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赏诗词离不开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要想准确把握诗词思想情感,就必须确立“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策略。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如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怨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要关注古诗中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羁旅愁思、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在做到“宏观把握”的同时,还必须从“微观切入”,也就是在评价某一首具体的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有行之有效的便于掌握的方法或技巧。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 关注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高考江苏卷)题目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全篇紧扣“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例1】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事而忧心,点出“心倦”。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关注注释
命题者有时在原诗之后附加注释,有意识地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从而降低阅读难度。关注这些注释,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在原诗之后提供的注释是“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就为回答“诗人为什么伤心?”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暗示:两位诗人都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007年高考福建卷原诗后的注释更多,对理解作者抒发的“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再如《蝉》后的有注释为“垂绥:批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这实际上暗示了蝉所象征的人物形象的特征之一——高贵的身份。
【例2】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寒山,唐贞观时代的诗僧。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乐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
试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歌前七句渲染了环境的幽冷孤寂,“年年不知春”表明作者不关心春去秋来。结合注释,知道作者是有名的唐朝诗僧,僧人一般远离红尘,超脱世俗。因此基本可以推测全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思想感情。
3. 关注直接表情达意的字词
关注诗歌中那些直接表达感情的字词,对把握诗歌的情感也是很有帮助的。如在理解白居易《惜牡丹花》(2007年高考重庆卷)一诗所表达的感情时,就可抓住“惆怅”、“惜”等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来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对即将凋谢的牡丹花的怜惜之情,还可进一步深入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例3】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试分析这首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解析】“无奈”和“恨”直接表达情感,“憔悴”、“独”、“无语”同样极富感情色彩,再结合注释和下片“捻”、“放”的细节描写,可知全词表达了伤春惜春、彷徨失落的思想感情。
4. 关注尾句(联)
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在鉴赏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时,从尾句(联)入手,可以做到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清代徐兰《出关》(2007年高考山东卷)一诗的尾句“出关争得不回头”就强烈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例4】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试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的感情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如果抓住尾联来理解,就会容易许多。尾联“叹息”“谁共”分明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惆怅,联系作者身世,它还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前六句围绕“幽居”写景,表面看抒发了一种闲情逸致、恬然自得之乐,实则是以乐景衬哀情。
5. 关注意象意境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是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所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艺术境界。分析意象意境就是要求学生从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景入手,把握作者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诗歌鉴赏题要求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回答问题时如能抓住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中的“梅花”这一意象,自然就能想到诗人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意象意境入手,是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最重要的方法。
从意象入手,首先要注意人们形成的审美习惯,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其多义性的特点,才能准确把握其在具体诗歌中的含义。如“燕子”的意象,就有“惜春伤秋”、“感伤时事”、“寄情相思”、“渲染离愁”等含义,“杨柳”的意象就有“离愁别恨”、“倔强的弱者”、“朴实无华的君子”、“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等含义,鉴赏评价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5】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试简析“幽竹”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鸟稀花残春光渐逝的暮春景色,反衬出幽竹的可贵,表达了诗人对不被环境所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的礼赞。
6. 关注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从用典入手,有助于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典分为用语和用事两类,用事又分为明用、暗用和反用。因此,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诗词中用典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评价。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的三首诗词均用了“王谢”的典故来抒发兴亡之感,同时吴激(金)的《人月圆》曲还化用了唐宋诗词名句来抒发情感。
【例6】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试简析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解析】作者在运用借景抒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以外,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鸿雁传书”、“横槊赋诗”两个典故。“鸿雁传书”属反用典故,“鸿雁”带来的不是好的消息,而是边疆的战火,由此引出作者对国土沦丧的愤慨和愁怀。“横槊赋诗”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
实战演练
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请概括出这首词的思想内容。(2)“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写人的活动,有人认为“出”字用得好,也有人认为这里用“荡”字好。你赞成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2. 仔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1)“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2)请解说“门外马嘶人起”所暗示的内容。
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唐中宗时,诗人被贬到南方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即在被流放途中所作。
(1)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谈谈“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的特点。(2)“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系”和“啼”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析。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看法吗?为什么?
