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公共艺术作为提升当地文化价值的手段,运用的越来越普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创建了国际雕塑公园、广场等专案,这些建设虽然对城市的文化和美有一定的推动,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公共艺术缺少整体的策划,各自为政,见缝插针,整体风格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等。
公共艺术主要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在城市景观环境中。传统的雕塑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城市雕塑的发展越趋向形式多样化,材料新颖化。当代艺术的概念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结合场地、材料、观念,发挥着它前所未有的价值。它与传统的雕塑概念不同,但又同时具备一些相关的特征。基于此,将本文命名为《浅谈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意义》。
首先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重要性;其次以厦门二市“美仁园”为例解析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最后就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本文旨在于与同行进行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为公共艺术及景观空间的设计质量,文化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运用及发展趋势
一、公共艺术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重要性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是指美术馆、画廊及私人空间等以外的,在公共广场、道路、公园等空间中设置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应该与设置空间的环境特性、周围关系紧密连结,也具有提高公共空间美丽、美化公共环境、传播艺术资讯、提升观看者审美意识等职责。
艺术不在是僵硬的、冰冷的摆设,而成了市民生活中的闪光点。 打破了所谓高尚艺术的专属权,将艺术还给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市民,让它在城市中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使艺术产生看新生命。
通过公共艺术的融入,提高该地域的文化品位,促进地域共同体的活性化发展,增加地域文化价值,扩大地域的影响力,利用文化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达到地域整体价值提升的目的。
二、厦门二市“美仁园”为例解析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厦门二市“美仁园”位于厦门市厦禾路与市府大道交汇处,BRT二市站,原美仁宫旧址内。东临高层办公大楼,隔着厦禾路北边均是商住混合的高层建筑,南面为百花村。隔着市府大道为商场。
厦门市思明区政府想将此处设计成街口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去处。
这一带原是厦门的老城区,安静的街道,古老的建筑,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拆迁重建成高楼大厦,只留下百家村,还保留了老厦门的记忆。
可以说整个园区就是一件公共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历史,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前提下,无缝的将公共艺术与景观融合,达到无界的状态。
引入“室外博物馆的概念”,以景观的语言展示历史片段,随同游览的脚步品读城市的故事,公共艺术与景观、人形成有机的互动。
红砖是闽南传统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园区内如海浪般起伏的红砖,在景观上给人予不同的空间感受。红砖坐凳连绵起伏,如同水流过的痕迹,高低错落,以雕塑的手法塑造打磨,完美的弧度与曲线,打破了座椅的功能属性,在满足了它的基本功能同时更显活泼、灵动。
“印记”原是一个三角形的通风井,因其功能性而不可移动、拆除而改造成古朴怀旧的印记文化墙.将二市周边的老照片烧制成瓷板画,赋予它新的生命,同时将施工现场不同时期的天空照片也融入红砖印记墙内,回忆历史的天空。
芭蕉叶雕塑如同闽南古厝里生命的力量诠释,自由生长,凸显闽南人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叶片上是收集的不同时期关于二市周边变迁、改造的新闻报道,可以寻见城市发展的轨迹。
“时光之河”在园区内延绵流淌着,说是雕塑,其实更像一件装置艺术作品。选用该地区特有的石材,切割、打磨、抛光,形成了河的堤岸,整体既保留了石材的粗犷感,细节处有处理的细腻到位,河内流淌的是老厦门的记忆。有厦禾路拓宽改造时附近民居遗留下来的旧门牌、旧门把手、锈蚀的自行车铃铛,有用了多年的茶具,老式的开水瓶、有黑白电视机、双喇叭录音机和磁带、录像带,以及带有时代烙印的旧书旧报等。
伫足于“印记”前,通过老照片开启回忆的思绪;亦或是在树荫下“时光之河”感受时代的变迁;夜幕中你会看见结伴而来的人们,在园内纳凉、畅谈;玩滑轮的小朋友们,占据了起伏的“红色海浪”……
公共艺术与景观的已经充分融合在一起了,它不是单独的将一件雕塑摆放在一个空间里,两者已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文化与空间的结合与提升,俨然已让“美仁园”成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满足景观功能的,开放式的,可参与的,能够给人予美的感受的公共空间。
三、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伴随着当代艺术的影响,公共艺术的发展也越趋于多样性。装置艺术、大地艺术、多媒体等艺术形式也不断的融入公共艺术的设计中,它已没有固定的形式,而是在不断进行新的艺术实践,探索新的领域,重建原有的形式,在新鲜血液的注入下,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任何形式的公共艺术,都要充分考虑它的功能性、地域文化性、互动性。融合城市、人、空间,以达到提高群众的审美价值,提升社会价值的目的,它是一门综合展示艺术。
参考文献:
[1]东京公共艺术之旅 寻访日本创意美学的地域价值 龙神欣二著 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应用研究伍迪著.
