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2
摘 要 武德是武术教育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武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在我国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提倡“八荣八耻”的今天,武德应该具备新的时代内涵;武德的现代职能树立了新世纪习武者的新形象,符合当今我国大力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对习武者进行武德教育,其意义重要而深远。
关键词 武术 武德内涵 现代职能
一、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和发展到今天,始终是以“未曾习武先习德”这一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理念为准则。这些道德规范和标准,约束和调整着习武者之间以及习武者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被世人推崇和认可的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武德。良好的武德不仅能协调习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指导习武者的各类活动。习武者是今后中华武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是挑起武术不断向外传播和向前发展的栋梁。在习武学生中间进行武德教育,不仅能使武德发挥其现代职能的作用,还符合当今我国大力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
武德是武术教育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继承性等特点。武德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其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武德的内涵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古代以儒家的道德为主体,现代则以爱国主义为要旨。
二、传统武德的现代职能
从古到今,武术在各个时期所体现的社会职能不尽相同。每个时期的武德职能都应该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武术只有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融入社会,得到和谐发展。新时期的武德职能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扬习武者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高尚风格
自古以来,尊敬师长在中国武术文化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武林中人必须遵循的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徒如父子”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老师和徒弟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也是对家庭血缘关系的一种模拟。所以习武者不仅要在行为上尊敬老师,而且要在心理上尊敬老师,包括尊重老师本人、维持好课堂纪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徒弟在师长面前言行要恭敬谨慎,不得违抗师长的言行,更不得有狂傲无礼的行为。应该聆听师长的教诲,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在师长的指点下循序渐进的学好武艺,为师长争光。
习武者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谦虚谨慎、团结友爱,学会关心、学会配合。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个人和集体、个人与其他习武者的关系,善于肯定他人取得的成绩,虚心求教,搞好习武者之间的团结,做到“以武会友,切磋技艺”,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平衡融洽师兄弟间的手足关系。
(二)维持习武者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面貌
不怕吃苦,持之以恒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技艺功夫上的每一进步,无一不是长年累月刻苦磨砺的结果。常言到:“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要练武,不怕苦”。武技精湛,重在刻苦用功。
武术中的传统训练理论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习武者必须经过“三膘三瘦”的形体变化,劲始入骨;又须经过“三伏三九”的刻苦锻炼,劲始归根,这可称之为苦心。习武是一个长期锤炼的过程,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这又是衡量习武者意志品质的一个尺度。这可称之为恒心。专心、苦心、恒心三者相互作用,是对每一位习武者道德意志品质的实践检验。中共十二大、十三大把“艰苦奋斗”列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只有不怕吃苦,艰苦奋斗,才能苦尽甘来;只有不怕吃苦,持之以恒,才能使武艺登堂入室,才能为社会主义贡献一分力量。
(三)培养习武者诚实守信、修身养性的道德素质
古代的习武者,将诚信看作是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在立政、修业、为人处世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传统武德“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教习武人学会做人。古代武家家训,历代拳谱训诫上都贯穿、渗透着做人要守信的道理,展示着他们的人生追求。诚实守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应该达到的基本道德水准,习武者更应该如此。
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活动。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和衡量一个武士成长为武林高手的首要条件,一个道德高尚的武林中人,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说:“我们应该注意不要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言语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习武者在接受武德文化的哺育和影响的同时,用自己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形成自身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弘扬习武者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的优良作风
遵纪守法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习武者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培养习武者的武德,就是为了使习武者在武技活动中能自觉地遵纪守法。习武者必须加强自身法制法规的学习,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法制观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抛开法律行使“哥们义气”;要依法办事,依法律己,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自身的合法权利;要勇于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武德武风,鼓舞和激励世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弘扬民族正气、展示民族风貌、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见义勇为表现习武者的仁爱之心,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习武者应该以见义勇为为己任,协助公安部门搞好社会治安,当国家受到侵犯时,更应为了捍卫祖国英勇奋战。所以,习武者就应该弘扬“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见不平之事,遂挺身而出”的作风,且行为之后不计得失,不图报偿,这是习武者高尚的道德情操。见义勇为应该抛弃那些不分是非的“士为知己者死”,“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糟粕,我们既要倡导见义勇为,更要加强法制建设。
三、结语
武德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其结构发生变化,武德的内涵随之也发生了变化,但都是以追求和谐为最高境界,注重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武德内容已经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时代的今天,构筑适应新时代韵律的“武术美德工程”也是当代一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工作,这在当今我国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形势下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苗志良.崇尚武德与精神文明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3(5):42-43
[2] 周伟良.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3(3):12-17.
[3] 宋桦.试论武德的现代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104-106.
[4] 徐德正,徐明全.武术文化中的道德规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1):37-40.
