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本应对中职学生道德培养起到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但其教学现状与效果却不容乐观。导致这不如人意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门生动而受学生喜欢的课程,可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教学路径——和谐化教学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现状 教学路径 和谐化教学法
Harmony teaching——Choice of IPTC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new situation
Gao Yicheng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moral clas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y Curriculum (IPTC) always should be a main way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However,the teaching actualities are not optimistic recently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reasons.How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o be vivid and likedThe way is to use a new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Harmony Teaching.
Keywords:IPTC Actualities Teaching method Harmon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066-02
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而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1]的重要举措。2009年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制定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再次明确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中职学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基于各种原因,厌学已成为中职学生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而思想政治课更是首当其冲。基层的现实与高层的期望大相径庭,身为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此深感忧郁。
1.思想政治课堂的现状概述
看杂志、打磕睡、讲小话、玩手机、听MP3等等,这样的场景在课堂上,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你会经常看到。于是,对于一些责任感不强的教师,或者是照本宣科,或者是只顾自己的知乎者也,却全然不顾课堂状况,对学生听之任之;而对于责任性强的教师,除了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还要疲于课堂纪律的维持,一堂课下来,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可谓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不愿听,教师不愿讲,思想政治课蜕变成学生的“休闲”课,教师的“革命”课。这样的现状让人感到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已经被现实严重扭曲,上课俨然成为一种形式。
2.不良现状的原因剖析
对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窘境,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不良环境的诱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已开始向多极化发展。受此影响,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化的趋势。现在的学生不怎么认同权威、教师和书本,转而盲目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而不良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像“黄色网页”、“网络游戏”等等。受这些不良环境诱导,他们迷恋或沉浸在那种虚幻世界中,哪还有心思来学习,厌学是必然的。
2.2 家庭教育的失衡。就我校而言,学生主要来源于这三类家庭:①“留守”型家庭;②“单亲”型家庭;③溺爱或冷漠型家庭。这三类家庭教育学生的共同点就是方法不当,要么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么过分溺爱与庇护;要么严厉有余,要求过高,导致逆反心理产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生活状况与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失衡,消解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厌学也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正如古人所云:“养不教 父之过”。
2.3 学校教育的滞后。学生的厌学情绪与现行中职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有直接关联。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生源紧张的问题,为求生存,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招生上,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形式及方法单调枯燥;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一枝粉笔一块板”这些陈旧的教学理念仍然根深蒂固。日益突出的弊端导致了学生对学校的失望,而厌学往往是这种失望的一种表现。
总之,影响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内部条件的原因;既有学生主观思想上的因素,也有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客观条件的因素。
3.和谐化教学法的探讨
如何扭转目前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切实体现该门学科的时代价值,这是所有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深思的课题。笔者认为应该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路径进行彻底的改革,建立一条新的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思路。和谐化教学法便是这一深思的逻辑结果。
3.1 和谐化教学法的思想渊源。
“和谐”,乃“和”也。何谓“和”,纵说云云。《吕氏春秋》记载:“和出于适”(《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和”即适度,适合,恰到好处之意。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此处“和”即指合乎事物内部法则的秩序[3]。孔子曾说“和无寡”,“和”意指民心团结,上下关系协调[4]。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和”,就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即社会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用科学发展观的逻辑来思考,“和”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由上可见,“和”的含义极其丰富,它不仅是自然界万物生灵的生存法则,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社会关系的标准与尺度;它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为多少志士仁人所追求。和谐化教学,便是“和”这一话语概念在教学领域得以重构并赋予新内涵的一种实践。
3.2 和谐化教学法的内涵与实践。
教育之宗旨何在?王国维先生认为,“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所谓完全之人物,为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也”[5]。和谐化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路径,它秉承“和”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旋律,让情感融入其中,力图课堂效率的最优化,最终实现教育之宗旨。下面以思想政治的实践来具体阐述和谐化教学法的内涵。
3.2.1 一条新举措:情感教育融入其中,打动人、吸引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认识,只有在行为能给孩子带来正义感,能使他激动,能使他心灵上产生欢乐感和兴奋,并能振作精神的情况下,才能转化为信念”[6]。这说明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情感,感到身心愉快,才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思想政治课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受教育者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把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而这种内化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良好的情感。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情感呢?首先,要求教师要理解、尊重、热爱学生,更要知道学生“有什么”,“要什么”。其次,授课内容要与时代气息俱进,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例如,在讲述科学发展观时,可从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来入手展开讨论,加强学生对这一命题的理解。情感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是个春风细雨润无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亲近学生,情动于中,寓理于情,从点滴做起,让情感成为联结师生关系的纽带。
