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到底应该和学生一起展现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更有收获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定要赋予语文课堂鲜活的生命。
一、追求有效的情感课堂
(一)让学生在心灵放飞中获得享受
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尽情释放,洒脱驰骋。在教学《第八次》时,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个不屈不挠的小蜘蛛。我便和学生一起扮演了这只可爱的小蜘蛛,然后我作为动物王国的小记者去随机采访他们:“小蜘蛛,你的蜘蛛网一次次被吹断,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结果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如“我一次次提醒自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坚持不懈,一定会成功的!”“有志者,事竟成!我一定会织出一张大大的网!”“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爬起,即使我第八次不成功,我也还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成功为止!”一个很难讲清的道理,就被学生在浅显的表演中自然而然地领会了,而且学生学得很开心,思维很活跃。
(二)让教师在激情投入中获得享受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一个全情投入的老师最让我欣赏。当你要求学生读出一幅幅画时,你自己的眼前首先要有一幅幅画。当你希望学生能被文本所震撼时,你自己首先要被震撼。教师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时,你就是一名成功的老师。”
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在后来的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作者、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眼睛、我的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我忘不了当我和学生一起观看迈克尔·杰克逊演唱《地球之歌》时泪如雨下的情形;忘不了和学生一起徜徉在《西湖》美景中久久不忍离去的情形;忘不了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三袋麦子》的投入和认真……
(三)让师生在激情互动中获得享受
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会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渐入课文佳境。如教学《卧薪尝胆》一文,在读第三小节描写勾践在吴国受尽屈辱的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在电视中看到的奴仆劳作的场面,然后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奴仆是什么样的。以此引导学生对勾践以前的锦衣玉食和现在的布衣粗食作对比,然后再去读课文。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学生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就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勾践报仇雪恨的志气。这样多次反复,教材中的人物从布鲁斯到勾践,从孙中山到董存瑞……一个个富有光辉的形象就深深印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
二、实现平等的对话课堂
我们要实现与学生真正的心灵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实现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记得在教学《蒲公英》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会选择在哪儿安家,为什么?”学生有的说喜欢在家门口安家,因为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妈妈;有的同学说她喜欢在公园里安家,因为喜欢和美丽的花花草草做伴等。忽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会选择在哪儿安家,为什么?”我说:“我喜欢在校园安家,因为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快乐。”小朋友们不约而同地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三、展现自主的感悟课堂
(一)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杜甫的《春雨》这首古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教学时,我带着孩子们走进烟雨蒙蒙的大自然,观察春雨前后植物的变化,春雨随着春风轻轻洒落在我和孩子们的身上、脸上,软软的,柔柔的,凉凉的,我们享受着春雨带来的滋润。回到课堂,再学习《春雨》,这样,孩子们自然而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学习了《春雨》,孩子们还写了赞美春雨的诗句。
(二)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我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图画上有什么,哪些是课文讲到的。学生通过观察纷纷发言,如: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清澈见底的小河等,这些语句自然而然地被学生理解,并且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三)多元评价,升华体验
学习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是学生的自我感悟。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多元评价,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能促使学生不断升华学习体验,并激活创新思维。如对“春天”一词的理解,有的说:“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有的说:“春天就是青草发芽……”有的说:“春天就是柳树长叶……”纵观这些话语,无一不是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的整合,是极具个性的语言。只有坚持多元评价,才能涌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有灵性的惊喜”。
相信孩子在这样的情感、对话、自主感悟的课堂中定能满载而归!相信孩子在这样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上定能蓬勃向上!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语文教师,镇江市骨干教师。
一、追求有效的情感课堂
(一)让学生在心灵放飞中获得享受
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尽情释放,洒脱驰骋。在教学《第八次》时,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个不屈不挠的小蜘蛛。我便和学生一起扮演了这只可爱的小蜘蛛,然后我作为动物王国的小记者去随机采访他们:“小蜘蛛,你的蜘蛛网一次次被吹断,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结果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如“我一次次提醒自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坚持不懈,一定会成功的!”“有志者,事竟成!我一定会织出一张大大的网!”“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爬起,即使我第八次不成功,我也还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成功为止!”一个很难讲清的道理,就被学生在浅显的表演中自然而然地领会了,而且学生学得很开心,思维很活跃。
(二)让教师在激情投入中获得享受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一个全情投入的老师最让我欣赏。当你要求学生读出一幅幅画时,你自己的眼前首先要有一幅幅画。当你希望学生能被文本所震撼时,你自己首先要被震撼。教师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时,你就是一名成功的老师。”
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在后来的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作者、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眼睛、我的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我忘不了当我和学生一起观看迈克尔·杰克逊演唱《地球之歌》时泪如雨下的情形;忘不了和学生一起徜徉在《西湖》美景中久久不忍离去的情形;忘不了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三袋麦子》的投入和认真……
(三)让师生在激情互动中获得享受
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会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渐入课文佳境。如教学《卧薪尝胆》一文,在读第三小节描写勾践在吴国受尽屈辱的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在电视中看到的奴仆劳作的场面,然后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奴仆是什么样的。以此引导学生对勾践以前的锦衣玉食和现在的布衣粗食作对比,然后再去读课文。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学生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就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勾践报仇雪恨的志气。这样多次反复,教材中的人物从布鲁斯到勾践,从孙中山到董存瑞……一个个富有光辉的形象就深深印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
二、实现平等的对话课堂
我们要实现与学生真正的心灵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实现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记得在教学《蒲公英》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会选择在哪儿安家,为什么?”学生有的说喜欢在家门口安家,因为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妈妈;有的同学说她喜欢在公园里安家,因为喜欢和美丽的花花草草做伴等。忽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会选择在哪儿安家,为什么?”我说:“我喜欢在校园安家,因为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快乐。”小朋友们不约而同地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三、展现自主的感悟课堂
(一)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杜甫的《春雨》这首古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教学时,我带着孩子们走进烟雨蒙蒙的大自然,观察春雨前后植物的变化,春雨随着春风轻轻洒落在我和孩子们的身上、脸上,软软的,柔柔的,凉凉的,我们享受着春雨带来的滋润。回到课堂,再学习《春雨》,这样,孩子们自然而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学习了《春雨》,孩子们还写了赞美春雨的诗句。
(二)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我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图画上有什么,哪些是课文讲到的。学生通过观察纷纷发言,如: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清澈见底的小河等,这些语句自然而然地被学生理解,并且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三)多元评价,升华体验
学习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是学生的自我感悟。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多元评价,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能促使学生不断升华学习体验,并激活创新思维。如对“春天”一词的理解,有的说:“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有的说:“春天就是青草发芽……”有的说:“春天就是柳树长叶……”纵观这些话语,无一不是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的整合,是极具个性的语言。只有坚持多元评价,才能涌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有灵性的惊喜”。
相信孩子在这样的情感、对话、自主感悟的课堂中定能满载而归!相信孩子在这样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上定能蓬勃向上!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语文教师,镇江市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