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昼夜血压变异度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HD)认知功能与昼夜血压变异度的关系。

方法

通过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MoCA)筛查患者认知功能,同时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并计算昼夜间血压变异度,比较认知功能的相关指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认知功能损伤与昼夜血压变异度的关系。

结果

106例老年HD患者,平均年龄(73.1±12.9)岁,认知功能损伤者69例,认知功能损害患病率为63.4%。认知功能损伤患者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为(151.3±20.1)mmHg和(131.1±11.7 )mmHg(1 mmHg=0.133 kPa)(t=5.36,P<0.05);昼间平均收缩压为(167.6±28.2)mmHg和(139.1±14.2)mmHg(t=4.98,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为(139.9±18.5)mmHg和(100.2±11.3)mmHg(t=6.21, P<0.05),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度为(8.2±1.6)%和(19.9±2.9)%(χ2=44.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教育程度、贫血、糖尿病均与认知功能损伤相关,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5(1.1~2.2)、1.8(1.4~2.5)、1.7(1.1~2.6)、2.1(1.7~3.1)(P<0.05);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度也与认知功能损伤相关,其OR(95%CI)为1.4(1.1~1.9)(P<0.05)。

结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与年龄、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相关,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度也是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肾功能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观察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年龄≥60岁,病情稳定的患者,根据Cockcroft-Gault(CG)公式计算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eGFR和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CKD3a期组、CKD3b期组、CKD4期组以及
目的探讨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方法,评价其对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症状的疗效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符合慢性主观性耳鸣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药物治疗+习服的方案,以耳鸣残障量表(TH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尔抑郁量表(SD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评定治疗前后变化,并评价其总体
目的探讨美多巴对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病(VPD)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疗效及其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对照实验方法,选取60岁以上VPD合并PAF患者50例,根据患者治疗前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基础窦性心率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组15例,定义为24 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平均心率小于60次/min,合并VPD+PAF;其余正常心率的VPD+PAF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心率正常组20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并存代谢综合征对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入选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次接受导管消融的221例老年房颤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代谢综合征组72例,年龄(67.1±5.2)岁,其中阵发性房颤46例;非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149例,年龄(68.3±5.7)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05例。比较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随访结束时,代谢综合征组
目的了解苏北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徐州市和连云港市、宿迁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苏北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求及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老年人2 655人,男1 252人(47.2%),女1 403人(52.8%),平均(70.9±6.7)岁。老年人健康自评差,2周患病率为26.6%,慢性病患病率为60.1%,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点的复杂症候群,包括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异常和血脂异常等特征性症状。随着生活方式及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人已成为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并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环氧二十碳三烯酸近年来被发现在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二者相互作用,从而达到降低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并改善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本综述旨为
目的探讨移动远程医疗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节点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依据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时接诊单元是否配备移动远程医疗系统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各时间节点、在院期间心衰发生率和病死率、24 h左室射血分数(LEF)和总住院天数等。结果试验组各时间节点均短于对照组(P<0.05);24 h LEF值对照组高于干预组(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与路易体痴呆(DLB)患者的认知、精神行为症状等,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证据。方法选取AD患者215例(AD组),DLB患者66例(DLB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家族史,疾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应用神经精神症状量表(NPI)评定两组患者常见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结果AD组合并高血压者多于DLB组;AD组113例(52
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尽管早期可以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但从中获益的患者有限,仍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因此,本文将从MCA区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发病机制、血管病变部位及长度、侧支循环及梗死模式、临床干预及初始症状和其他相关指标等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和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