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的难忘岁月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大的号召力
  北京35中高二学生王岐山上山下乡去了延安,那是1969年元月。
  
  王岐山被分配到康坪生产大队,同来的还有女朋友姚明珊。在时任康坪村村支书尹治海的记忆里,王与姚的关系,当地人是听北京娃娃们说的,“他们在北京就认识”。队里的北京知青,男娃奔着王岐山,女娃跟着姚明珊,一起来到康坪。小组长王岐山干活一般,却很有号召力。同来的知青不必说,连其他生产队与他不熟识的北京娃,都听他招呼。据康坪村村民回忆,其他队上若有北京知青不服管、出问题,公社都会找王岐山去劝。
  因着强大的号召力,冯庄的3个大队合并后,王岐山成为大队革委会副主任,主要职责还是协调管理北京知青。
  尹治海觉得,王的号召力是从首都带来的,听说其在学校里便是风云人物。知青尹大才说:“你要让王岐山打架,他谁也打不过,他体质弱。但谁也说不过他。人家能把知青都拢住,知青都服气,老百姓都服气,我比他大3岁我都服气,比我成熟。”
  1971年下半段,为防止“四旧”文物遭到破坏而早早关闭的陕西博物馆大门重开,口才上佳的王岐山和王小枫被录用当讲解员。此时,姚明珊因父亲的问题,无法回城,王岐山不想先走,但公社催促,只能暂别女友,来到西安。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平平(化名)是老五届大学毕业生,同北京知青一起做过8个月的讲解员,与王岐山交好。在王平平看来,王岐山6年的讲解员生涯锻炼了其口才和待人接物的能力。讲解词没有现成的,全靠讲解员自己提炼,又面对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层次的参观者,应对需要灵活。在陕期间,王岐山又以工农兵大学生身份,就读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在知识储备、观世视角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人生维度变得多元起来。
  王岐山在博物馆期间,接待过中央领导李先念。“那是第一次让他接待身份比较高的重要人物。我在旁边听了几句,觉得他讲得很活,完全没有稿,李先念听了也觉得很有意思。”西安人葛岩在他的文章《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中提到他在此时结识的王岐山:“……已经可以感受到他的人际亲和力。西安有两个有名的中学生领袖,都是西北大学的子弟。由于‘文革’中政见互异,两人不相往来,但却都视王岐山为要好的朋友。”
  擅交朋友的王岐山同时也显现出稳重谨慎的一面,虽然各个派系他都有接触,但绝对不介入具体事务。
  穿梭于不同话语体系
  王岐山早年的一位朋友曾以某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述王岐山的特质:大城市里百十个团体,有知识分子、高干子弟、文艺界子弟、军干子弟,还有各种地域性团体,各个圈子之间鲜有往来,甚至隔阂颇深。只有一个人,不属于任何团体,却能在各个团体中周旋,不管是否意见一致,也不论阶层是否平等,总能相谈甚欢。
  王岐山的社交能力在他返回北京后愈发凸显出来。他进入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结交了更广泛的朋友。黄江南在《三十年三十人之指点江山》一书中回忆了当时的情景。1979年,黄等人认为,“当时国民经济的结构失调已经到了崩盘的边缘”。友人李银河听到黄的分析后非常着急,觉得为避免国民经济危机,应让上层领导知道。经李银河与其在国务院政研室工作的朋友林春介绍,黄江南、翁永曦、朱嘉明3人结识王岐山。
  “他(王岐山)虽然是学历史的,但异常聪明,吸收能力特别强,跟我们一谈就理解了我们的想法,马上就表示赞同,并且提议起草一个报告呈交中央。我们4个人在市委党校后面的一间空房子里关了几天,写出了报告。在报告里,我们预测了1980年经济将要出现的衰退,分析了衰退产生的原因,并且给出了危机对策……通过王岐山,我们把报告交给了姚依林,姚依林看后觉得很重要,又转给了陈云。陈云在报告上批示说:‘一个学工业的,一个学农业的,写了一份很好的报告……’其实翁永曦不是学农业的,只不过在农民报工作。”
  报告提交后,4人受到当时中央领导的接见,史称“老青对话”。“老青对话”对同时代热衷探讨中国道路的年轻人是一种激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张少杰描述当时他们那代年轻人的心情为:“我们太想改变世界了。”
  从此,王岐山的道路转向经济领域。
