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时有变化,我想这绝不会是任意而为之,而一定是有编订者的良苦用心。历史的选择总是残酷而无情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上一世纪的文艺家们,有的已逐渐被历史所遗忘,而有的却从历史的长河里跳了出来,以自己的卓越贡献和成就证明他的价值,并且越来越发出艺术的金闪闪的光亮。夏衍就是属于后者,而夏衍曾经说过“在我的作品里如果说价值,《包身工》当属最大”。
《包身工》又重新出现在了语文课本中,不可否认的,这篇文章在今天看来仍然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有着不可磨灭的时代意义,可是当我真的就要给学生上这一课时,我犯难了,学生们从小生长在花团锦簇中,哪里知道人间疾苦啊,我想现在的孩子可能更会为一只流浪的小猫小狗而唏嘘不已,而包身工他们听所未听,见所未见,这能引起他们的同情吗,这堂课我可怎么上?
于是我在讲课之前先从班里找来几位学生,把这篇文章给他们看,然后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们的反应,这几个人平时都是思维活跃快人快语的,读完这篇文章他们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就开始了讨论:
“她们好像都是女孩吧?”
“这不是雇佣童工吗?”
“她们多大了?”
“这个工厂也太可怕了吧!”
“哦,童工……工厂……”
“天哪,现在难道没有吗?”
沉默……思考……询问……
我真的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他们不仅仅是可爱,他们对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不仅能看懂能体会还能联想,但是我将要如何解释一个多世纪前的资本主义的罪恶居然也穿越到了现在呢?我只好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是我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明天上课的时候咱们和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吧。”草草收兵,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开始认真思考面对自称为新新人类的一代,这课我要怎么上。我真是庆幸在讲这课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上完这一节课后我想:
首先,老课新讲应该依托于以育人为首要任务的教育宗旨。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建立与完善的时期,我们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播、习惯的培养,又要考虑如何教会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而后者恰恰才是育人的根本。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对这一点自然责无旁贷。
如何利用好我们手中的语文资源完成教会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的任务,这确实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我想,语文课本中一篇篇的经典文章便是语文老师手中的魔术棒,我们可以用它来点醒懵懂的心灵,激起青春的浪花。
不能因为怕给学生还尚稚嫩的心灵蒙上灰渍,便将真实的东西藏起来不给他们看,学生永远不会生活在没有大灰狼的童话世界中,与其那个时候,让他们束手无策,不如教育者将真实展现给他们。像《包身工》这样一篇直面现实的好文章,我们该讲,而且应该详细地讲认真地讲。
其次,老课新讲应该以新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新一代的学生思维敏捷,涉猎广泛,爱思考,不服输,如果我们还是老一套的结构梳理、归纳中心,再不忘苦口婆心地一番谆谆教诲,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包身工》这样的老课文,我又该怎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的注意呢?
“同龄人”无疑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一个多世纪前的同龄人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以此导入,想必可以先声夺人。
最后,老课新讲应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有所思也要有所得。
《包身工》一课中反应的社会问题,在现今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仍能发现其踪影。我们应该也必须承认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说真话,讲真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告诉学生,让他们看清阳光下的阴影。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现代公民意识,强调培养综合素质,那么,让学生看清阳光下的阴影,进而能明辨是非善恶,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责任。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涉世不深的学生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引导学生理性分析问题,既要看到问题所在,又要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我们的教育在于教会学生能够从黑暗中看到光明,这样在他们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才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
陶行知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老课新讲要讲出新意,我想就是教师要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的不同特点,相机诱导,握好手中课文这一魔术棒,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和尝试。
《包身工》又重新出现在了语文课本中,不可否认的,这篇文章在今天看来仍然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有着不可磨灭的时代意义,可是当我真的就要给学生上这一课时,我犯难了,学生们从小生长在花团锦簇中,哪里知道人间疾苦啊,我想现在的孩子可能更会为一只流浪的小猫小狗而唏嘘不已,而包身工他们听所未听,见所未见,这能引起他们的同情吗,这堂课我可怎么上?
于是我在讲课之前先从班里找来几位学生,把这篇文章给他们看,然后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们的反应,这几个人平时都是思维活跃快人快语的,读完这篇文章他们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就开始了讨论:
“她们好像都是女孩吧?”
“这不是雇佣童工吗?”
“她们多大了?”
“这个工厂也太可怕了吧!”
“哦,童工……工厂……”
“天哪,现在难道没有吗?”
沉默……思考……询问……
我真的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他们不仅仅是可爱,他们对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不仅能看懂能体会还能联想,但是我将要如何解释一个多世纪前的资本主义的罪恶居然也穿越到了现在呢?我只好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是我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明天上课的时候咱们和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吧。”草草收兵,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开始认真思考面对自称为新新人类的一代,这课我要怎么上。我真是庆幸在讲这课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上完这一节课后我想:
首先,老课新讲应该依托于以育人为首要任务的教育宗旨。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建立与完善的时期,我们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播、习惯的培养,又要考虑如何教会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而后者恰恰才是育人的根本。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对这一点自然责无旁贷。
如何利用好我们手中的语文资源完成教会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的任务,这确实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我想,语文课本中一篇篇的经典文章便是语文老师手中的魔术棒,我们可以用它来点醒懵懂的心灵,激起青春的浪花。
不能因为怕给学生还尚稚嫩的心灵蒙上灰渍,便将真实的东西藏起来不给他们看,学生永远不会生活在没有大灰狼的童话世界中,与其那个时候,让他们束手无策,不如教育者将真实展现给他们。像《包身工》这样一篇直面现实的好文章,我们该讲,而且应该详细地讲认真地讲。
其次,老课新讲应该以新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新一代的学生思维敏捷,涉猎广泛,爱思考,不服输,如果我们还是老一套的结构梳理、归纳中心,再不忘苦口婆心地一番谆谆教诲,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包身工》这样的老课文,我又该怎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的注意呢?
“同龄人”无疑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一个多世纪前的同龄人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以此导入,想必可以先声夺人。
最后,老课新讲应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有所思也要有所得。
《包身工》一课中反应的社会问题,在现今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仍能发现其踪影。我们应该也必须承认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说真话,讲真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告诉学生,让他们看清阳光下的阴影。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现代公民意识,强调培养综合素质,那么,让学生看清阳光下的阴影,进而能明辨是非善恶,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责任。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涉世不深的学生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引导学生理性分析问题,既要看到问题所在,又要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我们的教育在于教会学生能够从黑暗中看到光明,这样在他们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才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
陶行知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老课新讲要讲出新意,我想就是教师要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的不同特点,相机诱导,握好手中课文这一魔术棒,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