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预期
【路径】
既坚持政府主导,又注重社会参与。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社区内的各个社会组织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由‘微益坊’这条线串联起来后,更加熠熠生辉。”
重庆市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党委书记张琦,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向记者介绍了“微益坊”的主要作用。
南湖社区在重庆颇有些名气。这个拥有22000多人的老旧社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居民活动蓬勃开展。这些成效得益于花园路街道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工作,尤其是在南湖社区打造的“微益坊”。
在社区建设中,“微益坊”扮演着孵化器的角色,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同时,“微益坊”在通过精准化的服务让社区居民拥有获得感的同时,也将社区的每个个体纳入社区的发展之中,真正做到了“益人、益己、益家园”。
我搭台,你唱戏
喻阿姨坐在椅子上,看着伙伴们在台上排练,心里十分羡慕。
喻阿姨原本是南湖社区时尚大妈艺术团的台柱子,因为脑瘤压迫视神经,导致短暂失明,正处在恢复期的她,只能坐在一旁为姐妹们加油。
时尚大妈艺术团成员原本只是社区里的坝坝舞爱好者。2015年,“微益坊”成立后,他们组建了艺术团,目前有30多个成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
南湖社区“微益坊”成立于2015年6月,主要功能就是孵化社区类社会组织。
两年多来,“微益坊”已聚集了43个社会组织,业务覆盖社区服务、慈善、救助等多个方面。原本这些社会组织各自为政,资源难以共享,有了“微益坊”这个平台,彼此之间便可以相互借力。
2016年5月,南湖社区举行公益盛典,社区组织出人出力,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不仅上演了一台文艺演出,还开设了公益集市。
“微益坊”在孵化多元化的社会组织的同时,也将生活在南湖社区的能人聚集在平台上,既服务了社区群众,同时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企业退休干部夏虎是社区里的“潮人”,不仅爱好集邮、摄影,还自学了PS技术,目前是南湖社区的“御用”摄影师,同时还是南湖社区“摄友之家”和“方寸俱乐部”两个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社区居民的信任,让他乐在其中。
“微益坊”不仅将“珍珠”串成了项链,还让社区居民有了发光发亮的舞台。
用服务惠民生
走进南湖社区九九驿站托老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门上张贴的这副楹联。上联“老残不孤独,人家晚辈尽儿孙”,下联“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横批“九九驿站”。
2013年,在南岸区政府的帮助下,南湖社区成立了“无围墙的养老院”——九九驿站,为老年居民提供全托和日托两种养老服务。
九九驿站配有起居室、餐厅、接待室、活动室、医疗保健室。这里还提供老人的一日三餐,一天只需25元。如果老人想在家里吃,九九驿站的志愿者还会将餐食送到老人家中。
现在,九九驿站也被纳入“微益坊”平台,成为志愿者服务老年人的平台。志愿者常年无偿或低價为老人们提供服务。
“微益坊”在服务社区居民时,注重多元化和精准化。不仅形式多元,还将儿童和妇女纳入服务范畴,将社区服务从老人延伸到年轻人和未成年人。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社会组织聚集在“微益坊”平台上,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30余次,服务居民30000余人,“插花茶艺孝敬爸妈”科普类活动、“我们一起打‘小怪兽’”彩陶制作、“藏在树叶里的博物馆”叶脉书签制作、“旧物魔术会”旧物改造、“宝妈加油站义诊”等活动深受居民欢迎。
公益也是“微益坊”的题中之意。南湖社区“微益坊”发起公益项目,利用社区公益基金,引导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出资,整合社区公共收入,筹措爱心捐款等,一年的时间就筹集经费44.614万元。
用服务聚民心、用服务惠民生,这才是“微益坊”的初衷和落脚点。
管理也要现代化
南湖社区有一个“董先生”,是社区工作的好助手。
今年3月,社区书法爱好者谢贤斌通过“董先生”刊登《25元,招收书法徒儿》的消息,一周内有21名学生报名。谢贤斌将所收学费4000元全部注入社区公益基金,支持“微益坊”的发展。
这位“董先生”其实就是南湖社区在2016年推出的微信服务号,英文名“MR.懂”。在这个移动平台上,社区组织不仅能共享信息,还可以和社区工作人员即时联系。
“MR.懂”还是社区的移动媒体。上线一年来,平台累积发布新闻806篇,阅读量达161200次。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增强其获得感,“微益坊”还在资金的来源和管理上不断创新。
比如,“微益坊”会为时尚大妈艺术团、南湖社区合唱团等组织对接演出资源,其中近半数的收益注入“微益坊”的公益资金池。
目前,“微益坊”已经有了成体系的资金渠道。
首先,根据年初制订的社会组织考核办法,由街道给予每个社会组织每年300—500元运行经费,通过“微益坊”落到实处。
其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给予经费支持。目前,南湖社区合唱团、时尚大妈艺术团分别被列入“政府购买服务专项”。
最后,力争公益项目资金支持。比如,在今年全区公益节上就争取到民泰基金给予南湖社区“微益坊”主题公益活动的项目资金5万元。
有了资金支持,“微益坊”才能将服务做到每个社区居民心里。
【启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入选2017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的南湖“微益坊”,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引导居民养成自治意识,主动、自觉参与自治。同时,要注重发挥居民的主体责任和主体作用,引导居民民主议事,协调社会单位共驻共建,主动参与、自主解决“自己的事”,充分激发居民和社会单位的责任感,推动社区自治、共治、法治,深化和谐社区建设。下一步,花园路街道将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契机,继续深化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宜居和谐幸福街道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健
