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甘薯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虫性,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使用农药,因此其茎尖(又称薯尖)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满足市场需要,黄石市用台农71甘薯薯块直接生产茎尖,采取大棚套拱棚加地膜方式进行甘薯早熟栽培,不仅使茎尖的亩产量达到了5000千克以上,而且填补了3月底至5月份市场茎尖供应空白,对6月份市场茎尖供应不足也起到了补充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台农71是由台湾引进的菜用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茎叶嫩绿色,无茸毛,叶柄短,茎尖突出,分枝能力强,薯皮白色,薯肉淡黄色,薯块产量低。短蔓,植株半直立型,基部分枝多(一般有十几个),茎叶再生能力强,喜好肥水及高温,生长期间极少发生病虫害。通常采摘约10厘米长的茎尖做菜用,可循环采摘,茎尖口感鲜嫩滑爽。
1. 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大棚耕地作种植地,2月上中旬将种植地深耕细耙,按1.2米的宽度包沟开畦,在畦中间每亩沟施腐熟猪粪3000~4000千克或菜籽饼150~200千克,再加进口复合肥5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作基肥,整平畦面,提前盖好大棚薄膜,以提高土壤温度。
2. 种薯精选与处理 选择无病、无伤、没有受到冻害和湿害的台农71甘薯薯块作种薯,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颜色不鲜艳的薯块均不能选用。单个种薯大小以250~500克为佳。为防止种薯带病菌,播种前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5~10分钟。
3. 播种育苗 2月中下旬,当严寒天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时播种,畦内行距为40厘米,株距为30~35厘米,每亩播种薯约3400个,播种量为1200~1400千克。播种时要注意种薯的上下顺序。播完盖土后,给种薯浇足发苗水,浇水量约为种薯总重量的1.5倍,即每亩浇水2100千克左右;然后覆盖地膜,封严地膜四周后,覆盖好塑料拱棚,关好塑料大棚门窗进行保温催芽。经过12~15天,薯芽开始破土,每个种薯一般发芽15根左右,此时要及时进行破膜露苗,并及时用干细土封好地膜口。
4. 大棚和拱棚管理 播种后大棚和拱棚的管理事关甘薯茎尖的前期产量和主要经济效益,因此非常重要。薯芽破土前不用通风透气,破土后每天要注意适时通风透气;阴雨天和气温较低时,通风透气时间适当缩短,并尽量在中午进行;天气晴好时,通风透气时间适当加长;如气温大幅度升高,则不仅要延长通风透气时间,而且还应适时揭去拱棚薄膜,拉开大棚裙膜,以加大通风力度。如遇寒潮天气,可在大棚内加盖无纺布、在拱棚上加盖草袋保温。要尽量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9~32℃,夜间保持在18~25℃。4月中旬完全拆除塑料拱棚,6月上旬拆除大棚上的薄膜。
5. 浇水 栽培过程中土壤不可过干,也不可过湿,一般20天左右要灌水1次,将水灌入畦沟后让水渗入畦内土壤,但不可让栽培地渍水,更不可在灌水时让畦沟的水漫过畦面。生产前期有大棚覆盖时应适当控水,高温季节灌水间隔时间适当缩短,且要在早晚进行,雨季注意及时排涝。
6. 田间其他管理 只要封好地膜的四周和地膜口,并及时封好地膜破损处,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畦面杂草。当地膜口有少许杂草长出时,可及时用手拔除。畦沟的杂草要人工锄除,并结合锄草给植株培土3次。
由于基肥充足,茎尖生长过程中不用根部追肥,中后期可用1%尿素溶液进行4~5次叶面施肥,每隔10~12天喷1次,每次在采收后的第七至八天进行。由于台农71甘薯抗病抗虫性较强,栽培过程中尚未发现病害,虫害也很少,仅有少数地块发生地老虎、蛴螬、斜纹夜蛾、卷叶虫等害虫,地老虎和蛴螬可用敌百虫拌炒麦麸或炒菜籽饼诱杀,斜纹夜蛾和卷叶虫可用敌百虫、辛硫磷等农药防治。
7. 采收 保护地早熟栽培的一般始收期在3月底至4月上旬,终收期在9月份。当大部分薯茎有6~7片叶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的茎尖一般每根带有4~5片叶,要留下带有2片健康叶片的基部,以促进光合作用;由于每个叶腋可发出1个芽,每蔸甘薯在第一次采收后可再发芽30个左右。当第二批薯茎长到4~5片叶时,将比较密集、瘦弱的薯茎从基部采收,留下较粗短的薯茎继续生长,待长到6~7片叶时再采收,采收时每根薯茎要留下带有1~2片本侧枝叶片的基部,以保证再次发芽有30个左右;以后的采收依此类推,但7月份以后植株长势逐渐减弱,每蔸保留的芽数(或分枝数)可视长势逐步减少。采收要用剪刀配合进行,时间最好在早晨日出前,因植株生长主要在夜间,此时收获的茎尖较脆嫩,品质较好。中后期还要及时清除病、老、残叶。