[3]世界艺术史 雕塑卷 王红媛著 东方出版社出版.
[4]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 [法]伊丽莎白·库蒂里耶著.
公共艺术主要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在城市景观环境中。传统的雕塑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城市雕塑的发展越趋向形式多样化,材料新颖化。当代艺术的概念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结合场地、材料、观念,发挥着它前所未有的价值。它与传统的雕塑概念不同,但又同时具备一些相关的特征。基于此,将本文命名为《浅谈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意义》。
首先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重要性;其次以厦门二市“美仁园”为例解析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最后就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本文旨在于与同行进行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为公共艺术及景观空间的设计质量,文化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运用及发展趋势
一、公共艺术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重要性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是指美术馆、画廊及私人空间等以外的,在公共广场、道路、公园等空间中设置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应该与设置空间的环境特性、周围关系紧密连结,也具有提高公共空间美丽、美化公共环境、传播艺术资讯、提升观看者审美意识等职责。
艺术不在是僵硬的、冰冷的摆设,而成了市民生活中的闪光点。 打破了所谓高尚艺术的专属权,将艺术还给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市民,让它在城市中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使艺术产生看新生命。
通过公共艺术的融入,提高该地域的文化品位,促进地域共同体的活性化发展,增加地域文化价值,扩大地域的影响力,利用文化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达到地域整体价值提升的目的。
二、厦门二市“美仁园”为例解析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厦门二市“美仁园”位于厦门市厦禾路与市府大道交汇处,BRT二市站,原美仁宫旧址内。东临高层办公大楼,隔着厦禾路北边均是商住混合的高层建筑,南面为百花村。隔着市府大道为商场。
厦门市思明区政府想将此处设计成街口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去处。
这一带原是厦门的老城区,安静的街道,古老的建筑,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拆迁重建成高楼大厦,只留下百家村,还保留了老厦门的记忆。
可以说整个园区就是一件公共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历史,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前提下,无缝的将公共艺术与景观融合,达到无界的状态。
引入“室外博物馆的概念”,以景观的语言展示历史片段,随同游览的脚步品读城市的故事,公共艺术与景观、人形成有机的互动。
红砖是闽南传统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园区内如海浪般起伏的红砖,在景观上给人予不同的空间感受。红砖坐凳连绵起伏,如同水流过的痕迹,高低错落,以雕塑的手法塑造打磨,完美的弧度与曲线,打破了座椅的功能属性,在满足了它的基本功能同时更显活泼、灵动。
“印记”原是一个三角形的通风井,因其功能性而不可移动、拆除而改造成古朴怀旧的印记文化墙.将二市周边的老照片烧制成瓷板画,赋予它新的生命,同时将施工现场不同时期的天空照片也融入红砖印记墙内,回忆历史的天空。
芭蕉叶雕塑如同闽南古厝里生命的力量诠释,自由生长,凸显闽南人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叶片上是收集的不同时期关于二市周边变迁、改造的新闻报道,可以寻见城市发展的轨迹。
“时光之河”在园区内延绵流淌着,说是雕塑,其实更像一件装置艺术作品。选用该地区特有的石材,切割、打磨、抛光,形成了河的堤岸,整体既保留了石材的粗犷感,细节处有处理的细腻到位,河内流淌的是老厦门的记忆。有厦禾路拓宽改造时附近民居遗留下来的旧门牌、旧门把手、锈蚀的自行车铃铛,有用了多年的茶具,老式的开水瓶、有黑白电视机、双喇叭录音机和磁带、录像带,以及带有时代烙印的旧书旧报等。
伫足于“印记”前,通过老照片开启回忆的思绪;亦或是在树荫下“时光之河”感受时代的变迁;夜幕中你会看见结伴而来的人们,在园内纳凉、畅谈;玩滑轮的小朋友们,占据了起伏的“红色海浪”……
公共艺术与景观的已经充分融合在一起了,它不是单独的将一件雕塑摆放在一个空间里,两者已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文化与空间的结合与提升,俨然已让“美仁园”成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满足景观功能的,开放式的,可参与的,能够给人予美的感受的公共空间。
三、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伴随着当代艺术的影响,公共艺术的发展也越趋于多样性。装置艺术、大地艺术、多媒体等艺术形式也不断的融入公共艺术的设计中,它已没有固定的形式,而是在不断进行新的艺术实践,探索新的领域,重建原有的形式,在新鲜血液的注入下,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任何形式的公共艺术,都要充分考虑它的功能性、地域文化性、互动性。融合城市、人、空间,以达到提高群众的审美价值,提升社会价值的目的,它是一门综合展示艺术。
参考文献:
[1]东京公共艺术之旅 寻访日本创意美学的地域价值 龙神欣二著 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应用研究伍迪著.
[3]世界艺术史 雕塑卷 王红媛著 东方出版社出版.
[4]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 [法]伊丽莎白·库蒂里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