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教育力量,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难以形成合力,无法互补,暴露出诸多问题。那么,学校该采用哪种方式与各个家庭配合开展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到“1 1>2”的教育效果呢?这是我们一直在学习、研究、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以我校初中部2016级为例,除了家长会、家访等传统家校共育形式,“家长读书交流会”作为有效的创新形式,在家校共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自2016年秋季入学开始,家长读书交流会活动一直在2016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措施和流程如下。
首先,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结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家校联系中家长所反映的有关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有共性的“疑难杂症”,有的放矢地推荐书籍。在此基础上,征集年级教师的意见,集思广益,向所有家长推荐共读一本教育书籍。
其次,指导家长在两个月内对教育书籍进行家庭共读。其间,教师不定时收集家长读书心得文章,并结合班级学生性别、个性特质、学习生活习惯上或优或弱的典型性,以及家长个性、职业的典型性,从而甄选、推举班级发言人(家长)。
家长读书交流会主要采用家长讲座形式,由承办班级班主任主持,有关学校、学部、年级领导现场观摩指导。在年级家长读书交流会上,承办班级每班推选一两位家长作为发言人,结合推荐书籍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生活、学习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推荐下一期的交流书籍。
最后,家长读书交流会后,各班以班级座谈、“微信群会”等形式,进一步交流、探讨、学习,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实践完善。
针对性强,持续时间长而有序,各流程活动形式多样,受益范围广,这是家长读书交流会最显著的特点。
以近两期家长读书交流会为例,针对“我们(家长)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父母畏惧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等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我们向家长推荐了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赛西·高夫、戴维·托马斯、梅丽莎·切瓦特桑合著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针对现在的孩子(尤其在中学时代)由性别所决定的其在思想、心理上的差异性,以及家长在孩子的青春期所面对的“代沟”问题,我们向家长推荐了澳大利亚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的《养育男孩》《养育女孩》两本书。两期活动持续了120余天,全年级1000多名家长全员参与,并以读书反馈表、读书心得等形式进行交流,每期到现场参加交流的家长均在300人以上。
家长读书交流会之所以能够引发广大家长的积极参与、热心实践,究其根本,是因为它作为家校共育的有效桥梁之一,具有以下典型意义。
一、能够对家庭教育进行改进提升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个体在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所构建的个体家庭会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很多家庭會出现揠苗助长、过分宠溺、放任自流、简单粗暴等错误的教育观念及形式。一些家庭即使能够秉承榜样引领、寓教于乐、赏识适度、共同学习等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观念,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也常常会面对尴尬局面。而读书交流会就为不同的家庭、家长个体搭建了交流、探讨、学习、提升的平台。
在家长读书交流会上,家长代表能结合孩子典型的“特质”(这一“特质”往往就是现阶段孩子们所具有的“共性”),向同为家长的受众传达自己对推荐书籍的解读,这样更能引起广大家长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家长代表在发言时,往往能够联系自己教育孩子的实践体会来现身说法,并和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弥补个体家庭在教育方法上的疏忽,提升个体家庭在教育实践上的能力。
二、能够对学校教育提供有效帮助
对学校、教师而言,在读书交流会前的问题收集、书籍推荐、指导阅读,在读书交流会展示中,以及在会后班级研讨等环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动态变化,及时有效地觉察教育对象目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或趋向。这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家长群体对孩子教育的关注点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倾向,有利于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及时引导,从而挖掘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助力学校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当然,它也能够提醒教育者摒弃“自以为是”,对自身甚至教育团队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措施及时进行“微调”,摸清规律、寻找方法、及时实施,从而达成班级教育团队甚至年级教育团队的共识,进而助推整个学校教育增质提速。
总之,组织家长读书交流会作为我校初中2016级的特色活动,是家校共育的有效活动模式,可以弥补单一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的短板,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责 编 再 澜)
以我校初中部2016级为例,除了家长会、家访等传统家校共育形式,“家长读书交流会”作为有效的创新形式,在家校共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自2016年秋季入学开始,家长读书交流会活动一直在2016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措施和流程如下。
首先,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结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家校联系中家长所反映的有关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有共性的“疑难杂症”,有的放矢地推荐书籍。在此基础上,征集年级教师的意见,集思广益,向所有家长推荐共读一本教育书籍。
其次,指导家长在两个月内对教育书籍进行家庭共读。其间,教师不定时收集家长读书心得文章,并结合班级学生性别、个性特质、学习生活习惯上或优或弱的典型性,以及家长个性、职业的典型性,从而甄选、推举班级发言人(家长)。
家长读书交流会主要采用家长讲座形式,由承办班级班主任主持,有关学校、学部、年级领导现场观摩指导。在年级家长读书交流会上,承办班级每班推选一两位家长作为发言人,结合推荐书籍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生活、学习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推荐下一期的交流书籍。
最后,家长读书交流会后,各班以班级座谈、“微信群会”等形式,进一步交流、探讨、学习,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实践完善。
针对性强,持续时间长而有序,各流程活动形式多样,受益范围广,这是家长读书交流会最显著的特点。
以近两期家长读书交流会为例,针对“我们(家长)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父母畏惧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等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我们向家长推荐了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赛西·高夫、戴维·托马斯、梅丽莎·切瓦特桑合著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针对现在的孩子(尤其在中学时代)由性别所决定的其在思想、心理上的差异性,以及家长在孩子的青春期所面对的“代沟”问题,我们向家长推荐了澳大利亚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的《养育男孩》《养育女孩》两本书。两期活动持续了120余天,全年级1000多名家长全员参与,并以读书反馈表、读书心得等形式进行交流,每期到现场参加交流的家长均在300人以上。
家长读书交流会之所以能够引发广大家长的积极参与、热心实践,究其根本,是因为它作为家校共育的有效桥梁之一,具有以下典型意义。
一、能够对家庭教育进行改进提升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个体在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所构建的个体家庭会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很多家庭會出现揠苗助长、过分宠溺、放任自流、简单粗暴等错误的教育观念及形式。一些家庭即使能够秉承榜样引领、寓教于乐、赏识适度、共同学习等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观念,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也常常会面对尴尬局面。而读书交流会就为不同的家庭、家长个体搭建了交流、探讨、学习、提升的平台。
在家长读书交流会上,家长代表能结合孩子典型的“特质”(这一“特质”往往就是现阶段孩子们所具有的“共性”),向同为家长的受众传达自己对推荐书籍的解读,这样更能引起广大家长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家长代表在发言时,往往能够联系自己教育孩子的实践体会来现身说法,并和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弥补个体家庭在教育方法上的疏忽,提升个体家庭在教育实践上的能力。
二、能够对学校教育提供有效帮助
对学校、教师而言,在读书交流会前的问题收集、书籍推荐、指导阅读,在读书交流会展示中,以及在会后班级研讨等环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动态变化,及时有效地觉察教育对象目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或趋向。这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家长群体对孩子教育的关注点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倾向,有利于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及时引导,从而挖掘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助力学校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当然,它也能够提醒教育者摒弃“自以为是”,对自身甚至教育团队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措施及时进行“微调”,摸清规律、寻找方法、及时实施,从而达成班级教育团队甚至年级教育团队的共识,进而助推整个学校教育增质提速。
总之,组织家长读书交流会作为我校初中2016级的特色活动,是家校共育的有效活动模式,可以弥补单一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的短板,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