3.2.2 被动与主动转换的“搭桥术”——师生互动。
“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以教师为中心,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代教学模式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创造性学习,强调民主性教育,合作性教育。[7]”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过程的规律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给予。一切教育目的实现,不可能由教师单独完成,要以师生互动为课堂主旋律,在民主性、合作性的基础上,依靠学生的主动精神并通过其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实现。师生互动是一个师生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与传统的单向型的灌输教育方式不同,互动式教学更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的交流。怎样让师生“动起来”呢?带着“问题”去教学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另外,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课堂专题活动也同样能取得“动”的效果。
3.2.3 测试模式的换位:“个性化”测试模式。
测试是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测试作为指挥棒对教学的目标、过程、方式都有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邓小平同志曾说:“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8]。一般说来,大部分的思想政治考试方式主要采取单一化的闭卷笔试,卷面内容还是以传统的“老四题”(选、问、辨、论)为主。这样一种考试模式的实质是检测学生记忆和复述的水平,而不是检测分析判断思考的能力。当今社会倾向于个人的发展,而个人受各方面影响,其受教育的程度与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就不能寄期通过一种方法就能够把人的长处挖掘出来。从测试角度来说就是要一套科学测试平台,无形中就等于对测试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个性化”测试模式便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个性化”测试模式的核心就是:围绕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多层面和多向度的分析,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力,如:人口问题就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它的影响,就能测试出学生多面思考的能力。“个性化”测试模式由两个模块组成,一个模块是平时布置体现学生个性的作业,另一个就是经常用一些有很大争议的命题来“考试”学生,而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
4.结语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滚滚浪潮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将关系到新世纪中国的面貌与前途,这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重托。党中央在正确分析当代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和谐社会观”不仅是重要的治国方略,更是我们教育领域的指导方针。和谐化教学路径便是践行这一理念的自觉举措。当然,和谐化教学法是个系统的工程,本文抛砖引玉,仅粗略的论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初步体会。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共十七大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2] 参看教育部文件.《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
[3] 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林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19页
[4] 鲍思陶译.《论语》,崇文书局,2007年1月第2版,第161页(《论语•季氏》)
[5]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85页
[6] [苏]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02页
[7] 吴志超、刘绍曾、曲梁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155页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三版,第67页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现状 教学路径 和谐化教学法
Harmony teaching——Choice of IPTC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new situation
Gao Yicheng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moral clas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y Curriculum (IPTC) always should be a main way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However,the teaching actualities are not optimistic recently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reasons.How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o be vivid and likedThe way is to use a new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Harmony Teaching.
Keywords:IPTC Actualities Teaching method Harmon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066-02
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而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1]的重要举措。2009年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制定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再次明确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中职学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基于各种原因,厌学已成为中职学生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而思想政治课更是首当其冲。基层的现实与高层的期望大相径庭,身为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此深感忧郁。
1.思想政治课堂的现状概述
看杂志、打磕睡、讲小话、玩手机、听MP3等等,这样的场景在课堂上,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你会经常看到。于是,对于一些责任感不强的教师,或者是照本宣科,或者是只顾自己的知乎者也,却全然不顾课堂状况,对学生听之任之;而对于责任性强的教师,除了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还要疲于课堂纪律的维持,一堂课下来,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可谓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不愿听,教师不愿讲,思想政治课蜕变成学生的“休闲”课,教师的“革命”课。这样的现状让人感到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已经被现实严重扭曲,上课俨然成为一种形式。
2.不良现状的原因剖析
对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窘境,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不良环境的诱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已开始向多极化发展。受此影响,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化的趋势。现在的学生不怎么认同权威、教师和书本,转而盲目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而不良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像“黄色网页”、“网络游戏”等等。受这些不良环境诱导,他们迷恋或沉浸在那种虚幻世界中,哪还有心思来学习,厌学是必然的。
2.2 家庭教育的失衡。就我校而言,学生主要来源于这三类家庭:①“留守”型家庭;②“单亲”型家庭;③溺爱或冷漠型家庭。这三类家庭教育学生的共同点就是方法不当,要么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么过分溺爱与庇护;要么严厉有余,要求过高,导致逆反心理产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生活状况与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失衡,消解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厌学也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正如古人所云:“养不教 父之过”。
