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和贸易战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恢复并更高质量地发展我国经济,国家在2020年10月29日通过的“十四五”规劃中提出了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逐渐转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内需,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提高我国经济供给质量,以此来促进国际国内经济的双循环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由被动转为主动,由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会展业作为服务业,既可以打通国内经济循环的渠道,又可以连通国内国际经济体,从而促进国内国际的经济循环。本文从经济双循环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政策、经济政策导向出发,探究作为拉动经济增长风向标的会展业,分析当前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策略。
关键词:双循环;会展业;机遇;挑战;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5.03
2020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继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再次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与基本国情,量身打造的经济发展倡议。疫情过后的刺激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改革供给、经济安全保障的落实、市场效率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形势好转注入了强心剂。事实证明,只有先驾驭好国内这辆“马车”,使其在预定轨道上安全高速地行驶,才能更好地开启通往国际的大门。
而要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解“双循环”的内在含义是必然要求。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中国能在短期控制疫情扩散且有了一种相对固定的防范应对模式,其他国家例如美国的疫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是因为国家之间的规则、法度、文化、价值观、国情不同。所以双循环实质上是规则的博弈与重塑,不再以西方的微观—宏观经济的范式承诺为唯一。双循环背景下的具体要求是在供给侧进行有效供给,需求侧进行内需体系的完善,且做到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的耦合;同时还要促进生产要素的流通,坚持新理念、新科技、新基建、新经济、新机制五大法宝的运用[1]。会展业作为服务业,涉及的产业包罗万象,例如治国之本的农业、人工智能、文化产业等都可以作为参展对象。同时会展业还可以带动餐饮、娱乐、住宿、交通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会展业是双循环背景下产业发展的标杆,其不仅可以使以会展为中心的产业链集群发展,同时还可以让市场上的要素进行交流,从供需两端解决市场资源的配置问题。同时会展业还是国家的名片,无论是国际间的交流或是贸易,都可以通过会展平台进行。
综上所述,会展业既是当前双循环背景下产业发展新方向的体现,同时又可以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所以本文探究当前会展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为会展业发展出谋划策,对多产业发展和双循环格局的构建有很重要的作用。
1 文献综述
会展业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促进产业联合,从上中下游构建循环产业链实现自身的小循环。这也是近年来会展数目逐渐增长,众多地区争相举办会展业的原因。同时会展业的发展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双循环背景下的会展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契合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打通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供需通道,以高效率、创新性的产业链条结合四大生产要素的循环流通[1],打造高品质、现代化的新型会展业。以会展业为产业的媒介,利用其特性,扩大内需同时改革供给侧,使得供给有目标、有标准、有流程、有渠道[2]。同时以创新科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攻方向[2],发展会展业,加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以足球产业为例,会展业的发展要加强政企合作、产业融合、凸显办展特色、做好会展保障机制,以契合双循环发展路径[3]。第三届进博会连接了国内和国际市场,550万的客流量以及60亿贸易额的成果,起到了双循环倡议的国际大循环的枢纽作用[4],为会展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中国会展业在全球激烈竞争中保持稳定发展,在会展业的新征程中要充分利用会展业的功能和延伸价值,围绕新发展格局以创新科技为动力,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球,推动会展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型会展平台的搭建[5]。
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从双循环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要求出发,探寻会展业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契合之处,并指出会展业目前存在的挑战,最后为会展业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对策。
2 会展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0年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展览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增长,已经有庞大的场馆数量,其总体发展态势逐渐放缓;展览业由原来的高速扩张转变为提升质量谋求发展的阶段;常规性的产业政策将逐步倾向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在双循环背景下,会展业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产业结构优化,构建会展内循环体系、开放共赢等现实问题,这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实现会展业的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2.1 经济正增长带来的会展机遇
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且GDP突破了100亿大关,一些典型的发达国家GDP增速为负,整体经济态势低迷。中国2020年的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同比增长。经济增长意味着社会就业和收入平稳,人们才会有钱去消费去投资。会展业的产业转型如线上会展、以需求定供给的反馈调节机制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的有效运作,同时会展品牌和会展地域的影响力还可以吸引消费者[6]。办好会展业不仅可以刺激国内消费,还可以使市场在各个环节运作更有规律,同时其拉动的消费层次的经济还可以助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 国家倡议引领产业发展——区域合作、“一带一路”