【路径】
既坚持政府主导,又注重社会参与。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社区内的各个社会组织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由‘微益坊’这条线串联起来后,更加熠熠生辉。”
重庆市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党委书记张琦,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向记者介绍了“微益坊”的主要作用。
南湖社区在重庆颇有些名气。这个拥有22000多人的老旧社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居民活动蓬勃开展。这些成效得益于花园路街道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工作,尤其是在南湖社区打造的“微益坊”。
在社区建设中,“微益坊”扮演着孵化器的角色,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同时,“微益坊”在通过精准化的服务让社区居民拥有获得感的同时,也将社区的每个个体纳入社区的发展之中,真正做到了“益人、益己、益家园”。
我搭台,你唱戏
喻阿姨坐在椅子上,看着伙伴们在台上排练,心里十分羡慕。
喻阿姨原本是南湖社区时尚大妈艺术团的台柱子,因为脑瘤压迫视神经,导致短暂失明,正处在恢复期的她,只能坐在一旁为姐妹们加油。
时尚大妈艺术团成员原本只是社区里的坝坝舞爱好者。2015年,“微益坊”成立后,他们组建了艺术团,目前有30多个成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
南湖社区“微益坊”成立于2015年6月,主要功能就是孵化社区类社会组织。
两年多来,“微益坊”已聚集了43个社会组织,业务覆盖社区服务、慈善、救助等多个方面。原本这些社会组织各自为政,资源难以共享,有了“微益坊”这个平台,彼此之间便可以相互借力。
2016年5月,南湖社区举行公益盛典,社区组织出人出力,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不仅上演了一台文艺演出,还开设了公益集市。
“微益坊”在孵化多元化的社会组织的同时,也将生活在南湖社区的能人聚集在平台上,既服务了社区群众,同时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企业退休干部夏虎是社区里的“潮人”,不仅爱好集邮、摄影,还自学了PS技术,目前是南湖社区的“御用”摄影师,同时还是南湖社区“摄友之家”和“方寸俱乐部”两个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社区居民的信任,让他乐在其中。
“微益坊”不仅将“珍珠”串成了项链,还让社区居民有了发光发亮的舞台。
用服务惠民生
走进南湖社区九九驿站托老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门上张贴的这副楹联。上联“老残不孤独,人家晚辈尽儿孙”,下联“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横批“九九驿站”。
2013年,在南岸区政府的帮助下,南湖社区成立了“无围墙的养老院”——九九驿站,为老年居民提供全托和日托两种养老服务。
九九驿站配有起居室、餐厅、接待室、活动室、医疗保健室。这里还提供老人的一日三餐,一天只需25元。如果老人想在家里吃,九九驿站的志愿者还会将餐食送到老人家中。
现在,九九驿站也被纳入“微益坊”平台,成为志愿者服务老年人的平台。志愿者常年无偿或低價为老人们提供服务。
“微益坊”在服务社区居民时,注重多元化和精准化。不仅形式多元,还将儿童和妇女纳入服务范畴,将社区服务从老人延伸到年轻人和未成年人。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社会组织聚集在“微益坊”平台上,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30余次,服务居民30000余人,“插花茶艺孝敬爸妈”科普类活动、“我们一起打‘小怪兽’”彩陶制作、“藏在树叶里的博物馆”叶脉书签制作、“旧物魔术会”旧物改造、“宝妈加油站义诊”等活动深受居民欢迎。
公益也是“微益坊”的题中之意。南湖社区“微益坊”发起公益项目,利用社区公益基金,引导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出资,整合社区公共收入,筹措爱心捐款等,一年的时间就筹集经费44.614万元。
用服务聚民心、用服务惠民生,这才是“微益坊”的初衷和落脚点。
管理也要现代化
南湖社区有一个“董先生”,是社区工作的好助手。
今年3月,社区书法爱好者谢贤斌通过“董先生”刊登《25元,招收书法徒儿》的消息,一周内有21名学生报名。谢贤斌将所收学费4000元全部注入社区公益基金,支持“微益坊”的发展。
这位“董先生”其实就是南湖社区在2016年推出的微信服务号,英文名“MR.懂”。在这个移动平台上,社区组织不仅能共享信息,还可以和社区工作人员即时联系。
“MR.懂”还是社区的移动媒体。上线一年来,平台累积发布新闻806篇,阅读量达161200次。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增强其获得感,“微益坊”还在资金的来源和管理上不断创新。
比如,“微益坊”会为时尚大妈艺术团、南湖社区合唱团等组织对接演出资源,其中近半数的收益注入“微益坊”的公益资金池。
目前,“微益坊”已经有了成体系的资金渠道。
首先,根据年初制订的社会组织考核办法,由街道给予每个社会组织每年300—500元运行经费,通过“微益坊”落到实处。
其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给予经费支持。目前,南湖社区合唱团、时尚大妈艺术团分别被列入“政府购买服务专项”。
最后,力争公益项目资金支持。比如,在今年全区公益节上就争取到民泰基金给予南湖社区“微益坊”主题公益活动的项目资金5万元。
有了资金支持,“微益坊”才能将服务做到每个社区居民心里。
【启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入选2017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的南湖“微益坊”,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引导居民养成自治意识,主动、自觉参与自治。同时,要注重发挥居民的主体责任和主体作用,引导居民民主议事,协调社会单位共驻共建,主动参与、自主解决“自己的事”,充分激发居民和社会单位的责任感,推动社区自治、共治、法治,深化和谐社区建设。下一步,花园路街道将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契机,继续深化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宜居和谐幸福街道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