2.3 学校教育的滞后。学生的厌学情绪与现行中职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有直接关联。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生源紧张的问题,为求生存,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招生上,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形式及方法单调枯燥;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一枝粉笔一块板”这些陈旧的教学理念仍然根深蒂固。日益突出的弊端导致了学生对学校的失望,而厌学往往是这种失望的一种表现。
总之,影响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内部条件的原因;既有学生主观思想上的因素,也有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客观条件的因素。
3.和谐化教学法的探讨
如何扭转目前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切实体现该门学科的时代价值,这是所有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深思的课题。笔者认为应该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路径进行彻底的改革,建立一条新的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思路。和谐化教学法便是这一深思的逻辑结果。
3.1 和谐化教学法的思想渊源。
“和谐”,乃“和”也。何谓“和”,纵说云云。《吕氏春秋》记载:“和出于适”(《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和”即适度,适合,恰到好处之意。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此处“和”即指合乎事物内部法则的秩序[3]。孔子曾说“和无寡”,“和”意指民心团结,上下关系协调[4]。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和”,就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即社会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用科学发展观的逻辑来思考,“和”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由上可见,“和”的含义极其丰富,它不仅是自然界万物生灵的生存法则,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社会关系的标准与尺度;它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为多少志士仁人所追求。和谐化教学,便是“和”这一话语概念在教学领域得以重构并赋予新内涵的一种实践。
3.2 和谐化教学法的内涵与实践。
教育之宗旨何在?王国维先生认为,“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所谓完全之人物,为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也”[5]。和谐化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路径,它秉承“和”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旋律,让情感融入其中,力图课堂效率的最优化,最终实现教育之宗旨。下面以思想政治的实践来具体阐述和谐化教学法的内涵。
3.2.1 一条新举措:情感教育融入其中,打动人、吸引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认识,只有在行为能给孩子带来正义感,能使他激动,能使他心灵上产生欢乐感和兴奋,并能振作精神的情况下,才能转化为信念”[6]。这说明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情感,感到身心愉快,才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思想政治课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受教育者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把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而这种内化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良好的情感。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情感呢?首先,要求教师要理解、尊重、热爱学生,更要知道学生“有什么”,“要什么”。其次,授课内容要与时代气息俱进,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例如,在讲述科学发展观时,可从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来入手展开讨论,加强学生对这一命题的理解。情感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是个春风细雨润无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亲近学生,情动于中,寓理于情,从点滴做起,让情感成为联结师生关系的纽带。
3.2.2 被动与主动转换的“搭桥术”——师生互动。
“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以教师为中心,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代教学模式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创造性学习,强调民主性教育,合作性教育。[7]”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过程的规律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给予。一切教育目的实现,不可能由教师单独完成,要以师生互动为课堂主旋律,在民主性、合作性的基础上,依靠学生的主动精神并通过其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实现。师生互动是一个师生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与传统的单向型的灌输教育方式不同,互动式教学更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的交流。怎样让师生“动起来”呢?带着“问题”去教学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另外,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课堂专题活动也同样能取得“动”的效果。
3.2.3 测试模式的换位:“个性化”测试模式。
测试是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测试作为指挥棒对教学的目标、过程、方式都有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邓小平同志曾说:“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8]。一般说来,大部分的思想政治考试方式主要采取单一化的闭卷笔试,卷面内容还是以传统的“老四题”(选、问、辨、论)为主。这样一种考试模式的实质是检测学生记忆和复述的水平,而不是检测分析判断思考的能力。当今社会倾向于个人的发展,而个人受各方面影响,其受教育的程度与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就不能寄期通过一种方法就能够把人的长处挖掘出来。从测试角度来说就是要一套科学测试平台,无形中就等于对测试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个性化”测试模式便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个性化”测试模式的核心就是:围绕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多层面和多向度的分析,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力,如:人口问题就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它的影响,就能测试出学生多面思考的能力。“个性化”测试模式由两个模块组成,一个模块是平时布置体现学生个性的作业,另一个就是经常用一些有很大争议的命题来“考试”学生,而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
4.结语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滚滚浪潮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将关系到新世纪中国的面貌与前途,这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重托。党中央在正确分析当代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和谐社会观”不仅是重要的治国方略,更是我们教育领域的指导方针。和谐化教学路径便是践行这一理念的自觉举措。当然,和谐化教学法是个系统的工程,本文抛砖引玉,仅粗略的论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初步体会。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共十七大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2] 参看教育部文件.《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
[3] 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林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19页
[4] 鲍思陶译.《论语》,崇文书局,2007年1月第2版,第161页(《论语•季氏》)
[5]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85页
[6] [苏]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02页
[7] 吴志超、刘绍曾、曲梁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155页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三版,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