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因素对聚乙烯管材慢速裂纹扩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 :高分子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5327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乙烯管材树脂在燃气管或给排水管方面广泛应用,而慢速裂纹扩展(slow crack growth,SCG)性能是评价树脂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准确预测管道服役寿命的重要依据.本文概述了聚乙烯管材树脂的结构因素,主要包括分子量及其分布、共单体含量及其分布、系带分子数量、片晶厚度对慢速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一般来说,增加分子量及其分布宽度、提高共单体含量都有利于耐慢速裂纹扩展性能的提高,而系带分子数量和片晶厚度又受分子量及其分布和共单体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通过总结近期的研究进展,试图为工业界在提升耐慢速裂纹扩展性能方面提供借鉴,并就结构因素对聚乙烯管材慢速裂纹扩展影响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作为磁流变材料中的一种,其本身特有的固体属性赋予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先后有研究人员对MRE的力学性能表征、力学模型、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理论模型分析、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数据对比、力电磁耦合分析等.本论文介绍了MRE最新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包括剪切性能、拉伸压缩性能和微观、宏观力学特性模型,以及MRE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最后展望了MRE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聚苯乙烯(PS)产品的多样化、专业化成为了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聚合物催化加氢工艺作为提高PS专用料性能的重要改性手段,近几年来已成为不饱和聚合物化学改性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主要综述了国内外PS非均相催化加氢制备聚环己烷基乙烯(PCHE)体系中加氢工艺的改进、加氢催化剂的设计优化及反应机理研究的新进展.阐述了催化剂的结构设计、物化性能以及反应过程中传质扩散阻力等对PS加氢活性的影响,探讨了PS非均相催化加氢体系中的“Blocky”加氢机理,提出未来PS非均
高性能自润滑复合材料有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次数,对先进制造业至关重要.为了开发新型复合材料,文中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真空浸渍固化工艺制备了热解碳改性碳纤维立体织物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PI-C/CF).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其初始分解温度为400℃以上,形变温度在380℃以上,并且在380℃的强度保持率在68%以上.此外,PI-C/CF还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能和出色的抗磨损性能,在室温(RT)其平均摩擦系数为0.051,体积磨损率为6.125×10-14 m3/(N·m);在
国家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对“高分子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建设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基于全过程的综合实验项目,并在教学中及时融入新技术和新成果,以多元化评价机制督促教学.教学过程中既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精神的培养,以适应新工科实践要求.
随着“禁塑令”的推出,可降解材料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聚乳酸(PLA)作为一种新型聚酯类可降解材料其应用方面越来越广泛.通过改性可以改善PLA脆性大、结晶速度慢、熔体强度低以及热稳定性差等缺点,但共聚、共混等改性手段也使得改性后PLA复合性透明性有所不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透明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结晶调控、纤维素改性、丙烯酸酯类以及其它有机物改性这四种方法对聚乳酸复合材料透明性的影响,并展望了透明PLA的发展前景.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成功合成了聚丙烯腈与笼型倍半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PAN-POSS),并将其引入聚环氧乙烷(PEO)/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EMIM][TFSI])/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体系,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具有自支撑性的凝胶电解质(GPEs).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分析、拉伸测试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进行表征,研究了PAN-POSS含量对PEO基电解质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O/[EMIM][TFSI]/LiTFSI凝胶电解质体系
在高分子物理课程中,涉及聚合物分子运动的几条曲线(如形变-温度曲线,模量-温度曲线,模量-时间曲线,模量-频率曲线以及内耗-温度曲线等)有很大的关联性.将这几条重要曲线进行整合串讲,重点阐明其内在联系,同时强调这部分内容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聚合物分子运动的特点以及更好地掌握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文中对涉及这几条重要曲线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反应单体,2,2-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2,2-二硫二乙醇(HEDS)为扩链剂,制备了含有二硫键的水性聚氨酯(WPUS).再与聚丙烯酸酯(PA)乳液物理共混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自修复型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AWPUS)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粒径分布、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力学性能、扫描电镜及偏光显微镜等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分、热稳定性及自修复性能,并探究了PA/WPUS的不同
为探讨多糖类生物质材料的高效利用,文中以纤维素硫酸钠-氯化壳聚糖-三聚磷酸钠(NaCS-CHC-STPP)微胶囊为核心/模板,以1%NaCS和0.5%CHC作为自组装的聚电解质溶液,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制备了具有4层膜层结构的PEC4微胶囊,探究了自组装膜层结构对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影响.通过数码单反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分析等对PEC微胶囊的膜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模拟结肠液中对载药微胶囊的释放性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模板相比(n=0),经层层自组装后得到的微胶囊形貌圆润,内部结构更加致密
粘度法是表征聚合物分子量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实验精度高、分子量适用范围宽等优点,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粘度法测聚合物的分子量”是高分子物理实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传统的粘度法教学实验通常只是孤立地测试聚合物的分子量,没有考虑其影响因素,实验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本文通过对该实验原有内容的设计扩充,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转变为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粘度法的原理及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