6. 试简析两首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双调〕清江引 咏梅
贯云石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
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
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
芳心对人娇欲说,
不忍轻轻折。
溪桥淡淡烟,
茅舍澄澄月。
包藏几多春意也。
7. 试简析作者在曲中营造的意境氛围,表达的思想感情
前调·阊门夜泊
陈所闻
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注]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参考答案】
1. (1)本词叙写作者春天载舟湖上的所见所感,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人游春的欢娱;下片写作者在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写旷达不羁的情怀,意在言外,别有意趣。
(2)“出”字好,因为用“出”字实中有虚,生动地表现出嬉戏者在绿杨楼外忽隐忽现的情景,使词意蕴深长,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联想;而“荡”字只是一种实写。(认为“荡”字好,若能分析指出“荡”字具体地描绘出嬉戏场面的欢娱,使人如临其境,亦可酌情给分。)
2. (1)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2)暗示出长途跋涉、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3. 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宽慰友人,不得不用乐观的语言减轻对方的离愁。三、四两句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蕴含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
4. (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日的回忆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语花香本是令人欢乐的景物,但在诗人眼里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此句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从艺术手法来看,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的。(2)“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
5. (1)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其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6. 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节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7. 这首曲主要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乌鸦哀啼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愁;同时通过行人见到“一线曙色”表达了内心的喜悦。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西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李君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如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怨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要关注古诗中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羁旅愁思、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在做到“宏观把握”的同时,还必须从“微观切入”,也就是在评价某一首具体的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有行之有效的便于掌握的方法或技巧。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 关注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高考江苏卷)题目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全篇紧扣“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例1】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事而忧心,点出“心倦”。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关注注释
命题者有时在原诗之后附加注释,有意识地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从而降低阅读难度。关注这些注释,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在原诗之后提供的注释是“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就为回答“诗人为什么伤心?”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暗示:两位诗人都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007年高考福建卷原诗后的注释更多,对理解作者抒发的“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再如《蝉》后的有注释为“垂绥:批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这实际上暗示了蝉所象征的人物形象的特征之一——高贵的身份。
【例2】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寒山,唐贞观时代的诗僧。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乐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
试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歌前七句渲染了环境的幽冷孤寂,“年年不知春”表明作者不关心春去秋来。结合注释,知道作者是有名的唐朝诗僧,僧人一般远离红尘,超脱世俗。因此基本可以推测全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思想感情。
3. 关注直接表情达意的字词
关注诗歌中那些直接表达感情的字词,对把握诗歌的情感也是很有帮助的。如在理解白居易《惜牡丹花》(2007年高考重庆卷)一诗所表达的感情时,就可抓住“惆怅”、“惜”等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来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对即将凋谢的牡丹花的怜惜之情,还可进一步深入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例3】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试分析这首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解析】“无奈”和“恨”直接表达情感,“憔悴”、“独”、“无语”同样极富感情色彩,再结合注释和下片“捻”、“放”的细节描写,可知全词表达了伤春惜春、彷徨失落的思想感情。
4. 关注尾句(联)
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在鉴赏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时,从尾句(联)入手,可以做到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清代徐兰《出关》(2007年高考山东卷)一诗的尾句“出关争得不回头”就强烈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例4】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试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的感情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如果抓住尾联来理解,就会容易许多。尾联“叹息”“谁共”分明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惆怅,联系作者身世,它还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前六句围绕“幽居”写景,表面看抒发了一种闲情逸致、恬然自得之乐,实则是以乐景衬哀情。
5. 关注意象意境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是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所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艺术境界。分析意象意境就是要求学生从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景入手,把握作者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诗歌鉴赏题要求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回答问题时如能抓住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中的“梅花”这一意象,自然就能想到诗人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意象意境入手,是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最重要的方法。
从意象入手,首先要注意人们形成的审美习惯,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其多义性的特点,才能准确把握其在具体诗歌中的含义。如“燕子”的意象,就有“惜春伤秋”、“感伤时事”、“寄情相思”、“渲染离愁”等含义,“杨柳”的意象就有“离愁别恨”、“倔强的弱者”、“朴实无华的君子”、“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等含义,鉴赏评价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5】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试简析“幽竹”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鸟稀花残春光渐逝的暮春景色,反衬出幽竹的可贵,表达了诗人对不被环境所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的礼赞。
6. 关注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从用典入手,有助于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典分为用语和用事两类,用事又分为明用、暗用和反用。因此,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诗词中用典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评价。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的三首诗词均用了“王谢”的典故来抒发兴亡之感,同时吴激(金)的《人月圆》曲还化用了唐宋诗词名句来抒发情感。
【例6】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试简析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解析】作者在运用借景抒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以外,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鸿雁传书”、“横槊赋诗”两个典故。“鸿雁传书”属反用典故,“鸿雁”带来的不是好的消息,而是边疆的战火,由此引出作者对国土沦丧的愤慨和愁怀。“横槊赋诗”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
实战演练
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请概括出这首词的思想内容。(2)“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写人的活动,有人认为“出”字用得好,也有人认为这里用“荡”字好。你赞成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2. 仔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1)“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2)请解说“门外马嘶人起”所暗示的内容。
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唐中宗时,诗人被贬到南方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即在被流放途中所作。
(1)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谈谈“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的特点。(2)“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系”和“啼”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析。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看法吗?为什么?
6. 试简析两首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双调〕清江引 咏梅
贯云石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
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
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
芳心对人娇欲说,
不忍轻轻折。
溪桥淡淡烟,
茅舍澄澄月。
包藏几多春意也。
7. 试简析作者在曲中营造的意境氛围,表达的思想感情
前调·阊门夜泊
陈所闻
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注]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参考答案】
1. (1)本词叙写作者春天载舟湖上的所见所感,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人游春的欢娱;下片写作者在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写旷达不羁的情怀,意在言外,别有意趣。
(2)“出”字好,因为用“出”字实中有虚,生动地表现出嬉戏者在绿杨楼外忽隐忽现的情景,使词意蕴深长,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联想;而“荡”字只是一种实写。(认为“荡”字好,若能分析指出“荡”字具体地描绘出嬉戏场面的欢娱,使人如临其境,亦可酌情给分。)
2. (1)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2)暗示出长途跋涉、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3. 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宽慰友人,不得不用乐观的语言减轻对方的离愁。三、四两句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蕴含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
4. (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日的回忆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语花香本是令人欢乐的景物,但在诗人眼里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此句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从艺术手法来看,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的。(2)“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
5. (1)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其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6. 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节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7. 这首曲主要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乌鸦哀啼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愁;同时通过行人见到“一线曙色”表达了内心的喜悦。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西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