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科学化、实践化与特色化发展,是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创新成果。在民族地区推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路径。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才有今天的局面。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是一部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史。
1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机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需要及时了解时代的发展动态与社会的现实需求,而大数据的发展正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现实信息依据。第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实现的主体不断扩大。任何思想理论都来于实践,而其价值的发挥也要归于实践,指导实践,指导实践的基础则需要传播推广理论思想。在民族地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在民族地区推广开来。民族地区发展较为落后,思想封闭,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推广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发展空间,奠定了充足的信息基石。同时,更扩大了理论的传播主体,人人都可称为信息的传播者,理论的代言人。在大数据面前,大家平等地享有贡献、分享、传播的平等权利。大数据时代下,人们之间的信息连接更加紧密,数据之间的碰撞激发有更多的可能。大数据在彰显并传播着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被数据化、广泛化、大众化传播,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与民族地区的发展。第二,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传播推广上拥有更充足的信息量。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地区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在地区内部进行传播推广。在这个传播推广过程中,既是显性也是隐性,其中显性传播是对马克思主义论著的直接性传播,隐性传播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在精神的推广,这里的内在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理论立场、理论精髓、优良传统等内化因素。而在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多是对其文本著作的理论性传播。而真正能指导民族地区的发展的,不仅仅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更是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大数据时代,则可利用富媒体化的形式将文本、图片、音视频等网络信息广泛地传播于受众之中,这种媒体化的传播形式,更容易深入人心。
2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
2.1凭借主流文化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的宣传力度
我国各民族地区都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而在当下的社会和时代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化,便是“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是经过长期复杂的文化竞争所形成的,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化包容性、易于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易于被人民群众大力传播。主流文化在民族地区诸多文化形式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不断与其他文化形式相互融合,指引着时代和社会的文化大方向。当前我国各地区的主流文化,便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凭借好主流文化,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的宣传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民族文化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主流文化在民族地区的宣传推广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的传播,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着眼于大局,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下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从而提升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丰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各民族地区才会稳定和谐。因此,在促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必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挥文化的社会导向作用。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而不是机械重复的理论教条,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要前提和原则要求就是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才能“化”得准、“化”得实、“化”得好。历史实践表明,立足现实国情和时代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顺利、成果就丰富、成效就明显,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机械僵化地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指导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迷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就会犯“左”或“右”的错误,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就会受到严重损失,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明显改善和较快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和显著体现。
2.3建构话语体系,提升传播成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社群话语体系特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将话语体系的落脚点放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上,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联系。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关键在于使用接近少数民族大众生活形式的生活化语言,形成生活化话语体系,将传播重点放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此外,还要结合当前的时代化语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网络语言有机结合,努力改变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晦涩难懂的现象,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话语资源,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形式和概念,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的接受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开展。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为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全新的实现空间,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要时刻警惕大数据中理论被扭曲化、庸俗化。
参考文献
[1]邓伯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语料库的建设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2]韩英丽,马超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与回应[J].社科纵横,2017,(7).
[3]赵兰香,郭跃军.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探析[J].人民论坛,2016,(17).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才有今天的局面。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是一部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史。
1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机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需要及时了解时代的发展动态与社会的现实需求,而大数据的发展正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现实信息依据。第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实现的主体不断扩大。任何思想理论都来于实践,而其价值的发挥也要归于实践,指导实践,指导实践的基础则需要传播推广理论思想。在民族地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在民族地区推广开来。民族地区发展较为落后,思想封闭,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推广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发展空间,奠定了充足的信息基石。同时,更扩大了理论的传播主体,人人都可称为信息的传播者,理论的代言人。在大数据面前,大家平等地享有贡献、分享、传播的平等权利。大数据时代下,人们之间的信息连接更加紧密,数据之间的碰撞激发有更多的可能。大数据在彰显并传播着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被数据化、广泛化、大众化传播,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与民族地区的发展。第二,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传播推广上拥有更充足的信息量。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地区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在地区内部进行传播推广。在这个传播推广过程中,既是显性也是隐性,其中显性传播是对马克思主义论著的直接性传播,隐性传播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在精神的推广,这里的内在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理论立场、理论精髓、优良传统等内化因素。而在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多是对其文本著作的理论性传播。而真正能指导民族地区的发展的,不仅仅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更是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大数据时代,则可利用富媒体化的形式将文本、图片、音视频等网络信息广泛地传播于受众之中,这种媒体化的传播形式,更容易深入人心。
2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
2.1凭借主流文化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的宣传力度
我国各民族地区都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而在当下的社会和时代中起主导作用的文化,便是“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是经过长期复杂的文化竞争所形成的,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化包容性、易于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易于被人民群众大力传播。主流文化在民族地区诸多文化形式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不断与其他文化形式相互融合,指引着时代和社会的文化大方向。当前我国各地区的主流文化,便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凭借好主流文化,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的宣传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民族文化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主流文化在民族地区的宣传推广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的传播,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着眼于大局,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下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从而提升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丰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各民族地区才会稳定和谐。因此,在促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必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挥文化的社会导向作用。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而不是机械重复的理论教条,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要前提和原则要求就是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才能“化”得准、“化”得实、“化”得好。历史实践表明,立足现实国情和时代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顺利、成果就丰富、成效就明显,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机械僵化地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指导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迷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就会犯“左”或“右”的错误,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就会受到严重损失,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明显改善和较快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和显著体现。
2.3建构话语体系,提升传播成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社群话语体系特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将话语体系的落脚点放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上,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联系。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关键在于使用接近少数民族大众生活形式的生活化语言,形成生活化话语体系,将传播重点放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此外,还要结合当前的时代化语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网络语言有机结合,努力改变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晦涩难懂的现象,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话语资源,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形式和概念,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的接受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开展。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为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全新的实现空间,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要时刻警惕大数据中理论被扭曲化、庸俗化。
参考文献
[1]邓伯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语料库的建设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2]韩英丽,马超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与回应[J].社科纵横,2017,(7).
[3]赵兰香,郭跃军.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探析[J].人民论坛,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