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性文章的备课式文本解读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90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到了初中就要求学生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从读到写的跨越,绝非一夕之功。小学教师要利用为数不多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能力,为写作打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文本解读是关键也是基础,由于此时的文本解读是一个肩负教学任务的教师所做的课前解读,故称为备课式文本解读。
  一、大处着眼,解读编排意图
  课标一直未对说明性文章作出明确界定,很多教师为此纠结,因为在以往的知识结构体系里只有“说明文”之说。说明文是一种文体,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那么说明性文章与其有何不同呢?笔者认为,随着写作技巧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写文章不会机械地使用一种表达方式,而是将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也许一篇文章里说明、描写、议论兼而有之,这时如果简单地将其定义为说明文可能就不太合适。说明性文章较之说明文内涵丰富了,外延扩大了。能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说明事理的文章,我们都可以视之为说明性文章。
  小学阶段的说明性文章与其他文体相比,所占比重并不大。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从三年级上册出现第一篇说明性文章《石头书》开始,到六年级下册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共计17篇。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些文章在各年段的分布。
  (一)中年段以激发兴趣为起点
  从表中可以看到,在三年级起始阶段选用的说明性文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初步接触说明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编者或是选用了学生们喜欢的动物类题材,如《恐龙》《狼和鹿》;或是选用了以童话形式呈现的文本,如《航天飞机》《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石头书》一文则是采用叙事的形式,将说明对象的特点、演变等知识类信息藏于人物对话之中,读来很是轻松。
  曾听一位教师将《恐龙》一课上得沉闷至极,主要是因为他过于关注文本介绍的科学知识,纠结于各种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而忘了他面对的是刚接触说明文的三年级学生。这样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印象——说明文有一张严肃的脸。学生对原本很期待的学习内容变得厌烦,对说明文的学习也就很难提起兴趣。因此,中年段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性的信息,还要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采用中年段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策略,不要忽略编者的良苦用心。
  (二)高年段以探究表达为重任
  到了高年段,“说明文”的特点越来越明显,《神奇的克隆》《埃及的金字塔》《麋鹿》等文章都是很典型的说明文。这些文章具有科学性,富有条理性,语言准确、简洁、通俗生动,均采用了常用的说明方法,既是提升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凭借,也是学生学习说明文写作的范本。此时把握说明文的结构,感受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应当成为备课时思考的重点。
  教师对小学阶段说明性文章的编排有了整体了解,再解读文本,就会从学生的年段特点出发,从年段目标出发,挖掘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环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整体入手,解读结构框架
  备课式文本解读与普通阅读不同,普通阅读更多的是从说明性文章中获取知识,按文本的叙述顺序从头读到尾即可,而备课式文本解读时教师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教学内容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像普通人走进一幢大楼,可以从一楼慢慢走上去,但在这幢大楼设计之初,设计者脑中首先构想的必定是这幢大楼的整体结构,而不是局部设计。所以,肩负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任务的教师在进行备课式文本解读时应从文本整体入手,首先把握文本结构框架。
  (一)非典型说明性文章的结构解读
  小学阶段的说明性文章有一部分是非常规说明文形态,除了上面提到的以童话形式呈现的文本,还有像《变色龙》这样的采用记叙文样式呈现的文本。在教学这一类文章的时候,教师切不可只研究说明对象的特点,而抛开文本结构样式,将语文课上成科学课。
  教师备课时面对文本的整体框架设置可以多一些追问。以《变色龙》为例,教师就应该思考作者采用记叙文的形式、第一人称的表达和一般说明文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细读文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按“初遇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结构安排材料,在中间部分通过“目睹”和“耳闻”两个途径呈现了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这是文本的整体结构,也符合一般人了解一样新奇事物时的心理过程。在第一部分,作者用小李的叫声引出本文的主人公,且到文章第8自然段作者才知道这就是变色龙,第一人称的叙述增强了文本的现场感、真实性,使读者身临其境,心情随着文字起伏,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从整体入手解读到的这些关于文本结构、叙述表达的特点是可供学生学习、模仿的,本文所在单元要求写一写动物的外形、动作,除了在中年段常用的“总分总”之类的结构安排,教师不妨也让学生尝试学一学《变色龙》的叙述框架,增加说明性文章的情趣。
  (二)典型说明文的结构解读
  典型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但解读不同的文章会发现其谋篇布局各有特色。
  以《麋鹿》一文为例,文章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这一结构框架一读便知,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难点。教师在进行备课式文本解读时不妨关注一下文章的第1自然段,因为这一段文字并不像常见的“总分”结构的总起段落一样简明扼要。“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飘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在人们的印象中,说明文一向是严肃、理性的,可这篇文章的开头为什么是这样一段诗意而又充满神秘感的文字?这样的开头能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细细品读,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匠心所在:①以景色描写开篇,淡化了说明文“严肃的外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原来说明文也可以很美。②诗意的描述营造了梦幻般的氛围,为麋鹿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恰与后文提到的姜子牙的坐骑相符。③麋鹿的警觉正说明少人打扰,它们在保护区俨然是自由的主人,反映出我国麋鹿野生放养是成功的。
其他文献
高含沙水流是我国西北地区独有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该地区中小水库没有采取合理的排沙措施而导致水库淤积现象非常严重,威胁到水库的效益发挥。针对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以及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后大出血再次开腹止血的原因、时机及止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止血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再次
近年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和普及。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手术方式。卵巢畸胎瘤多为成熟型良性病变。本院2001年5月-2004年12月共行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手
对静压桩的施工技术和一些比较关键的工艺进行了探讨,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浙江山村秀丽、人文荟萃,名都胜会、海岳精英。浙江教育,历史上也是大家辈出,在史笔照耀的背后,蕴含的正是教育工作者极为丰富的实践智慧和创新精神。在“浙派语文”的璀灿群星中
地下厂房开挖工程量大,技术复杂,是控制总工期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法,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支护方法科学、有效,保证了地下厂房施工安全及总
电力提灌工程是甘肃中东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粮棉油生产的主要区域,是维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工程手段,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基础作用。文
止水(浆)片是保证水工建筑物伸缩缝不漏(渗)浆水及坝体灌浆区不漏(串)浆的重要设施。三峡工程为规范止水(浆)片的施工工艺,严格要求按设计标书采购、加工止水(浆)片及保证安装质量,使止
高三英语复习方法千姿百态。我教高三10多年来,始终把复习词汇作为第一步,高三学生共学了3 500多个英语单词及一定数量的词组和习惯用语。词汇复习就是要求学生把所学过的词汇系统归纳整理,把所学过的词汇按读音、构词、习惯用法、语法特点以及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一起串联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整理,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场”,牢固掌握运用。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一、做好词汇归类   (1)按基本
介绍了严寒地区混凝土大坝以及其它大型混凝土工程的保温措施,总结了喷涂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温措施的优点,及其在国内一些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喷涂聚氨酯泡沫保温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