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新南南合作”—世界经济双循环—世界经济结构重塑。早在2013年中国就以独特的发展倡议为国际经济循环奠定了基础。而如今以国内需求为主体的内循环结构,国际循环其实是充当着国内循环的延伸和补充,是意味着以坚实的国内循环支撑的更大的国际循环。所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背景下,国内会展业会更加地趋向市场化,政策也会倾向于构建完善的会展市场化机制以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同时“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沿线国家是国际大循环的国家倡议首选,也是会展业国际化的助推器。 2.3 科技进步为展览业带来新动力
2020年3月6日新之航智能展馆4.0的发布,创新了展览展示理念,将场馆视作一个智慧体可以拟人化地与参观者进行交流。其中结合了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VR虚拟仿真平台、MR混合现实等尖端科技。创新是第一发展动力,现代智能化基建、智能展馆、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为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目前云展览、线上会展等现代化会展已经出现,如何合理利用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变革,使会展业变得更加便利、高效且符合新发展理念,这是会展业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4 消费升级带来展览新动力
双循环格局下最重要的是发挥国内市场的超大规模优势,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如果展览主题总是一成不变,不紧跟时代需求,那么终将会被淘汰。目前国内的政策导向反映出的事实是,汽车和住房市场不再火热,而大健康、大娱乐领域的需求正在成为热点,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体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逐渐增长。所以当前以休闲度假、养老医疗护理、文化旅游为主题的会展契合时代热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抓住消费升级的风口,会展业会迎来新发展。
3 會展业成长路径
3.1 精准施策均衡和优化会展市场发展
疫情期间,属于小微企业的会展企业活动暂停,现金流断裂,成本支出增加。会展企业损失超过100万的占66.15%,损失在50万~100万的占16.92%。会展经济不景气,同时据调查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对于会展企业惠及面不超过30%。所以随着双循环格局的提出,会展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精准施策,惠及众多的会展企业。根据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报告,精准施策要从减免和补贴展位费、租金减免、财政贴息、企业用工补贴、下调贷款利率等几个惠及面窄的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补贴各项费用,减息促使会展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融资,以全面恢复会展经济,进行会展市场的优化发展。
3.2 支持会展企业上市融资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的会展业会抑制会展市场的活力,会展内容或许并非市场所需,且许多政府主办的会展业收效较低。所以2019年中国首支会展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海会展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成立,标志着会展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也是会展业市场化的重要推力。不同的会展企业可以根据规模和资金,选择在主板、创业板或者新三板上市,让市场来筛选会展企业,同时通过股民和股价的反馈,企业信息披露使得企业运作更加透明化。同时会展企业具备了足够的实力还可以选择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市。资本介入使得会展业有了更强大的资本实力去拓展项目、收购兼并企业,响应了双循环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要求。
3.3 跨界融合为会展业注入新动能
会展其实是一个产业综合体。会展业要适应现代的发展节奏和消费需求就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其中就包括打造产业链和配套基础设施。所以在建设场馆和场馆投入运行以前,要设计好会展场馆的布局构造,选好修建地址,同时还要配套和会展业相关的产业基础设施,比如现代化的会展中心从单一的办展,逐步过渡到展览馆、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博物馆、艺术馆等多种配套设施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这样就构建了互补产业链,创造了消费需求。同时也要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优势,促进产业的跨界融合。由于产业链众多从而会展业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的动力强大,可有效助推双循环格局的形成。
3.4 招募专业、现代、年轻的会展从业人员
从2019年会展行业报告中可以看出,全国展览规模前100的项目中,外资主办的占了28%,其次是国资占比18%,民营和社团分别占16%。同时中国作为主办方也独立承办了36场会展、合作承办了43场。从中可以看出会展业对外开放程度高,且市场化程度也较高。在双循环格局下,会展市场将要实现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所以会展业要招募更多的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例如会用多门外语进行交流、兴趣爱好广泛、有多种技能的从业人员。会展人才的招募要放眼高校,高校是年轻一代的主力军,不仅有专门的会展专业人才,还有其他与会展高度相关的专业人才,同时年轻一代更具活力,更了解时代潮流和需求。这将助推会展业对接市场需求,打造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拉动内需。
4 结语
双循环格局的构建主要强调的是内需,只有打通了国内大循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阻塞才能使国内循环参与到国际大循环中,相互促进、共赢发展。所以本文基于这个背景,得出会展业在双循环要求下的契机有倡议推动、经济正增长、科技创新、消费观念升级。而会展业想要助推双循环格局的构建,还需要精准施策来助力会展经济的恢复;同时通过用人专业化、年轻化、产业高度融合、上市融资等手段来使会展业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拉动内需,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郝志强.“十四五”时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选择——基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解读[J].社会科学动态,2020(12):51-57.
陈佳.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10):42-45.
王炎.经济“双循环”倡议下陕西省足球特色小镇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J].风景名胜,2020(05):161.
陈泽炎.围绕“双循环”会展业提振中国经济新发展[J].中国会展,2020(21):84-85.
