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素养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的同时,理解科学素养的内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也是学生综合发展、提高能力的素质要求。
  
  1 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
  
  初中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在物理基础教育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第一位。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提出了 “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科学素养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赫德(P.D.Hurd)在1958年提出的,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 科学素养一词译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我们认为: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构成,这些要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科学能力是核心,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中就提出了“物理教育必须改变仅仅完成传授知识的现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把握好现代物理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 物理学科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物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的物理课程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目标体系与科学素养内涵是完全一致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学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思维,从态度和价值观上提高学生的科学境界。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呢?
  2.1 注重基础知识
  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基础作用,那么如何来发挥科学知识的基础性作用?初中物理的科学内容包括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这些知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能
  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的知识具有思维训练价值,比如说能量守恒定律;有的知识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比如说各种形式的运动……这些科学内容,充分体现自然科学内在的整体性。 通过科学内容选择出来的知识使学生形成简化的、实用的、对未来学习更有支持意义的、内在逻辑性较强的科学基础知识结构,保证科学基础知识结构能够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真正发挥基础作用或者说在学生自学其他知识的时候发挥桥梁作用。这样,学生在遇到新的知识时,可以经过自学获得所需的内容,把新学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2.2 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过程
  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大致可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贯穿这一物理学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们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一种科学的思想,让学生在科学思想的熏陶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比如说欧姆定律的探究,物质比热容大小的探究,声的传播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探究等实验探究活动,都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课程中还有比较系统的科学方法教育,这种教育渗透在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理想化实验,模型法等内容中。学生通过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更好的理解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整体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课标注重了构建“先现象而 后规律,先具体后抽象,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基本体系,教师可经常给学生提出一些课题,也可让学生寻找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特别是各章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加以利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力和科学素养。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Richard P.Feynman)说过:“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现在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事情是绝对已知的),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去思考事物,作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强调科学探究,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
  2.3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前沿,要求学生用科学、知道科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及社会的紧密联系。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推进作用的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适时补充有关科学、社会的知识,把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十分有趣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例如,通过燃料的使用谈社会的发展,通过热机的改进谈科技的进步等。这样不但可以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还可以使教学内容进入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通过关注“神七”问天等重大科技前沿事件,激发学生对于科技成果的求知欲和自豪感。同时,要关注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有趣,有用。如学习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空调的使用、超声波的应用、安全用电、自动控制和检测、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光污染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教学中还要特别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STS教育是对当代科学教育危机进行理性反思后而采用的一种文化策略,STS教育强调科学素养和科学的公众理解,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和谐。在课程的综合化中使学生获得对世界的综合与多维度的理解,以更真实地了解现实世界。STS教育在教
  学方式上注重探究与体验,体现了科学教育的本质特点。
  2.4 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教育要培养人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既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科学素养的要旨。若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如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学大约已有400年的历史,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比如说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电磁现象的发现、电动机的发明等。在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物理史,让学生们体会先辈们为科学所付出的艰辛。 教学中,重现科学家们的实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课堂上每个物理规律的得出只不过是对他们所做工作的浓缩。如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枣糕模型→卢瑟福经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大量观察,否定了汤姆生的枣糕模型,提出了核式结构理论等。 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家的故事,比如说安培的专注,瓦特的好问,爱迪生的勤奋等为学生们提供了榜样。 另外,作为物理教师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真理,继承科学精神,培养批判精神。例如,学习伽利略,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极为重要而基本的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的培养涉及众多因素,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长期的多维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开拓和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建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便成为新课程的改革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为此,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本文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作用和教法具体予以阐述。 
期刊
整个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特殊使命。然而,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展示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    1 要鼓励学生推理,想象大胆合理,联想丰富自然,打破时空界限,有独到之处    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做到思接千载,即让思路打破时间的界限,在现在和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要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使组成课堂教学的各要素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能动作用,对课堂教学实行整体优化,在优化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优化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要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变化,就要优化培养目标,就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优化了
期刊
南关小学坚持“社会需要、家长满意、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实施“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科研创名校”的办学思路,兴教研,抓教改,彰显了教育特色,发展了学校内涵。    1 点“沙场双兵”,铸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沙场”,学生和教师则是沙场的“双兵”,提升内涵发展重点在于构建高效课堂,练就一支精兵强将,真正实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1.1 常规教学。倡导教师上课需做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我们只有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置于核心地位,才有可能启发学生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因此,兴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而单纯从兴趣出发的心理层次,就是兴趣心理层次,这一心理层次反映在历史学习中具有多样性、阵发性、普遍性等特点。    1 多样性    高中学生的兴趣心理极为丰富,如有求知兴趣、活动兴趣、模仿兴趣、从众兴趣、冒险兴趣、好奇兴趣等等,当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但长期以来,课堂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的环境。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天空,教师要做到:    1 让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
期刊
分析我们职业高中现状,大部分学校基本还是采取班级授课,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授课方法,相同的作业。而事实上,学生是有差异的,由于基础不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有的同学升学分数已达普通高中的分数,有的同学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很多同学不及格,对数学这门课失去信心。著名教育家孔子在五千年前就提到了因材施教,也就是我们今天讲到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与接受能力的不同,把学生
期刊
在义教《教学课程标准》内容结构的四个领域里,把数与代数板块摆在了首要位置,数的运算在这个板块里是贯穿始终、至关重要的。就民族地区来说,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是特别强,而口算能力与运算能力【这里指计算(笔算)能力】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口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依据,把几册教科书当成学生获取一切语文知识,形成一切能力的唯一“宝库”。其实,教材只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载体。然而,它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凭借,更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唯一载体。我们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宣讲教材,重要的是深刻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以崭新的教育
期刊
教后记,又称教后小结或课后小结,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的写在教案中的一种明快而短小的文体,是师生教与学活动得到的成果,而是一节完整教案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是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写教后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作用极大。写教后记,能经常反馈教学信息,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久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