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地铁拥有独立的运行空间,具有运量大、速度快、人均能耗低、不易受地面道路状况和天气因素影响等优点,能快捷、安全、经济地运送旅客,是解决大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紧张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地铁系统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不断增加,导致各类运营安全事故频发,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亟待加强。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安全保障
引言
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机制是为地铁运营期间的系统安全性提供支撐,起到防卫和保护作用的理论、方法和运作方式的总和,也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核心机制。
1.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种类及原因
(1)火灾与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有:电气设备短路、过载等引发火灾;设备过热、产生火花等引燃其他可燃物质诱发火灾或爆炸;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不当引发火灾;易燃液体泄漏挥发、易燃气体泄漏等引发爆炸或火灾;乘客违规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引发火灾或爆炸;站厅、站台、列车内的可燃材质,遇明火燃烧,扑救不及时,引发火灾;压力容器、管道等因先天缺陷、内外腐蚀、疲劳等造成强度降低以及受外力、超压而发生爆炸。
(2)车辆事故:
事故原因有:列车设备发生故障或保护措施失效,维护检修不及时,发生切轴、轮缘磨损超限,造成事故;钢轨、道床因渗水引起道床上拱、下沉或维修不及时,线路轨距、高度差超标、道岔处于不良状态,钢轨损伤、断裂、硬弯、整体道床损坏或列车行驶超速、轮缘不符合要求等引发事故;司机、调度等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处置不当造成事故;信号系统缺陷或设备故障或信号反馈有误,信号选用不当或位置缺陷,信号不清或显示不准,作业人员失误,通信系统电源故障或本身故障使行车信息及控制信息间断等引发事故;无各类安全标志或信号标志,标志不清或不规范,选用不当或位置缺陷,防护措施不到位,可能引起夹、碰、撞、拖带等事故;乘客违章进入站台边缘危险区域或越过安全屏蔽门,当列车进站时,由于车速较快,将乘客引带摔至站台下,发生人员伤亡;在隧道检修、维护的作业人员未及时避车等引发事故;当防护围隔栏栅损坏等原因导致异物侵入限界,造成与车辆相撞事故。
(3)触电事故
事故原因有:电气设备、牵引网等设备设施的防范防护措施失效或人员触及带电部位,发生触电事故;闲杂人员闯入限界,触及带电设施导致触电。
(4)机械事故
事故原因有:防护不足或人员不慎触及机械设备外露运转的部件,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自动扶梯运行中,发生驱动链断裂、梯级下滑、扶手带断裂等,造成人员伤害。
(5)其他事故
事故原因有:恐怖袭击、纵火、破坏等故意犯罪等引发的事故;运营组织管理不力,如突发性大客流的疏导不利,导致发生踩踏事故。
2.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分析
2.1地铁运行安全事故产生原因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原因因素中,人员、设备、材料、管理和环境是最常见的分析因素,几乎涵盖了事故原因的各方面。几乎所有的事故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找到由单一原因造成的事故。
2.2地铁运行安全事故产生时间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时间属性是事故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等与时间相关的特征。从事故过程的角度,非持续性事故(如列车撞人)一般是瞬间发生的,且持续过程极短,故更关注时点特征。持续性事故(如火灾)从出现征兆到形成事故后果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事故也会持续一段时间,故更关注时长特征。从事故应急和处理的角度,不同事故的时间属性差异更加明显:同样的事故,不同环境和系统特征,影响的时间不同。而事故发生频率的统计有助于了解事故发展趋势,合理分配安全资源。
2.3地铁运行安全事故产生空间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空间属性是事故的发生位置、影响路径、波及范围等与地理位置和空间特性密切相关的特征。发生位置是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具体发生地点。影响路径是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直接影响在空间上的传导方向和线路,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空间属性分析和研究对事故的应急救援、安全设备调配、安全管理力量布置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地铁运营安全集成化保障机制
地铁运营安全集成化保障以集成化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机制为核心工具,通过安全管理和技术的集成实现地铁运营安全保障的系统过程的全面整合,实现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地铁运营安全集成化保障。
3.1全要素的安全集成化保障机制
人员、设备、建筑是地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基本安全要素。人员指参与地铁运营活动的全部人群,包括运营人员、乘客、维护人员、保障人员等。设备指地铁系统的机电设施和设备,包括车辆、通信与信号设备、能源与动力设备、建筑与环境设备等。与硬件相匹配的软件也属于设备范畴,如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建筑指地铁系统所处的空间形式和土木工程结构,如地下车站、隧道、高架线路等。
上述安全要素大多属于地铁系统的组成,并且能够在地铁系统的工程系统分解结构中得到体现,只是此处更加强调其安全属性。