姜增伟.我国会展经济发展踏上新征程[J].中国会展,2021(01):56-56.
陈国庆,方子强,周爽,等.四川省会展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商展经济,2020(09): 4-7.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洪睿
西华大学经济学院 杨敏
关键词:双循环;会展业;机遇;挑战;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5.03
2020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继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再次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与基本国情,量身打造的经济发展倡议。疫情过后的刺激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改革供给、经济安全保障的落实、市场效率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形势好转注入了强心剂。事实证明,只有先驾驭好国内这辆“马车”,使其在预定轨道上安全高速地行驶,才能更好地开启通往国际的大门。
而要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解“双循环”的内在含义是必然要求。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中国能在短期控制疫情扩散且有了一种相对固定的防范应对模式,其他国家例如美国的疫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是因为国家之间的规则、法度、文化、价值观、国情不同。所以双循环实质上是规则的博弈与重塑,不再以西方的微观—宏观经济的范式承诺为唯一。双循环背景下的具体要求是在供给侧进行有效供给,需求侧进行内需体系的完善,且做到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的耦合;同时还要促进生产要素的流通,坚持新理念、新科技、新基建、新经济、新机制五大法宝的运用[1]。会展业作为服务业,涉及的产业包罗万象,例如治国之本的农业、人工智能、文化产业等都可以作为参展对象。同时会展业还可以带动餐饮、娱乐、住宿、交通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会展业是双循环背景下产业发展的标杆,其不仅可以使以会展为中心的产业链集群发展,同时还可以让市场上的要素进行交流,从供需两端解决市场资源的配置问题。同时会展业还是国家的名片,无论是国际间的交流或是贸易,都可以通过会展平台进行。
综上所述,会展业既是当前双循环背景下产业发展新方向的体现,同时又可以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所以本文探究当前会展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为会展业发展出谋划策,对多产业发展和双循环格局的构建有很重要的作用。
1 文献综述
会展业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促进产业联合,从上中下游构建循环产业链实现自身的小循环。这也是近年来会展数目逐渐增长,众多地区争相举办会展业的原因。同时会展业的发展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双循环背景下的会展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契合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打通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供需通道,以高效率、创新性的产业链条结合四大生产要素的循环流通[1],打造高品质、现代化的新型会展业。以会展业为产业的媒介,利用其特性,扩大内需同时改革供给侧,使得供给有目标、有标准、有流程、有渠道[2]。同时以创新科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攻方向[2],发展会展业,加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以足球产业为例,会展业的发展要加强政企合作、产业融合、凸显办展特色、做好会展保障机制,以契合双循环发展路径[3]。第三届进博会连接了国内和国际市场,550万的客流量以及60亿贸易额的成果,起到了双循环倡议的国际大循环的枢纽作用[4],为会展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中国会展业在全球激烈竞争中保持稳定发展,在会展业的新征程中要充分利用会展业的功能和延伸价值,围绕新发展格局以创新科技为动力,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球,推动会展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型会展平台的搭建[5]。
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从双循环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要求出发,探寻会展业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契合之处,并指出会展业目前存在的挑战,最后为会展业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对策。
2 会展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0年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展览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增长,已经有庞大的场馆数量,其总体发展态势逐渐放缓;展览业由原来的高速扩张转变为提升质量谋求发展的阶段;常规性的产业政策将逐步倾向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在双循环背景下,会展业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产业结构优化,构建会展内循环体系、开放共赢等现实问题,这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实现会展业的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2.1 经济正增长带来的会展机遇
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且GDP突破了100亿大关,一些典型的发达国家GDP增速为负,整体经济态势低迷。中国2020年的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同比增长。经济增长意味着社会就业和收入平稳,人们才会有钱去消费去投资。会展业的产业转型如线上会展、以需求定供给的反馈调节机制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的有效运作,同时会展品牌和会展地域的影响力还可以吸引消费者[6]。办好会展业不仅可以刺激国内消费,还可以使市场在各个环节运作更有规律,同时其拉动的消费层次的经济还可以助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 国家倡议引领产业发展——区域合作、“一带一路”
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新南南合作”—世界经济双循环—世界经济结构重塑。早在2013年中国就以独特的发展倡议为国际经济循环奠定了基础。而如今以国内需求为主体的内循环结构,国际循环其实是充当着国内循环的延伸和补充,是意味着以坚实的国内循环支撑的更大的国际循环。所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背景下,国内会展业会更加地趋向市场化,政策也会倾向于构建完善的会展市场化机制以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同时“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沿线国家是国际大循环的国家倡议首选,也是会展业国际化的助推器。 2.3 科技进步为展览业带来新动力