  1982年,王岐山进入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次年入党,6年间成为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所长、正局级研究员。1988年起,历任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并力主建行改制、中金公司的组建等中国金融界大事。从此兼备对中国根本问题(农业)的认知和对国际潮流(金融)的把握。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王岐山被委任为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协助省委书记李长春处理广信、粤海等国有企业资不抵债事件。为消除消极影响,他曾接受“联办”旗下《财经》杂志的对话专访,阐释“窗口公司”历史使命的结束,强调“谁的孩子谁抱”的市场逻辑在中国确立。
  王岐山更为人熟知的危机处理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他从海南任上被急召入京,上任第10天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次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专访,向百姓呈现、解释当下抗疫局势。一句口头禅“说实在的”广为人知。
  2003年劳动节这天,时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在参加世卫组织培训时碰到代市长王岐山。据当时媒体报道,邓小虹说,在模拟发言环节,王岐山主动要求第一个回答法国老师模拟的外国记者提问。重放录像时,“王市长的录像几乎成了讲解的样本。”法国专家对王的评价是:“一个非常有主见、有见地和有决心的领导,他不会让记者牵着鼻子走,而是用自己的思想引导记者从政府工作和政府努力的角度去问问题。”
  王的话语能力由此可见。吸纳民情,讲解官方,直面舆论监督,对老百姓说市井之语,对外国友人讲述人情故事,穿梭在各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之中,不回避问题,致力于解决问题。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曾这样评价王岐山:“我所认识的王岐山行事果断,好学好问。他是一个执著的历史学家,喜欢哲学辩论,还有着略显顽皮的幽默感。”
  新的历史使命
  十八大后王岐山履新中纪委,雷厉风行的行事方式也一起到任。中共中央贯彻“八项规定”,改进文风、作风、会风的新气象,对王来说,这是多年来一直的行政方式。
  据农研所时的同事回忆,王在联络室主事期间,“不说废话”。到杜老(杜润生)那里开会,了解完情况,交代下去待办事宜,就散会,“简短”,“办事风格非常明快”。
  通报纪委系统自行清退会员卡的会议,只用了20分钟。中央纪委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为防止秘书代笔,王岐山现场给大家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写一篇学习党章体会。他在与相关专家座谈时,也要求学者们不要念稿,简短、直接表达观点,去掉“尊敬的王书记”之类的寒暄。座谈末了,还推荐大家看《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引发一场中纪委内外、全国读史热。
  据中纪委工作人员说,他在中纪委办公的时间远远超过在中南海。
  2013年1月,王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發言中说,治腐“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2004年,王岐山曾对南方传媒集团原驻京首席记者方进玉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调来调去,工作经历确实很杂,但我从事的工作门类越多,参加工作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清醒,我知道,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有学问、有能力、有智慧、有魄力的人太多了,我算什么?因此,每到一个新单位,我总是希望低头拉车,多做实事,而且要多向其他人学习。”
  王岐山的这番自述,在今日更艰巨、被寄予厚望的历史使命面前,或许仍然适用。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其他文献
在现实的经济外交实践中,中国面临着与实力上升不相符的“地位困境”矛盾,即日渐增强的国家实力与既有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受到的掣肘之处增多之间的矛盾。根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92起,1995年至2010年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11年至2015年国外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每年涉案的平均金额约为110亿美元,国际贸易保护主
