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非法传销组织的成员不断向年轻化发展,传销入侵高校的事件频发,传销给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反传销能力的现状,目前主要是在辨识传销,抵制诱惑的能力、陷入传销后的脱身能力、防止他人陷入传销的能力和掌握反传销相关法律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从大学生自身的层面、高校反传销宣传教育、反传销相关法律、传销组织自身等方面进行原因的分析。基于此,在增能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从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财商观和就业观,提高社会责任感,高校不断加强反传销宣传教育,完善反传销相关法律法规,学校社工介入等五个层面提高大学生的反传销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反传销能力 培养策略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上,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滨州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借此较为准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反传销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后,将大学生反传销能力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辨识传销,抵制诱惑的能力;第二,陷入传销后脱身的能力;第三,防止他人陷入传销的能力;第四,掌握反传销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
一、滨州学院大学生反传销能力现状
为准确的描述与分析大学生反传销能力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选取了1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别等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计发放了问卷150份,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检查以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0.67%。调查结果如下:辨识传销行为的能力参差不齐;抵制传销诱惑的能力总体较好;防止他人陷入传销的能力存在不足;大学生陷入传销后的脱身能力有待提高;对反传销法律的了解不够深入。
二、大學生反传销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财商观和就业观存在偏差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94名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陷入传销陷阱是由于金钱的诱惑。当今社会一些扭曲的财商观,导致一些大学生对一夜暴富之类的富裕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另外,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传销人员往往是抓住大学生求职心切、渴望快捷轻松赚钱的急切心理,以及单纯天真、社会经验少容易被哄骗等特点,对他们灌输捷径速成、暴富的思想。
(二)社会责任感缺失,对他人负责任的能力不足
调查的数据显示,当身边的同学和亲人发生了异常的情况,如缺勤、无故失踪以及已经加入传销组织等情况时,仍有一部分被调查者是怀有冷漠回避和无所谓的态度。同时还有的大学生在发觉自己上当受骗后,并没有及时的采用正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反而选择欺骗身边的同学、朋友、亲戚等也加入传销之中。
(三)高校反传销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可以得知,高校目前在宣传反传销知识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高校反传销教育工作的宣传方式单一。第二,反传销知识的宣传教育内容较为陈旧。第三,目前高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使其安全教育课程普遍流于形式。
(四)打击传销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打击传销的法律条文仅仅是对什么是传销做出了相应的界定。但是对于传销组织犯罪的情节轻重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细化的处罚规定。进而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不够充分和明确,难以认识到非法传销的经济犯罪性质,从而容易陷入非法传销。
(五)传销组织不断变异,让人防不胜防
目前,打着互联网创新的投资类传销,主要通过网络购物、付费广告点击、虚拟货币、高收益奖励网络游戏、金钱游戏等为载体发展下线。以组织慈善和公益活动为名的敛财类传销,主要是以“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等旗号,让人们深信在他们在做善事的同时也会收获高额的利润回报。另一种主要是以宣泄情绪为名的“精神培训”类传销,这种培训主要是以企业的名义为依托,看似是引导学员宣泄负面情绪,但其仍然要求学员交纳高昂学费。传销组织的不断变异、手段的不断升级,更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
三、提高大学生反传销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树立正确的财商观和就业观
大学生应该学当明白财富只有依靠自己劳动才能获取以及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同时大学生还应树立正确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观,积极关注国家出台的最新就业政策,不断提高自身对传销组织发布的“招聘信息”的甄别能力,应聘工作时注意用人单位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对他人负责的能力
当发现身边有同学无故缺勤不去上课,离开学校且去向不明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及其家长报告。如果发现身边的同学、朋友或亲戚可能误入了传销,应该第一时间向他们所在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和家里的其他亲人告知他们的情况,以便学校和家人调动相关力量对陷入传销的人员进行解救。
(三)高校应加强反传销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将批判传销、预防传销列入新生入学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活动中去,同时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创业指导课、形势与政策等结合在一起。其次,召开校园安全工作报告会或主题教育会,举办反传销法律和知识的讲座。最后,充分利用现场咨询、张挂宣传图片、分发宣传手册和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四)完善反传销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立法机关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更好的打击传销活动:第一,规定传销行为的民事责任。第二,可以在《禁止传销条例》中引入行政裁决机制,责令传销组织者、骨干分子、参与者对受害人进行民事赔偿。第三,完善对传销的刑事制裁,为传销设立专门的罪名和定刑。此外,司法部门可以联合高校一起可以开展“司法部门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 (五)学校社工的介入
社会工作者入驻学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其作用:第一,与老师合作为遭遇过传销组织欺骗的大学生提供一对一面谈式的辅导。第二,组织有过陷入传销组织经历的大学生组成互助小组以获得相互的支持和理解。第三,配合学校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反传销能力培训的多样性团体活动。第四,学校社会工作者还可以联合高校、社工机构、司法部门三方搭建一个三方共同合作、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平台,为大学生防范传销、远离传销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多层次的反传销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唐咏.中国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家,2009(01):18-20.
