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领域的运用,其中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图书馆及其馆员的隐性知识的研究,研究隐性知识与个体绩效的关系、组织内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如何利用隐性知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图书馆馆藏的知识资源是显性知识,而馆员对这些知识资源的管理,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则包含大量隐性知识,图书馆为充分实现显性知识的价值进行收集、整理、利用及其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需要进行挖掘和管理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的研究,这对图书馆的发展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图书馆隐性知识源于实践,它包含了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问题探索过程中的许多感悟和直觉,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索和判断,一旦这些感悟和思索被激发,并通过某种机制在不同的主体间流动和传递、交流和共享,就会更加明晰和丰富以至导向问题的解决,产生出新的知识。
研究图书馆隐知识有那些作用呢?首先,研究图书馆隐知识不仅能推动馆员的知识更新和创新,而且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知识创新。其二,研究图书馆的隐知识可促使馆员之间互相交流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共享和学习,有助于促进馆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其三,研究馆员的隐知识,既可以充分发掘馆员的潜力,又能使馆员认识到自我价值的所在,增强馆员的自我成就感。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特点及分类
1、隐知识的定义:根据波兰尼、野中郁次郎等学者对隐知识所做的论述,我们将隐知识概括为:隐知识是一种尚未能用编码化的语言明晰地表达出来的知识,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长期互相作用的主观感受,是人们源于实践和经验对外部事物的判断和认识,蕴涵于个体的主观直觉、技能、技巧等。
2、图书馆隐知识的涵义:图书馆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其特有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文化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无形的隐知识,馆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技能、技巧,在与某一工作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直觉、灵感,以及馆员解决问题的模式、馆员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图书馆组织的经验、图书馆内小组或团队的默契、图书馆文化等都是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表现。
3、图书馆隐知识的分类:图书馆隐知识划分为:①个体的隐知识。指图书馆员个人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②群体(部门、小组等)的隐知识。③图书馆整体的隐知识。
图书馆隐知识具体表现及共享的有利条件
图书馆在实践中积累和蕴涵了丰富的隐知识,其中存在着一些从教科书学不到的隐知识。例如古代图书馆知识体系中,版本学家和校雠学家在版本鉴定、图书校勘方面的知识,现代图书馆学中参考馆员的咨询,读者服务人员的读者管理以及采编人员的分类编目等业务技术工作中的经验、技能、技巧,以及图书馆内各小组、部门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默契,组织内共同的经验和图书馆文化等隐知识。
对于图书馆来说,个人隐知识主要体现在工作经验和能力、服务态度和质量以及对事业的价值观念和立场,馆员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人际关系、理想愿望,以及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馆员个人隐知识又包含了馆员的隐知识和用户的隐知识,用户的隐知识包括用户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能力以及用户自身的知识结构等。
从图书馆组织机构本身来看,图书馆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和稳定的机构,有必要对工作人员的隐知识进行管理。首先,图书馆员工作性质很相似,流动性较小,他们的隐知识较易获取并被创新利用,图书馆职业本身对馆员知识奉献和知识共享有内在要求,馆员对知识的观念和其他行业的人员不一样,馆员的隐知识具共享性和流动性,一般馆员不会为维护个人地位而对知识进行封锁。
图书馆隐知识管理障碍及措施
由于隐知识的内隐性和认知方面的因素、技术障碍等特点,妨碍馆员隐知识交流和共享,为了减少图书馆实现隐知识共享的障碍,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隐知识共享的途径和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隐知识的流动和共享,促进知识增值、裂变、聚合,创造新的知识。措施:1、营造共享隐知识的导向文化,形成知识拉动型流动。2、建立促进隐知识流动、转化、共享的高效机制。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一个人际互动的团队。4、确立以团队方式进行学习,打造学习型图书馆。5、开发适合的知识地图,创建图书馆内部的知识库。6、构建一个便于馆员知识交流和共享的交互式技术平台。