3.2全过程的安全集成化保障机制
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它以地铁系统为对象,以事故为标志性事件,包含:事故前,关注系统由于自身缺陷和外界干扰发生事故的可能的、以安全防御和防备为主的事故预防过程。事故中,关注系统在事故发生时的破坏程度、引发次生危害的情况和系统自我维持能力的、以安全应急响应为主的事故控制过程。事故后,关注系统恢复能力的大小的、以事故复原为主的事故恢复过程。
然而,由于外部环境和系统状况的差异,每条线路的不同安全过程之间和每个安全过程在不同线路之间都存在差异,甚至可能造成安全组织、信息和资源之间的冲突。 安全过程维和地铁系统维的集成中,纵向上,针对不同阶段安全保障任务重点的差异,通过构建多线路共享的、基本的、固定的事故预警预防、应急响应和抢修恢复组织,配备专业设备,储备充足的物资,建立适应多线路需求的事故预防、控制、恢復系统。横向上,立足于不同线路状况和背景的差异性,通过增加每条线路个性化的、临时的、灵活的事故预警预防、应急响应和抢修恢复的组织、设备和物资方案,差异化地实施各条线路的安全保障,实现对单一线路的全部安全过程覆盖。
最终,将两者在整合在集成化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机制中,从而实现系统的从事故前预防和缓解、事故中抵抗和控制,事故后救援与恢复的全过程的安全集成化保障。
3.3全方位的安全集成化保障机制
安全要素是相对静态的概念,以人员、设备和建筑的实时安全状态为表征。安全过程是相对动态的概念,以人员、设备和建筑的安全状态变化为表征。安全要素只有在一定的安全过程中才具有实际意义,安全过程只有通过相应的安全要素的变化才能描述和研究。因此,安全要素和安全过程不仅是地铁运营安全的两个不同侧面,并且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安全要素维和安全过程维的集成中,横向上,通过运营安全保障机制实现不同职责的安全组织、不同阶段的安全信息和不同功能的安全资源之间的协调、集成和优化,实现各安全要素的静态要素安全。纵向上,通过运营安全保障机制实现预防事故发生、控制事故发展和缩短恢复时间各阶段和各活动的动态过程安全。最终,实现覆盖全部安全要素与安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安全集成化保障。
综上所述,全要素的安全集成化保障的目的是实现地铁系统的要素安全,全过程的安全集成化保障的目的是实现地铁系统的过程安全,全方位的安全集成化保障的目的是实现地铁系统的四维环境安全。三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地铁运营安全集成化保障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结论
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机制强调从技术和管理入手,为系统安全性提供支撑,实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和发展的目标,并从根本上提高地铁运营安全保障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将能够提高地铁的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乃至可持续能力。
参考文献
[1]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刘浩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及故障浅析[J].上海铁道科技.2006(5):39—41.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安全保障
引言
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机制是为地铁运营期间的系统安全性提供支撐,起到防卫和保护作用的理论、方法和运作方式的总和,也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核心机制。
1.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种类及原因
(1)火灾与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有:电气设备短路、过载等引发火灾;设备过热、产生火花等引燃其他可燃物质诱发火灾或爆炸;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不当引发火灾;易燃液体泄漏挥发、易燃气体泄漏等引发爆炸或火灾;乘客违规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引发火灾或爆炸;站厅、站台、列车内的可燃材质,遇明火燃烧,扑救不及时,引发火灾;压力容器、管道等因先天缺陷、内外腐蚀、疲劳等造成强度降低以及受外力、超压而发生爆炸。
(2)车辆事故:
事故原因有:列车设备发生故障或保护措施失效,维护检修不及时,发生切轴、轮缘磨损超限,造成事故;钢轨、道床因渗水引起道床上拱、下沉或维修不及时,线路轨距、高度差超标、道岔处于不良状态,钢轨损伤、断裂、硬弯、整体道床损坏或列车行驶超速、轮缘不符合要求等引发事故;司机、调度等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处置不当造成事故;信号系统缺陷或设备故障或信号反馈有误,信号选用不当或位置缺陷,信号不清或显示不准,作业人员失误,通信系统电源故障或本身故障使行车信息及控制信息间断等引发事故;无各类安全标志或信号标志,标志不清或不规范,选用不当或位置缺陷,防护措施不到位,可能引起夹、碰、撞、拖带等事故;乘客违章进入站台边缘危险区域或越过安全屏蔽门,当列车进站时,由于车速较快,将乘客引带摔至站台下,发生人员伤亡;在隧道检修、维护的作业人员未及时避车等引发事故;当防护围隔栏栅损坏等原因导致异物侵入限界,造成与车辆相撞事故。
(3)触电事故
事故原因有:电气设备、牵引网等设备设施的防范防护措施失效或人员触及带电部位,发生触电事故;闲杂人员闯入限界,触及带电设施导致触电。
(4)机械事故
事故原因有:防护不足或人员不慎触及机械设备外露运转的部件,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自动扶梯运行中,发生驱动链断裂、梯级下滑、扶手带断裂等,造成人员伤害。
(5)其他事故
事故原因有:恐怖袭击、纵火、破坏等故意犯罪等引发的事故;运营组织管理不力,如突发性大客流的疏导不利,导致发生踩踏事故。
2.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分析
