因。因此,上古生界地层成藏特征研究是目前勘探的重点。
【摘 要】深入新课程改革,在实践教学中逐渐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初中阶段有效的衔接了小学和高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应对措施,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将新课改的各种要求更好的落实下去。  【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应对  实现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但是因为各个
期刊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发展源泉,它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深入了解翻转课堂的应用现状后,结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公共英语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课堂应用的可行性。
语文思维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思考习惯带来不同结果,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语文逻辑思维的培养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用问卷调查法及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根据中学语文解题的特性探讨发散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教育者的关注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语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摘 要】结合现阶段教学实际来讲,新课改后的基础英语教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发展与普及,作为基础教育当中重要一环的小学英语教学,其与新课程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仍然存在着不一致性,严重影响小学英语教学成效的实现。为了正确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应当处理好英语教学中五个辩证关系,即课本、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关系;语言知识教学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期刊
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阅读方法。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化、发散化、艺术化的特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把文章的内容用文字、图像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于培养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层次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课前预习,授课时共绘共议,同画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课后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师生共育优质阅读教学活动。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高校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数学专业学生而言其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惠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就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摘 要】我国一直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习惯以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学生的好坏,忽视了在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文本性的特点,在其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够加强对高中学生的人文教育。本文就是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希望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
期刊
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其具有启发性、灵活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被广泛用到许多课程教学中。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探讨了《污染生态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多元学科背景下案例教学的新模式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案例教学新形式,以期为相关类似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移动阅读倾向和文化特征,有利于高校移动阅读服务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