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新课标体系的重点教学任务。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连贯、整理地了解故事内容,总结中心思想,体悟作者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有效阅读。基于此,探究小学语文课整本书阅读的选择与评价方法。
关键字: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选择;评价方法
在小学语文科目的学习中,整本书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表示,在阅读教育中应该将整本书作为阅读主体,将单篇短章作为阅读辅佐。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情感领悟能力,丰富语言材料,在课堂教材的基础上拓宽学习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小学语文课整本书阅读的选择
(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逻辑思维和社会阅历并不丰富,教师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有限,而且学生的成长和受教育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对阅读的积极性和喜爱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将全是文字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可能引发其厌烦的心理。因此笔者建议,对于低龄学生,教师可以从绘本入手。绘本与漫画的根本性区别就是漫画以卡通人物为主,色彩图画可以为学生带来视觉刺激,并具有连载、畅销的特点,具有浅阅读的特性,因此只能为学生带来短暂的愉悦性。但是绘本与漫画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绘本以故事的整体性为特点,插图和配画与故事情节相吻合,并且具有连续性,符合学生识字量不多、喜欢视觉刺激、思维认知不完善的性格特点,因此可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注重典范性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读物推荐方面,应该与低年级有所区别[1]。一方面,学生的年龄在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学生对汉语的掌握能力也在逐渐加强,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图画、插画的阅读层面,而是应该提升阅读档次,注重阅读的经典性、文学性、艺术性。笔者认为,应该选择与语文教材相一致的书籍,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等经典名著,这类书籍在课本中已经出现过“节选”,因此,学生对书中人物、情节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可以降低整本书阅读的难度,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实现从“节选”到“整本书”,从“部分”到“整体”,从“片面”到“大局”的转变,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但是也应该注意,虽然学生的年龄和思维意识有了提升,但是读物也要符合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比如一些人物关系、社会背景较为复杂的作品,就不建议学生阅读。
二、小学语文课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法
(一)客观评价
笔者认为,将整本书阅读方式引入日常教学,不能仅仅让学生“浏览”和“欣赏”,而是应该让学生将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才能让学生有效率地阅读。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讲,整本书阅读的读后评价就格外重要[2]。首先应该进行客观评价,比如书中的基本知识、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重点情节、阅读理解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测评、试卷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验,设置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考查学生对整本书的掌握能力,检测学生是否认真阅读,能否掌握书中的知识脉络。其次可以通过问答题、开放性试题等,考查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检测学生能否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感受人物的鲜明特点。
(二)主观评价
除了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外,笔者认为还应该进行主观评价[3]。主要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应用能力、赏析能力、解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一般来讲,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体两面,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之后,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表达,写出读后感。教师从学生的读后感中考查学生对文字隐喻、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细节描写、情感共融、知识迁移方面的能力,并通过读后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色,将读写结合,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整本书的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精度、细读、有计划地阅读,最终提升学生閱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投入阅读,激发其阅读热情,促使学生快乐成长。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三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符合其年龄特点、具有典范性的书籍和名著,并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让学生精读、细读、有计划性地阅读,从而提升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1):17.
[2]许让.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7(12):248.
[3]陈小平.课外整本书阅读贵在坚持:区域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9,800(1):60-6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091)的研究成果。
关键字: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选择;评价方法
在小学语文科目的学习中,整本书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表示,在阅读教育中应该将整本书作为阅读主体,将单篇短章作为阅读辅佐。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情感领悟能力,丰富语言材料,在课堂教材的基础上拓宽学习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小学语文课整本书阅读的选择
(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逻辑思维和社会阅历并不丰富,教师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有限,而且学生的成长和受教育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对阅读的积极性和喜爱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将全是文字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可能引发其厌烦的心理。因此笔者建议,对于低龄学生,教师可以从绘本入手。绘本与漫画的根本性区别就是漫画以卡通人物为主,色彩图画可以为学生带来视觉刺激,并具有连载、畅销的特点,具有浅阅读的特性,因此只能为学生带来短暂的愉悦性。但是绘本与漫画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绘本以故事的整体性为特点,插图和配画与故事情节相吻合,并且具有连续性,符合学生识字量不多、喜欢视觉刺激、思维认知不完善的性格特点,因此可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注重典范性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读物推荐方面,应该与低年级有所区别[1]。一方面,学生的年龄在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学生对汉语的掌握能力也在逐渐加强,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图画、插画的阅读层面,而是应该提升阅读档次,注重阅读的经典性、文学性、艺术性。笔者认为,应该选择与语文教材相一致的书籍,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等经典名著,这类书籍在课本中已经出现过“节选”,因此,学生对书中人物、情节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可以降低整本书阅读的难度,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实现从“节选”到“整本书”,从“部分”到“整体”,从“片面”到“大局”的转变,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但是也应该注意,虽然学生的年龄和思维意识有了提升,但是读物也要符合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比如一些人物关系、社会背景较为复杂的作品,就不建议学生阅读。
二、小学语文课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法
(一)客观评价
笔者认为,将整本书阅读方式引入日常教学,不能仅仅让学生“浏览”和“欣赏”,而是应该让学生将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才能让学生有效率地阅读。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讲,整本书阅读的读后评价就格外重要[2]。首先应该进行客观评价,比如书中的基本知识、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重点情节、阅读理解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测评、试卷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验,设置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考查学生对整本书的掌握能力,检测学生是否认真阅读,能否掌握书中的知识脉络。其次可以通过问答题、开放性试题等,考查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检测学生能否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感受人物的鲜明特点。
(二)主观评价
除了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外,笔者认为还应该进行主观评价[3]。主要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应用能力、赏析能力、解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一般来讲,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体两面,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之后,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表达,写出读后感。教师从学生的读后感中考查学生对文字隐喻、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细节描写、情感共融、知识迁移方面的能力,并通过读后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色,将读写结合,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整本书的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精度、细读、有计划地阅读,最终提升学生閱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投入阅读,激发其阅读热情,促使学生快乐成长。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三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符合其年龄特点、具有典范性的书籍和名著,并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让学生精读、细读、有计划性地阅读,从而提升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1):17.
[2]许让.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7(12):248.
[3]陈小平.课外整本书阅读贵在坚持:区域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9,800(1):60-6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09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