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8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损伤诊断性检查的影像学征象,并分析手术治疗结直肠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经剖腹探查术确诊且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损伤患者65例,依据手术方式,将43例行一期手术患者作对照组,22例行二期手术患者作研究组,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结直肠损伤阳性检出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穿刺、B超、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5.38%、72.31%、63.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6.28%与对照组18.1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开始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穿刺、B超、CT检查均可在诊断结直肠损伤中均具有应用价值,结直肠损伤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预后良好,值得临产推广。
  【关键词】 结直肠损伤;诊断;治疗
  本文对结直肠损伤患者应用腹腔穿刺、B超、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行一期与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经剖腹探查术确诊且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损伤患者65例,依据手术方式,将43例行一期手术患者作对照组,22例行二期手术患者作研究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8:15,年龄20-70岁,平均(30.15±5.27)岁,发病至手术时间3-36h,平均(5.37±0.95)h;研究组男女比例15:7,年龄21-71岁,平均(31.24±5.31)岁,发病至手术时间3-36h,平均(5.35±0.97)h;其中损伤类型为开放性46例,闭合性19例;损伤原因为交通事故39例,撞击15例,穿透伤7例,医源性4例;损伤部位为横结肠18例,盲肠与升结肠12例,降结肠11例,乙状结肠9例,直肠6例,结直肠多部位损伤9例;结直肠损伤分级为Ⅰ级8例,Ⅱ级24例,Ⅲ级22例,Ⅳ级9例,Ⅴ级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与发病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征象符合结直肠损伤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36h,均签署治疗方案与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无手术及相关麻醉药物应用禁忌症[1]。排除标准:伴有糖尿病、肝硬化等基础疾病者;肠管局部供血不足者;休克得到纠正者。
  1.3 治疗方法 65例患者手术前均给予诊断性B超、腹腔穿刺与CT三项检查,均在入院后30min-24h内完成。检查阳性判断标准:腹腔穿刺为抽出浑浊液体或不凝血液,B超为显示有腹腔积液,CT为提示有腹腔积液[2]。
  6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指导下剖腹探查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均行一期手术治疗:行单纯缝合肠修补术22例,肠切除吻合术21例;研究组患者均行二期手术治疗:乙状结肠造口加直肠伤处修补8例,升结肠造口加横结肠伤处修补6例,横结肠部分切除吻合加肠外置术4例,还纳时间为术后2-3个月;原位修补后外置4例,还纳时间为术后2周。
  1.4 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观察指标:开始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与肠粘连[3]。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直肠患者采用不同诊查方式的检出情况 65例结直肠患者中,经腹腔穿刺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75.38%(49/65),B超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72.31%(47/65),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63.08%(41/65)。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开始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28%(7/43),其中2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腹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18%(4/22),其中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肠粘连,1例腹腔感染。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结直肠损伤时空腔脏器损伤,其早期损伤特点具有较高的隐匿性与缺乏特异性,且伤口易被腹腔污染、出血以及言行反应等掩盖,导致临床诊断性与辅助性检查对其定位诊断的作用有限[4]。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检查方式的结肠损伤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得出经腹腔穿刺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是75.38%,表明腹腔镜检查在结直肠损伤中存在盲区。且B超、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2.31%、63.08%,分析原因与B超及CT检查诊断机制有关,两者均通过腹腔内游离气体等间接征象进行诊断,但患者检查前因无法作肠道准备,腹腔内存在明显的胃肠胀气[5-6]。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的开始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一期手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6.28%与对照组的18.18%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提示医师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并发症的预防,尽量避免其发生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关于手术治疗在结直肠损伤中的深入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结直肠损伤患者经诊断性与辅助性检查的诊断作用有限,一期手术治疗可相应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但在选择结直肠损伤术式时,应考虑患者的腹腔感染程度、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局部损伤情况。
  参考文献
  [1] 赵云飞.结直肠损伤治疗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1):2127-2128.
  [2] 周盛常.手术治疗42例结直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98-99.
  [3] 潘振龙.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的难点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3,34(13):2442-2445.
  [4] 张志勇.腹腔镜处理医源性结直肠损伤的诊治措施及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1):49-50.
  [5] 胡军.结直肠损伤35例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9):3871-3872.
  [6] 余俊英.应用腹腔镜技术处理因结肠镜诊疗所致的结直肠损伤12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8):71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与开腹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术手术方式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对照组37例采用开腹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优点。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意义(P0.05
【摘 要】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逐步深入到医疗临床。它对医院的临床管理、患者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电子病历系统是指为人们提供各种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采集、存储、传输、提取和处理卫生信息的计算机与通讯处理系统,包括各种医疗知识获取和辅助诊断决策等功能,电子病历是以电子化方式管理的有关个人终生健康状态和医疗保健行为的信息,它包括:首页、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手術记录、护理记录
期刊
期刊
期刊
贵刊2006年8月第8期刊出了Dobkin等的《中国的细胞移植:对最大的人类慢性脊髓损伤临床试验的观察研究》一文[1](以下简称为Dobkin文)的中文译文,但该译文存在原始资料、数据
[目的]比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颈椎后纵韧带(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PLL)切除与保留的疗效及对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对本科2009年12月~ 2013年04月因
【摘 要】整理栀子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随着现代中药提纯技术的进步,对栀子的药理学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之一。栀子苷是栀子主要成分,研究表明,栀子苷具有很多的药理作用,作者在栀子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炎作用;抗损伤、抗作用;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栀子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新药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7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不同类型的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35例,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低钠血症,并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统计分析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35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中有22例患者为SIADH,13例为CSWS。颅脑损伤后不同类型低钠血症患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后,治疗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差异没有统计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