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雷雨》这部话剧,大家并不陌生,曹禺在创作过程将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极为生动,在压抑的演出氛围下似乎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在躁动,这就是命运的力量。本文以曹禺所创作的《雷雨》为研究对象,从人物角色的角度分析,解读该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命运观。
关键词:曹禺;话剧;命运观
作者简介:秦卓凡(2000.9-),女,土家族,湖北长阳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三子弟中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1
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曹禺曾对未知领域的恐惧、诱惑进行过深入地反思,他将这些行为看作是生命的召唤。在他看来,命运是不可知的,无法通过某种方式所预测,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一、雷雨——贯穿全场的命运
在《雷雨》这一剧本中,雷雨这一特殊的天气贯穿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作者通过“闷”、“热”等形容词以及“开窗”等动词将雷雨到来之前的气氛进行了渲染。例如:“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潮湿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通过该描写,似乎读者也能够感觉到如此闷热天气所带来的不适。为极力烘托这种氛围,曹禺还加入了蛙叫、蝉鸣、雷响等声音,进而凸显出混乱的人物心理。
然而,曹禺如此描写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突出盛夏的炎热,亦是为了突出在最终审判到来之前每個人焦躁不安的心理。雷雨这一特殊天气的描写,也只是作为故事情节不断发展的线索,在剧本的最后,以清洗命运中所有善恶的救赎者的身份出现。当酝酿已久的雷雨到来之后,人们在雨中奔跑的这一行为也是在迎接命运的最终裁决,将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展现出来。
除此之外,这里也体现出一种讽刺,也就是人对于命运的无可奈何,只有逆来顺受,即便有所挣扎,也终将放弃,这是一种更加可悲的命运。
二、《雷雨》中人物的命运
曹禺在《雷雨》中塑造了八个经典角色,他们分别是周朴园、周繁漪、鲁侍萍、鲁贵、周冲、周萍、四凤、鲁大海,在这每一个角色的身上,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他们是命运的承担着,然而,却被命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终被命运所抛弃。
在这些人物角色中,尽管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对于命运却有着相同的渴望,那就是更好地生活下去。
周朴园为了自己和家庭,只能狠心将命运的不公全部由鲁侍萍所承担;周冲却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力量,让身边的人都能够快乐,而自己也能够追寻向往的生活;周繁漪对于周萍的爱是自私的,她希望周萍能够一直留在自己身边,为自己那苍白的命运增添一抹颜色;周萍却无时无刻不想摆脱意味着罪恶的周繁漪,并选择了淳朴、善良的四凤;而鲁侍萍则希望四凤能够离开周家,避免自己的悲剧在四凤身上重演,这也导致了四凤与鲁侍萍之间的争执;鲁贵为了自己能够继续留在周家做工,而不遗余力地支持四凤与周萍在一起,甚至以威胁周繁漪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鲁大海则为了将周家的罪恶行径大白于天下,而坚持罢工。
在这八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随着剧情的深入而更加复杂。然而,在命运的作用下,似乎又无法违背,以至于最后每一个人所希望的都无法实现,甚至陷入了乱伦这为当时社会所不耻的关系之中。在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时,所有人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当无法摆脱这一现实时,也只有选择终结这该死的命运。
周萍与四凤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而被命运捉弄,在无法面对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二人选择了死亡;而一直希望能够以死来获得解脱的鲁妈和周繁漪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命运似乎一直在与他们开玩笑;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周朴园虽然活着,却承受着两个儿子死亡的悲痛,已如行尸走肉。
其实,在《雷雨》的最后,似乎除周萍和四凤以外的所有人都应该选择死亡来结束这已经没有意义的人生。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则恰恰相反,活着的人继续被命运捉弄,而死去的人,却“干净”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直至最后,人们对于其中每一个人物的态度由“厌恶”向着“怜悯”转变,以感叹命运无常,世事难料。
三、对命运的追问——周冲
作为《雷雨》中最具有反叛精神的代表,周冲成为雷雨来临之前的那一声“惊雷”,唤醒了广大的穷苦人民。在众多人物角色中,周冲并没有服从命运的安排,他似乎就是作者曹禺在剧中的化身,他想凭借一己之力来改变所有人的命运,让光明穿透雷雨前的黑云。尽管,这黑云太厚,以周冲一己之力依然显得单薄,他的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正是由于周冲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也就使得剧本出现了戏剧性的冲突,而不是将压抑、沉闷的气氛充斥整个剧本,周冲的调和作用正是为了冲破这种“雷雨”之前的压抑。
在剧本的最后,周冲的命运以死亡所结束,然而,周冲这一角色产生的效果,却成为众多人物形象中最为震撼的一个。他不屈服于命运,即便是明知无法与之抗衡,却依然敢于一搏,纵然一死,却也无悔。这也是曹禺对周冲这种命运观的赞扬,在众多人物形象中,周冲独自举起了正确命运观的旗帜。
四、总结
《雷雨》所描述的是1925年的旧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黑暗的一段,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上笼罩的压抑气氛正如夏季雷雨前的傍晚。通过人物心理的描写,以及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讽刺封建腐朽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屈从,以及抗争无果的无奈。与此同时,曹禺亦在文中以周冲为载体,为在黑暗与迷茫中挣扎的人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在命运走向的不可抗力中,选择坐以待毙?还是主动攥紧命运的缰绳?他似乎早已给出了答案。