“双十一”迎来新一轮的购物狂欢;消费需要的井喷式增长,不可避免会给快递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边厢,“双十一”不仅需要快递业全力以赴,也需要“招兵买马”;那边厢,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不尽如人意的生存生态,让不少快递员选择了转身离场。当旺盛的用工需求遭遇快递员的“改换门庭”,快递业就会出现人员短缺。  一提到“用工荒”,许多人都会习惯性联想到春节前后出现的临时性劳动力短缺。春节作为一个阖家团
中国在向世界解释自己的外交政策时,总是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总是希望能够说服外界“中国的复兴是件能使全世界获益的好事”。  但是,外界在接受中国的这一套外交话语时,却有不少的困难与疑惑。这主要并不是因为中国话语深奥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有些中国概念与表述确实比较抽象(如“义利观”“命运共同体”等),很有细化和具体化的必要,但国外聪明的人有的是,抽象化语言本身并不构成理解的障碍。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国话语
2019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就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介绍,我国大约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都是由行政機关来执行。但是行政执法中存在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的问题,
有媒体总结基层“假作为”花样翻新,一些干部竟成“套路”高手的現象。貌似卖力,实则装样,人到心不到,这类“假作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喊口号很积极,行动上难见影”。  为官不为,何以为官?但确有一些党员干部,不以守纪律讲规矩为本分,反以懂得潜规则当“成熟”;干事创业,不以踏实肯干为本职,反拿钻营套路“假作为”当本事。  为何不作为?不敢担当、无力履职、怕出错误、保住乌纱,诸如此类的原因早已被分析透
不知从啥时候开始,人们把聚餐叫“饭局”,那些银子多的老板,权势大的官员,名头高的贤达,历来都是饭局常客,平民百姓也会偶尔一聚。既然叫饭局,那就不是简单的吃饭,总要肩负点什么使命,像联络感情、答谢致意、办事请托、谢罪致歉等,所以说饭局里有“局”,这还只是一般的饭局。还有些著名饭局,则充满了谋略、算计、圈套、权术,甚至会改变历史进程。  最著名的自然是“鸿门宴”,杀机四伏,惊心动魄。项羽请刘邦赴宴,准
宋英宗赵曙应该怎么称呼他的生父赵允让呢?许多士大夫都坚持要宋英宗称他生父为“伯”,以现代人的观念,确实会感到不可理解。但是,对于宋朝人来说,这却是必须明辩的政治原则,而且真的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辩——便是宋英宗朝的“濮议”。  宰相首倡“濮议”  赵曙是以宋仁宗皇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但他并不是仁宗的亲生子,英宗甫一亲政,宰相韩琦、参知政事欧阳修等执政大臣便上奏:“濮安懿王德盛位隆,所宜尊礼。
张良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刺客的  和煦的阳光轻拂着大地,长长的车队在恢弘的官道上列阵前行,旌旗猎猎,阵势宏大,前呼后拥手执兵器的卫队,仪仗一般,庄严整齐。整个队伍极尽威严与华丽。阵前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马队清场,黑色旌旗仪仗队走在前面,车队两边,大小官员前呼后拥。延綿上千米的队伍中间,36辆豪华的“官车”簇拥其间。  这是公元前218年的仲春,也是秦始皇即位29年的大好春光,帝国上下都知道,始皇帝又要
鲁迅这一生,与官也沾了一点边的。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始在南京临时政府,进而到北京北洋政府,为教育部部员。1912年8月21日,时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任命三十二名教育部佥事,据专家考证,相当于今天的正处长,其中就有周树人、许寿裳。鲁迅在第二天的日记里写到:“晨见教育部任命名氏,余为佥事。”鲁迅在教育部度过了他三十二岁至四十六岁的大好时光。  到厦门大学,如果按照今天的时尚,大学处处与官场相
李靖毫无疑问是唐朝第一名将,无论战功、能力、知名度、当时后世评价,堪称大唐军神。唐朝朝廷设置武庙,李靖名列武庙十哲,和韩信、白起、孙武、吴起等古之名将同列。  李靖的兵法韬略原为家学渊源,其舅父韩擒虎便是隋朝四大名将之一,对他薪火相传。而李靖却多年不得重用,被李唐王朝启用,又被赵郡王李孝恭委以重任时,已是年近五旬。  李靖用兵,因地制宜而善用奇兵,出其不意却又当机立断,他一生征战纵横南北,横越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