2020年3月6日新之航智能展馆4.0的发布,创新了展览展示理念,将场馆视作一个智慧体可以拟人化地与参观者进行交流。其中结合了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VR虚拟仿真平台、MR混合现实等尖端科技。创新是第一发展动力,现代智能化基建、智能展馆、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为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目前云展览、线上会展等现代化会展已经出现,如何合理利用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变革,使会展业变得更加便利、高效且符合新发展理念,这是会展业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4 消费升级带来展览新动力
双循环格局下最重要的是发挥国内市场的超大规模优势,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如果展览主题总是一成不变,不紧跟时代需求,那么终将会被淘汰。目前国内的政策导向反映出的事实是,汽车和住房市场不再火热,而大健康、大娱乐领域的需求正在成为热点,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体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逐渐增长。所以当前以休闲度假、养老医疗护理、文化旅游为主题的会展契合时代热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抓住消费升级的风口,会展业会迎来新发展。
3 會展业成长路径
3.1 精准施策均衡和优化会展市场发展
疫情期间,属于小微企业的会展企业活动暂停,现金流断裂,成本支出增加。会展企业损失超过100万的占66.15%,损失在50万~100万的占16.92%。会展经济不景气,同时据调查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对于会展企业惠及面不超过30%。所以随着双循环格局的提出,会展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精准施策,惠及众多的会展企业。根据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报告,精准施策要从减免和补贴展位费、租金减免、财政贴息、企业用工补贴、下调贷款利率等几个惠及面窄的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补贴各项费用,减息促使会展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融资,以全面恢复会展经济,进行会展市场的优化发展。
3.2 支持会展企业上市融资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的会展业会抑制会展市场的活力,会展内容或许并非市场所需,且许多政府主办的会展业收效较低。所以2019年中国首支会展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海会展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成立,标志着会展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也是会展业市场化的重要推力。不同的会展企业可以根据规模和资金,选择在主板、创业板或者新三板上市,让市场来筛选会展企业,同时通过股民和股价的反馈,企业信息披露使得企业运作更加透明化。同时会展企业具备了足够的实力还可以选择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市。资本介入使得会展业有了更强大的资本实力去拓展项目、收购兼并企业,响应了双循环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要求。
3.3 跨界融合为会展业注入新动能
会展其实是一个产业综合体。会展业要适应现代的发展节奏和消费需求就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其中就包括打造产业链和配套基础设施。所以在建设场馆和场馆投入运行以前,要设计好会展场馆的布局构造,选好修建地址,同时还要配套和会展业相关的产业基础设施,比如现代化的会展中心从单一的办展,逐步过渡到展览馆、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博物馆、艺术馆等多种配套设施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这样就构建了互补产业链,创造了消费需求。同时也要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优势,促进产业的跨界融合。由于产业链众多从而会展业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的动力强大,可有效助推双循环格局的形成。
3.4 招募专业、现代、年轻的会展从业人员
从2019年会展行业报告中可以看出,全国展览规模前100的项目中,外资主办的占了28%,其次是国资占比18%,民营和社团分别占16%。同时中国作为主办方也独立承办了36场会展、合作承办了43场。从中可以看出会展业对外开放程度高,且市场化程度也较高。在双循环格局下,会展市场将要实现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所以会展业要招募更多的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例如会用多门外语进行交流、兴趣爱好广泛、有多种技能的从业人员。会展人才的招募要放眼高校,高校是年轻一代的主力军,不仅有专门的会展专业人才,还有其他与会展高度相关的专业人才,同时年轻一代更具活力,更了解时代潮流和需求。这将助推会展业对接市场需求,打造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拉动内需。
4 结语
双循环格局的构建主要强调的是内需,只有打通了国内大循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阻塞才能使国内循环参与到国际大循环中,相互促进、共赢发展。所以本文基于这个背景,得出会展业在双循环要求下的契机有倡议推动、经济正增长、科技创新、消费观念升级。而会展业想要助推双循环格局的构建,还需要精准施策来助力会展经济的恢复;同时通过用人专业化、年轻化、产业高度融合、上市融资等手段来使会展业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拉动内需,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郝志强.“十四五”时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选择——基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解读[J].社会科学动态,2020(12):51-57.
陈佳.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10):42-45.
王炎.经济“双循环”倡议下陕西省足球特色小镇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J].风景名胜,2020(05):161.
陈泽炎.围绕“双循环”会展业提振中国经济新发展[J].中国会展,2020(21):84-85.
姜增伟.我国会展经济发展踏上新征程[J].中国会展,2021(01):56-56.
陈国庆,方子强,周爽,等.四川省会展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商展经济,2020(09): 4-7.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洪睿
西华大学经济学院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