(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 湖北省黄石市磁湖东路2号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李丹家 柯辛 潘百灵 黄石市蔬菜科研所 邮编:435002)
台农71是由台湾引进的菜用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茎叶嫩绿色,无茸毛,叶柄短,茎尖突出,分枝能力强,薯皮白色,薯肉淡黄色,薯块产量低。短蔓,植株半直立型,基部分枝多(一般有十几个),茎叶再生能力强,喜好肥水及高温,生长期间极少发生病虫害。通常采摘约10厘米长的茎尖做菜用,可循环采摘,茎尖口感鲜嫩滑爽。
1. 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大棚耕地作种植地,2月上中旬将种植地深耕细耙,按1.2米的宽度包沟开畦,在畦中间每亩沟施腐熟猪粪3000~4000千克或菜籽饼150~200千克,再加进口复合肥5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作基肥,整平畦面,提前盖好大棚薄膜,以提高土壤温度。
2. 种薯精选与处理 选择无病、无伤、没有受到冻害和湿害的台农71甘薯薯块作种薯,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颜色不鲜艳的薯块均不能选用。单个种薯大小以250~500克为佳。为防止种薯带病菌,播种前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5~10分钟。
3. 播种育苗 2月中下旬,当严寒天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时播种,畦内行距为40厘米,株距为30~35厘米,每亩播种薯约3400个,播种量为1200~1400千克。播种时要注意种薯的上下顺序。播完盖土后,给种薯浇足发苗水,浇水量约为种薯总重量的1.5倍,即每亩浇水2100千克左右;然后覆盖地膜,封严地膜四周后,覆盖好塑料拱棚,关好塑料大棚门窗进行保温催芽。经过12~15天,薯芽开始破土,每个种薯一般发芽15根左右,此时要及时进行破膜露苗,并及时用干细土封好地膜口。
4. 大棚和拱棚管理 播种后大棚和拱棚的管理事关甘薯茎尖的前期产量和主要经济效益,因此非常重要。薯芽破土前不用通风透气,破土后每天要注意适时通风透气;阴雨天和气温较低时,通风透气时间适当缩短,并尽量在中午进行;天气晴好时,通风透气时间适当加长;如气温大幅度升高,则不仅要延长通风透气时间,而且还应适时揭去拱棚薄膜,拉开大棚裙膜,以加大通风力度。如遇寒潮天气,可在大棚内加盖无纺布、在拱棚上加盖草袋保温。要尽量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9~32℃,夜间保持在18~25℃。4月中旬完全拆除塑料拱棚,6月上旬拆除大棚上的薄膜。
5. 浇水 栽培过程中土壤不可过干,也不可过湿,一般20天左右要灌水1次,将水灌入畦沟后让水渗入畦内土壤,但不可让栽培地渍水,更不可在灌水时让畦沟的水漫过畦面。生产前期有大棚覆盖时应适当控水,高温季节灌水间隔时间适当缩短,且要在早晚进行,雨季注意及时排涝。
6. 田间其他管理 只要封好地膜的四周和地膜口,并及时封好地膜破损处,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畦面杂草。当地膜口有少许杂草长出时,可及时用手拔除。畦沟的杂草要人工锄除,并结合锄草给植株培土3次。
由于基肥充足,茎尖生长过程中不用根部追肥,中后期可用1%尿素溶液进行4~5次叶面施肥,每隔10~12天喷1次,每次在采收后的第七至八天进行。由于台农71甘薯抗病抗虫性较强,栽培过程中尚未发现病害,虫害也很少,仅有少数地块发生地老虎、蛴螬、斜纹夜蛾、卷叶虫等害虫,地老虎和蛴螬可用敌百虫拌炒麦麸或炒菜籽饼诱杀,斜纹夜蛾和卷叶虫可用敌百虫、辛硫磷等农药防治。
7. 采收 保护地早熟栽培的一般始收期在3月底至4月上旬,终收期在9月份。当大部分薯茎有6~7片叶时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的茎尖一般每根带有4~5片叶,要留下带有2片健康叶片的基部,以促进光合作用;由于每个叶腋可发出1个芽,每蔸甘薯在第一次采收后可再发芽30个左右。当第二批薯茎长到4~5片叶时,将比较密集、瘦弱的薯茎从基部采收,留下较粗短的薯茎继续生长,待长到6~7片叶时再采收,采收时每根薯茎要留下带有1~2片本侧枝叶片的基部,以保证再次发芽有30个左右;以后的采收依此类推,但7月份以后植株长势逐渐减弱,每蔸保留的芽数(或分枝数)可视长势逐步减少。采收要用剪刀配合进行,时间最好在早晨日出前,因植株生长主要在夜间,此时收获的茎尖较脆嫩,品质较好。中后期还要及时清除病、老、残叶。
(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 湖北省黄石市磁湖东路2号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李丹家 柯辛 潘百灵 黄石市蔬菜科研所 邮编:4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