摘 要 武德是武术教育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武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在我国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提倡“八荣八耻”的今天,武德应该具备新的时代内涵;武德的现代职能树立了新世纪习武者的新形象,符合当今我国大力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对习武者进行武德教育,其意义重要而深远。
关键词 武术 武德内涵 现代职能
一、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和发展到今天,始终是以“未曾习武先习德”这一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理念为准则。这些道德规范和标准,约束和调整着习武者之间以及习武者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被世人推崇和认可的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武德。良好的武德不仅能协调习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指导习武者的各类活动。习武者是今后中华武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是挑起武术不断向外传播和向前发展的栋梁。在习武学生中间进行武德教育,不仅能使武德发挥其现代职能的作用,还符合当今我国大力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
武德是武术教育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继承性等特点。武德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其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武德的内涵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古代以儒家的道德为主体,现代则以爱国主义为要旨。
二、传统武德的现代职能
从古到今,武术在各个时期所体现的社会职能不尽相同。每个时期的武德职能都应该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武术只有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融入社会,得到和谐发展。新时期的武德职能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扬习武者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高尚风格
自古以来,尊敬师长在中国武术文化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武林中人必须遵循的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徒如父子”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老师和徒弟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也是对家庭血缘关系的一种模拟。所以习武者不仅要在行为上尊敬老师,而且要在心理上尊敬老师,包括尊重老师本人、维持好课堂纪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徒弟在师长面前言行要恭敬谨慎,不得违抗师长的言行,更不得有狂傲无礼的行为。应该聆听师长的教诲,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在师长的指点下循序渐进的学好武艺,为师长争光。
习武者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谦虚谨慎、团结友爱,学会关心、学会配合。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个人和集体、个人与其他习武者的关系,善于肯定他人取得的成绩,虚心求教,搞好习武者之间的团结,做到“以武会友,切磋技艺”,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平衡融洽师兄弟间的手足关系。
(二)维持习武者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面貌
不怕吃苦,持之以恒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技艺功夫上的每一进步,无一不是长年累月刻苦磨砺的结果。常言到:“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要练武,不怕苦”。武技精湛,重在刻苦用功。
武术中的传统训练理论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习武者必须经过“三膘三瘦”的形体变化,劲始入骨;又须经过“三伏三九”的刻苦锻炼,劲始归根,这可称之为苦心。习武是一个长期锤炼的过程,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这又是衡量习武者意志品质的一个尺度。这可称之为恒心。专心、苦心、恒心三者相互作用,是对每一位习武者道德意志品质的实践检验。中共十二大、十三大把“艰苦奋斗”列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只有不怕吃苦,艰苦奋斗,才能苦尽甘来;只有不怕吃苦,持之以恒,才能使武艺登堂入室,才能为社会主义贡献一分力量。
(三)培养习武者诚实守信、修身养性的道德素质
古代的习武者,将诚信看作是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在立政、修业、为人处世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传统武德“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教习武人学会做人。古代武家家训,历代拳谱训诫上都贯穿、渗透着做人要守信的道理,展示着他们的人生追求。诚实守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应该达到的基本道德水准,习武者更应该如此。
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活动。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和衡量一个武士成长为武林高手的首要条件,一个道德高尚的武林中人,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说:“我们应该注意不要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言语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习武者在接受武德文化的哺育和影响的同时,用自己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形成自身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弘扬习武者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的优良作风
遵纪守法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习武者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培养习武者的武德,就是为了使习武者在武技活动中能自觉地遵纪守法。习武者必须加强自身法制法规的学习,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法制观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抛开法律行使“哥们义气”;要依法办事,依法律己,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自身的合法权利;要勇于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武德武风,鼓舞和激励世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弘扬民族正气、展示民族风貌、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见义勇为表现习武者的仁爱之心,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习武者应该以见义勇为为己任,协助公安部门搞好社会治安,当国家受到侵犯时,更应为了捍卫祖国英勇奋战。所以,习武者就应该弘扬“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见不平之事,遂挺身而出”的作风,且行为之后不计得失,不图报偿,这是习武者高尚的道德情操。见义勇为应该抛弃那些不分是非的“士为知己者死”,“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糟粕,我们既要倡导见义勇为,更要加强法制建设。
三、结语
武德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其结构发生变化,武德的内涵随之也发生了变化,但都是以追求和谐为最高境界,注重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武德内容已经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时代的今天,构筑适应新时代韵律的“武术美德工程”也是当代一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工作,这在当今我国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形势下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苗志良.崇尚武德与精神文明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3(5):42-43
[2] 周伟良.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3(3):12-17.
[3] 宋桦.试论武德的现代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104-106.
[4] 徐德正,徐明全.武术文化中的道德规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