关键词:曹禺;话剧;命运观
作者简介:秦卓凡(2000.9-),女,土家族,湖北长阳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三子弟中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1
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曹禺曾对未知领域的恐惧、诱惑进行过深入地反思,他将这些行为看作是生命的召唤。在他看来,命运是不可知的,无法通过某种方式所预测,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一、雷雨——贯穿全场的命运
在《雷雨》这一剧本中,雷雨这一特殊的天气贯穿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作者通过“闷”、“热”等形容词以及“开窗”等动词将雷雨到来之前的气氛进行了渲染。例如:“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潮湿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通过该描写,似乎读者也能够感觉到如此闷热天气所带来的不适。为极力烘托这种氛围,曹禺还加入了蛙叫、蝉鸣、雷响等声音,进而凸显出混乱的人物心理。
然而,曹禺如此描写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突出盛夏的炎热,亦是为了突出在最终审判到来之前每個人焦躁不安的心理。雷雨这一特殊天气的描写,也只是作为故事情节不断发展的线索,在剧本的最后,以清洗命运中所有善恶的救赎者的身份出现。当酝酿已久的雷雨到来之后,人们在雨中奔跑的这一行为也是在迎接命运的最终裁决,将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展现出来。
除此之外,这里也体现出一种讽刺,也就是人对于命运的无可奈何,只有逆来顺受,即便有所挣扎,也终将放弃,这是一种更加可悲的命运。
二、《雷雨》中人物的命运
曹禺在《雷雨》中塑造了八个经典角色,他们分别是周朴园、周繁漪、鲁侍萍、鲁贵、周冲、周萍、四凤、鲁大海,在这每一个角色的身上,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他们是命运的承担着,然而,却被命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终被命运所抛弃。
在这些人物角色中,尽管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对于命运却有着相同的渴望,那就是更好地生活下去。
周朴园为了自己和家庭,只能狠心将命运的不公全部由鲁侍萍所承担;周冲却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力量,让身边的人都能够快乐,而自己也能够追寻向往的生活;周繁漪对于周萍的爱是自私的,她希望周萍能够一直留在自己身边,为自己那苍白的命运增添一抹颜色;周萍却无时无刻不想摆脱意味着罪恶的周繁漪,并选择了淳朴、善良的四凤;而鲁侍萍则希望四凤能够离开周家,避免自己的悲剧在四凤身上重演,这也导致了四凤与鲁侍萍之间的争执;鲁贵为了自己能够继续留在周家做工,而不遗余力地支持四凤与周萍在一起,甚至以威胁周繁漪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鲁大海则为了将周家的罪恶行径大白于天下,而坚持罢工。
在这八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随着剧情的深入而更加复杂。然而,在命运的作用下,似乎又无法违背,以至于最后每一个人所希望的都无法实现,甚至陷入了乱伦这为当时社会所不耻的关系之中。在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时,所有人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当无法摆脱这一现实时,也只有选择终结这该死的命运。
周萍与四凤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而被命运捉弄,在无法面对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二人选择了死亡;而一直希望能够以死来获得解脱的鲁妈和周繁漪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命运似乎一直在与他们开玩笑;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周朴园虽然活着,却承受着两个儿子死亡的悲痛,已如行尸走肉。
其实,在《雷雨》的最后,似乎除周萍和四凤以外的所有人都应该选择死亡来结束这已经没有意义的人生。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则恰恰相反,活着的人继续被命运捉弄,而死去的人,却“干净”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直至最后,人们对于其中每一个人物的态度由“厌恶”向着“怜悯”转变,以感叹命运无常,世事难料。
三、对命运的追问——周冲
作为《雷雨》中最具有反叛精神的代表,周冲成为雷雨来临之前的那一声“惊雷”,唤醒了广大的穷苦人民。在众多人物角色中,周冲并没有服从命运的安排,他似乎就是作者曹禺在剧中的化身,他想凭借一己之力来改变所有人的命运,让光明穿透雷雨前的黑云。尽管,这黑云太厚,以周冲一己之力依然显得单薄,他的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正是由于周冲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也就使得剧本出现了戏剧性的冲突,而不是将压抑、沉闷的气氛充斥整个剧本,周冲的调和作用正是为了冲破这种“雷雨”之前的压抑。
在剧本的最后,周冲的命运以死亡所结束,然而,周冲这一角色产生的效果,却成为众多人物形象中最为震撼的一个。他不屈服于命运,即便是明知无法与之抗衡,却依然敢于一搏,纵然一死,却也无悔。这也是曹禺对周冲这种命运观的赞扬,在众多人物形象中,周冲独自举起了正确命运观的旗帜。
四、总结
《雷雨》所描述的是1925年的旧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黑暗的一段,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上笼罩的压抑气氛正如夏季雷雨前的傍晚。通过人物心理的描写,以及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讽刺封建腐朽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屈从,以及抗争无果的无奈。与此同时,曹禺亦在文中以周冲为载体,为在黑暗与迷茫中挣扎的人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在命运走向的不可抗力中,选择坐以待毙?还是主动攥紧命运的缰绳?他似乎早已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