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不能治愈,但可通过治疗得到很好的控制,防止并发症发生。由于高血压本身多无症状,因此医生总是尽量避免使用引起病人不适和干扰患者生活方式的治疗方法。本文阐述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浓度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关系,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升高仅仅出现在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组,但另一方面,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57-02
原发性高血压不能治愈,但可通过治疗得到很好的控制,防止并发症发生。由于高血压本身多无症状,因此医生总是尽量避免使用引起病人不适和干扰患者生活方式的治疗方法。本文阐述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浓度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关系,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升高仅仅出现在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组,但另一方面,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
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接收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完整的病历资料,男80例。女40例,年龄42-84岁,将所有病例根据靶器官损伤情况分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无器官损伤组、 轻度器官损伤组、重度器官损伤组)。
2血清学测定
每个病理隔前夜晚空腹至清晨抽取静脉血,至少停止给药24 h,血清样本在-80℃保存。白细胞介素15及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ELISA试剂盒。血清白细胞介素15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经反复测定取平均值。ANOVA及Student’s ttest统计方法用于分析临床资料及心血管并发症之间的显著性差值,P<0.05 定义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相关指标,分析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重度器官损伤组中脑血管疾病亚组关系,得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在CAD或PAD亚组提示水平较高(P<0.05);重度器官损伤组的IL15浓度显著高于无器官损伤组(P<0.01)或轻度器官损伤组;说明血清IL15浓度和严重器官损伤亚组的相关性;与无CAD的组相比,血清IL15浓度在脑血管疾病及脑梗塞组明显升高(P<0.05)。
4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应该做尿常规及肾功试验,可为阴性或有少量蛋白和红细胞,急进型高血压患者尿中常有大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肾功能减退时常有大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肾功能减退时尿比重低而固定,酚红排泄率减低,血中肌酐和尿素氮增高,尿素或内生肌酐廓清率低于正常;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两者可正常,增高或降低,亦可测血浆心钠素浓度,常降低X线检查发现左室肥厚扩大,主动脉增宽,延长和扭曲,心影可呈主动脉型改变,左心功能不全时可见肺淤血征象;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左室肥厚,劳损,此外,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则可出现相应心电图改变;二维超声显示早期左室壁搏动增强,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时,多见室间隔肥厚,左心室后壁肥厚及左心房轻度扩大,超声多普勒于二尖瓣上可测出舒张的早期血流速度减慢,舒张末期速度增快。高血压的定义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流血病学的调查证明,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分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水平也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认为界定的。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分为高血压第1、2、3级。以上诊断标准适用于男女两性任何年龄的成人,对于儿童,目前尚无公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但通常低于成人高血压诊断的水平。上述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服用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偶然测得一次血压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必须重复和进一步观察。
血清白细胞介素15是一个Mr为14000-15000的细胞因子,在多种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其mRNA的表达,包括单核细胞、 树突状细胞、 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1]。血清白细胞介素15mRNA及蛋白独立表达于纤维脂质层及富含脂质的斑块中,这与氧化LDL阳性表达的巨噬细胞相关。在本研究中,血清 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在重度器官损伤组明显升高,且这一升高独立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尽管血清白细胞介素15mRNA在很多组织中组成性的表达,但其蛋白的表达调控是由与转录有关的炎性因子如NFκB及干扰素调节因子1进行的。有几项研究证实, 升高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与免疫炎症性疾病相关,例如移植宿主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及异体肾移植机能不全; 但是,就目前了解的内容而言,未见有报道证实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但其水平仅在严重器官损伤组显著升高的原因仍不清楚。一些炎性细胞,譬如白细胞、 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血清白细胞介素15也能驱动T细胞黏附、 激活、 细胞因子分泌及血管形成,而这些都在动脉粥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氧化LDL阳性巨噬细胞及CD40配体阳性的的T细胞中也可检测到血清白细胞介素15mRNA的表达。从这些研究结果可以推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5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的局部炎性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张任权, 张裕生, 温兴章. 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影响的对比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37: 51-54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57-02
原发性高血压不能治愈,但可通过治疗得到很好的控制,防止并发症发生。由于高血压本身多无症状,因此医生总是尽量避免使用引起病人不适和干扰患者生活方式的治疗方法。本文阐述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浓度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关系,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升高仅仅出现在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组,但另一方面,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
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接收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完整的病历资料,男80例。女40例,年龄42-84岁,将所有病例根据靶器官损伤情况分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无器官损伤组、 轻度器官损伤组、重度器官损伤组)。
2血清学测定
每个病理隔前夜晚空腹至清晨抽取静脉血,至少停止给药24 h,血清样本在-80℃保存。白细胞介素15及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ELISA试剂盒。血清白细胞介素15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经反复测定取平均值。ANOVA及Student’s ttest统计方法用于分析临床资料及心血管并发症之间的显著性差值,P<0.05 定义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相关指标,分析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重度器官损伤组中脑血管疾病亚组关系,得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在CAD或PAD亚组提示水平较高(P<0.05);重度器官损伤组的IL15浓度显著高于无器官损伤组(P<0.01)或轻度器官损伤组;说明血清IL15浓度和严重器官损伤亚组的相关性;与无CAD的组相比,血清IL15浓度在脑血管疾病及脑梗塞组明显升高(P<0.05)。
4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应该做尿常规及肾功试验,可为阴性或有少量蛋白和红细胞,急进型高血压患者尿中常有大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肾功能减退时常有大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肾功能减退时尿比重低而固定,酚红排泄率减低,血中肌酐和尿素氮增高,尿素或内生肌酐廓清率低于正常;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两者可正常,增高或降低,亦可测血浆心钠素浓度,常降低X线检查发现左室肥厚扩大,主动脉增宽,延长和扭曲,心影可呈主动脉型改变,左心功能不全时可见肺淤血征象;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左室肥厚,劳损,此外,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则可出现相应心电图改变;二维超声显示早期左室壁搏动增强,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时,多见室间隔肥厚,左心室后壁肥厚及左心房轻度扩大,超声多普勒于二尖瓣上可测出舒张的早期血流速度减慢,舒张末期速度增快。高血压的定义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流血病学的调查证明,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分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水平也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认为界定的。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分为高血压第1、2、3级。以上诊断标准适用于男女两性任何年龄的成人,对于儿童,目前尚无公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但通常低于成人高血压诊断的水平。上述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服用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偶然测得一次血压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必须重复和进一步观察。
血清白细胞介素15是一个Mr为14000-15000的细胞因子,在多种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其mRNA的表达,包括单核细胞、 树突状细胞、 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1]。血清白细胞介素15mRNA及蛋白独立表达于纤维脂质层及富含脂质的斑块中,这与氧化LDL阳性表达的巨噬细胞相关。在本研究中,血清 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在重度器官损伤组明显升高,且这一升高独立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尽管血清白细胞介素15mRNA在很多组织中组成性的表达,但其蛋白的表达调控是由与转录有关的炎性因子如NFκB及干扰素调节因子1进行的。有几项研究证实, 升高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与免疫炎症性疾病相关,例如移植宿主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及异体肾移植机能不全; 但是,就目前了解的内容而言,未见有报道证实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但其水平仅在严重器官损伤组显著升高的原因仍不清楚。一些炎性细胞,譬如白细胞、 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血清白细胞介素15也能驱动T细胞黏附、 激活、 细胞因子分泌及血管形成,而这些都在动脉粥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氧化LDL阳性巨噬细胞及CD40配体阳性的的T细胞中也可检测到血清白细胞介素15mRNA的表达。从这些研究结果可以推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5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的局部炎性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张任权, 张裕生, 温兴章. 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影响的对比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37: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