【2】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观察,2004(01):45.
【3】江林.直销管理与禁止传销[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04):85.
【4】邹长城.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动因与防范探析[J].求索,2004(11):172-173.
【5】唐金权.大学生传销问题及其防治[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01):85-87.
【6】聂玲.现代法制视野下大学生反传销法律范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66-68.
【7】闵政.“反洗脑”:破打击传销“瓶颈”[N].人民公安报,2009-09-18(004).
【8】刘志月. 反传销教育如何讓传销人员不再“回流”[N].法制日报,2018-03-31(005).
【9】Rappaport.Terms of Empowerment Pexemplars of Prevention:Toward a Theory for Community Psychology[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7(2).
【10】李明乡.大学生如何防范和抵制传销组织[J].法制与社会,2014(31):195-196.
【11】柯文昌.中国高校大学生误入传销的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216-218.
【12】孟凡启.新形势下高校反传销立体预防机制的建立[J].黑河学刊,2015(04):121-144.
【13】Zimmerman.Taking Aim on Empowerment Research: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0(1).
【14】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05):70-83.
作者简介:肖婷婷 出生年月:1997年5月20日 性别:女 民族:汗 籍贯:贵州省贵州市开阳县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会组织管理与社会行政
【关键词】:大学生 反传销能力 培养策略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上,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滨州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借此较为准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反传销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后,将大学生反传销能力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辨识传销,抵制诱惑的能力;第二,陷入传销后脱身的能力;第三,防止他人陷入传销的能力;第四,掌握反传销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
一、滨州学院大学生反传销能力现状
为准确的描述与分析大学生反传销能力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选取了1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别等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计发放了问卷150份,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检查以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0.67%。调查结果如下:辨识传销行为的能力参差不齐;抵制传销诱惑的能力总体较好;防止他人陷入传销的能力存在不足;大学生陷入传销后的脱身能力有待提高;对反传销法律的了解不够深入。
二、大學生反传销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财商观和就业观存在偏差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94名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陷入传销陷阱是由于金钱的诱惑。当今社会一些扭曲的财商观,导致一些大学生对一夜暴富之类的富裕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另外,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传销人员往往是抓住大学生求职心切、渴望快捷轻松赚钱的急切心理,以及单纯天真、社会经验少容易被哄骗等特点,对他们灌输捷径速成、暴富的思想。
(二)社会责任感缺失,对他人负责任的能力不足
调查的数据显示,当身边的同学和亲人发生了异常的情况,如缺勤、无故失踪以及已经加入传销组织等情况时,仍有一部分被调查者是怀有冷漠回避和无所谓的态度。同时还有的大学生在发觉自己上当受骗后,并没有及时的采用正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反而选择欺骗身边的同学、朋友、亲戚等也加入传销之中。
(三)高校反传销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可以得知,高校目前在宣传反传销知识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高校反传销教育工作的宣传方式单一。第二,反传销知识的宣传教育内容较为陈旧。第三,目前高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使其安全教育课程普遍流于形式。
(四)打击传销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打击传销的法律条文仅仅是对什么是传销做出了相应的界定。但是对于传销组织犯罪的情节轻重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细化的处罚规定。进而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不够充分和明确,难以认识到非法传销的经济犯罪性质,从而容易陷入非法传销。
(五)传销组织不断变异,让人防不胜防