总结:图书馆隐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培育和挖掘馆员的创造性(知识、智慧与技能等),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利用,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以此激活组织的创新动力,依靠现有的隐知识来创造更多的隐知识,促使馆员隐知识集合与扩散,能在时间上扩大知识的交流频率,在空间上增加知识的交流范围,使知识的传播更具有时效性和广泛性,这是实现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图书馆馆藏的知识资源是显性知识,而馆员对这些知识资源的管理,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则包含大量隐性知识,图书馆为充分实现显性知识的价值进行收集、整理、利用及其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需要进行挖掘和管理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的研究,这对图书馆的发展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图书馆隐性知识源于实践,它包含了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问题探索过程中的许多感悟和直觉,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索和判断,一旦这些感悟和思索被激发,并通过某种机制在不同的主体间流动和传递、交流和共享,就会更加明晰和丰富以至导向问题的解决,产生出新的知识。
研究图书馆隐知识有那些作用呢?首先,研究图书馆隐知识不仅能推动馆员的知识更新和创新,而且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知识创新。其二,研究图书馆的隐知识可促使馆员之间互相交流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共享和学习,有助于促进馆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其三,研究馆员的隐知识,既可以充分发掘馆员的潜力,又能使馆员认识到自我价值的所在,增强馆员的自我成就感。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特点及分类
1、隐知识的定义:根据波兰尼、野中郁次郎等学者对隐知识所做的论述,我们将隐知识概括为:隐知识是一种尚未能用编码化的语言明晰地表达出来的知识,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长期互相作用的主观感受,是人们源于实践和经验对外部事物的判断和认识,蕴涵于个体的主观直觉、技能、技巧等。
2、图书馆隐知识的涵义:图书馆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其特有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文化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无形的隐知识,馆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技能、技巧,在与某一工作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直觉、灵感,以及馆员解决问题的模式、馆员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图书馆组织的经验、图书馆内小组或团队的默契、图书馆文化等都是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表现。
3、图书馆隐知识的分类:图书馆隐知识划分为:①个体的隐知识。指图书馆员个人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②群体(部门、小组等)的隐知识。③图书馆整体的隐知识。
图书馆隐知识具体表现及共享的有利条件
图书馆在实践中积累和蕴涵了丰富的隐知识,其中存在着一些从教科书学不到的隐知识。例如古代图书馆知识体系中,版本学家和校雠学家在版本鉴定、图书校勘方面的知识,现代图书馆学中参考馆员的咨询,读者服务人员的读者管理以及采编人员的分类编目等业务技术工作中的经验、技能、技巧,以及图书馆内各小组、部门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默契,组织内共同的经验和图书馆文化等隐知识。
对于图书馆来说,个人隐知识主要体现在工作经验和能力、服务态度和质量以及对事业的价值观念和立场,馆员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人际关系、理想愿望,以及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馆员个人隐知识又包含了馆员的隐知识和用户的隐知识,用户的隐知识包括用户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能力以及用户自身的知识结构等。
从图书馆组织机构本身来看,图书馆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和稳定的机构,有必要对工作人员的隐知识进行管理。首先,图书馆员工作性质很相似,流动性较小,他们的隐知识较易获取并被创新利用,图书馆职业本身对馆员知识奉献和知识共享有内在要求,馆员对知识的观念和其他行业的人员不一样,馆员的隐知识具共享性和流动性,一般馆员不会为维护个人地位而对知识进行封锁。
图书馆隐知识管理障碍及措施
由于隐知识的内隐性和认知方面的因素、技术障碍等特点,妨碍馆员隐知识交流和共享,为了减少图书馆实现隐知识共享的障碍,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隐知识共享的途径和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隐知识的流动和共享,促进知识增值、裂变、聚合,创造新的知识。措施:1、营造共享隐知识的导向文化,形成知识拉动型流动。2、建立促进隐知识流动、转化、共享的高效机制。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一个人际互动的团队。4、确立以团队方式进行学习,打造学习型图书馆。5、开发适合的知识地图,创建图书馆内部的知识库。6、构建一个便于馆员知识交流和共享的交互式技术平台。
总结:图书馆隐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培育和挖掘馆员的创造性(知识、智慧与技能等),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利用,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以此激活组织的创新动力,依靠现有的隐知识来创造更多的隐知识,促使馆员隐知识集合与扩散,能在时间上扩大知识的交流频率,在空间上增加知识的交流范围,使知识的传播更具有时效性和广泛性,这是实现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