2.1地铁运行安全事故产生原因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原因因素中,人员、设备、材料、管理和环境是最常见的分析因素,几乎涵盖了事故原因的各方面。几乎所有的事故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找到由单一原因造成的事故。
2.2地铁运行安全事故产生时间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时间属性是事故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等与时间相关的特征。从事故过程的角度,非持续性事故(如列车撞人)一般是瞬间发生的,且持续过程极短,故更关注时点特征。持续性事故(如火灾)从出现征兆到形成事故后果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事故也会持续一段时间,故更关注时长特征。从事故应急和处理的角度,不同事故的时间属性差异更加明显:同样的事故,不同环境和系统特征,影响的时间不同。而事故发生频率的统计有助于了解事故发展趋势,合理分配安全资源。
2.3地铁运行安全事故产生空间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空间属性是事故的发生位置、影响路径、波及范围等与地理位置和空间特性密切相关的特征。发生位置是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具体发生地点。影响路径是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直接影响在空间上的传导方向和线路,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空间属性分析和研究对事故的应急救援、安全设备调配、安全管理力量布置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地铁运营安全集成化保障机制
地铁运营安全集成化保障以集成化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机制为核心工具,通过安全管理和技术的集成实现地铁运营安全保障的系统过程的全面整合,实现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地铁运营安全集成化保障。
3.1全要素的安全集成化保障机制
人员、设备、建筑是地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基本安全要素。人员指参与地铁运营活动的全部人群,包括运营人员、乘客、维护人员、保障人员等。设备指地铁系统的机电设施和设备,包括车辆、通信与信号设备、能源与动力设备、建筑与环境设备等。与硬件相匹配的软件也属于设备范畴,如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建筑指地铁系统所处的空间形式和土木工程结构,如地下车站、隧道、高架线路等。
上述安全要素大多属于地铁系统的组成,并且能够在地铁系统的工程系统分解结构中得到体现,只是此处更加强调其安全属性。
3.2全过程的安全集成化保障机制
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它以地铁系统为对象,以事故为标志性事件,包含:事故前,关注系统由于自身缺陷和外界干扰发生事故的可能的、以安全防御和防备为主的事故预防过程。事故中,关注系统在事故发生时的破坏程度、引发次生危害的情况和系统自我维持能力的、以安全应急响应为主的事故控制过程。事故后,关注系统恢复能力的大小的、以事故复原为主的事故恢复过程。
然而,由于外部环境和系统状况的差异,每条线路的不同安全过程之间和每个安全过程在不同线路之间都存在差异,甚至可能造成安全组织、信息和资源之间的冲突。 安全过程维和地铁系统维的集成中,纵向上,针对不同阶段安全保障任务重点的差异,通过构建多线路共享的、基本的、固定的事故预警预防、应急响应和抢修恢复组织,配备专业设备,储备充足的物资,建立适应多线路需求的事故预防、控制、恢復系统。横向上,立足于不同线路状况和背景的差异性,通过增加每条线路个性化的、临时的、灵活的事故预警预防、应急响应和抢修恢复的组织、设备和物资方案,差异化地实施各条线路的安全保障,实现对单一线路的全部安全过程覆盖。
最终,将两者在整合在集成化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机制中,从而实现系统的从事故前预防和缓解、事故中抵抗和控制,事故后救援与恢复的全过程的安全集成化保障。
3.3全方位的安全集成化保障机制
安全要素是相对静态的概念,以人员、设备和建筑的实时安全状态为表征。安全过程是相对动态的概念,以人员、设备和建筑的安全状态变化为表征。安全要素只有在一定的安全过程中才具有实际意义,安全过程只有通过相应的安全要素的变化才能描述和研究。因此,安全要素和安全过程不仅是地铁运营安全的两个不同侧面,并且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安全要素维和安全过程维的集成中,横向上,通过运营安全保障机制实现不同职责的安全组织、不同阶段的安全信息和不同功能的安全资源之间的协调、集成和优化,实现各安全要素的静态要素安全。纵向上,通过运营安全保障机制实现预防事故发生、控制事故发展和缩短恢复时间各阶段和各活动的动态过程安全。最终,实现覆盖全部安全要素与安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安全集成化保障。
综上所述,全要素的安全集成化保障的目的是实现地铁系统的要素安全,全过程的安全集成化保障的目的是实现地铁系统的过程安全,全方位的安全集成化保障的目的是实现地铁系统的四维环境安全。三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地铁运营安全集成化保障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结论
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机制强调从技术和管理入手,为系统安全性提供支撑,实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和发展的目标,并从根本上提高地铁运营安全保障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地铁运营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将能够提高地铁的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乃至可持续能力。
参考文献
[1]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刘浩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及故障浅析[J].上海铁道科技.2006(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