目前,打着互联网创新的投资类传销,主要通过网络购物、付费广告点击、虚拟货币、高收益奖励网络游戏、金钱游戏等为载体发展下线。以组织慈善和公益活动为名的敛财类传销,主要是以“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等旗号,让人们深信在他们在做善事的同时也会收获高额的利润回报。另一种主要是以宣泄情绪为名的“精神培训”类传销,这种培训主要是以企业的名义为依托,看似是引导学员宣泄负面情绪,但其仍然要求学员交纳高昂学费。传销组织的不断变异、手段的不断升级,更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
三、提高大学生反传销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树立正确的财商观和就业观
大学生应该学当明白财富只有依靠自己劳动才能获取以及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同时大学生还应树立正确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观,积极关注国家出台的最新就业政策,不断提高自身对传销组织发布的“招聘信息”的甄别能力,应聘工作时注意用人单位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对他人负责的能力
当发现身边有同学无故缺勤不去上课,离开学校且去向不明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及其家长报告。如果发现身边的同学、朋友或亲戚可能误入了传销,应该第一时间向他们所在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和家里的其他亲人告知他们的情况,以便学校和家人调动相关力量对陷入传销的人员进行解救。
(三)高校应加强反传销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将批判传销、预防传销列入新生入学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活动中去,同时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创业指导课、形势与政策等结合在一起。其次,召开校园安全工作报告会或主题教育会,举办反传销法律和知识的讲座。最后,充分利用现场咨询、张挂宣传图片、分发宣传手册和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四)完善反传销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立法机关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更好的打击传销活动:第一,规定传销行为的民事责任。第二,可以在《禁止传销条例》中引入行政裁决机制,责令传销组织者、骨干分子、参与者对受害人进行民事赔偿。第三,完善对传销的刑事制裁,为传销设立专门的罪名和定刑。此外,司法部门可以联合高校一起可以开展“司法部门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 (五)学校社工的介入
社会工作者入驻学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其作用:第一,与老师合作为遭遇过传销组织欺骗的大学生提供一对一面谈式的辅导。第二,组织有过陷入传销组织经历的大学生组成互助小组以获得相互的支持和理解。第三,配合学校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反传销能力培训的多样性团体活动。第四,学校社会工作者还可以联合高校、社工机构、司法部门三方搭建一个三方共同合作、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平台,为大学生防范传销、远离传销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多层次的反传销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唐咏.中国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家,2009(01):18-20.
【2】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观察,2004(01):45.
【3】江林.直销管理与禁止传销[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04):85.
【4】邹长城.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动因与防范探析[J].求索,2004(11):172-173.
【5】唐金权.大学生传销问题及其防治[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01):85-87.
【6】聂玲.现代法制视野下大学生反传销法律范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66-68.
【7】闵政.“反洗脑”:破打击传销“瓶颈”[N].人民公安报,2009-09-18(004).
【8】刘志月. 反传销教育如何讓传销人员不再“回流”[N].法制日报,2018-03-31(005).
【9】Rappaport.Terms of Empowerment Pexemplars of Prevention:Toward a Theory for Community Psychology[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7(2).
【10】李明乡.大学生如何防范和抵制传销组织[J].法制与社会,2014(31):195-196.
【11】柯文昌.中国高校大学生误入传销的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216-218.
【12】孟凡启.新形势下高校反传销立体预防机制的建立[J].黑河学刊,2015(04):121-144.
【13】Zimmerman.Taking Aim on Empowerment Research: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0(1).
【14】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05):70-83.
作者简介:肖婷婷 出生年月:1997年5月20日 性别:女 民族:汗 籍贯:贵州省贵州市开阳县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会组织管理与社会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