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128-01
现代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是给孩子以“最好”地“照顾”。是不是“照顾”的“最好”?是不是“最好的”?人们已经通过许多事实而对于所谓的某些“最好”与“照顾”加以了否定!
大家司空见惯的许多孩子蛮横无理,不讲道理,哭闹耍脾气,目无尊长,无休止地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撒谎,过分依赖父母等等其实都是父母早期教育不当尤其是爷爷奶奶的娇惯养成的恶习。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问题又纷纷出现,不爱学习,甚至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懒散,空虚,没有理想,无责任感等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现行应试教育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弊端;另一方面也与父母早期教育不当有着密切联系。
要想使孩子成材首先要使孩子成人。成人就是成长为懂礼貌,有道德,有理想,有进取心,有责任感的人。清华、北大的某些学子为什么也会自杀?究其原因恐怕不单是学习压力大或是其他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是人格的形成有问题,缺乏责任感的因素造成的。
一、幼儿的心理胚胎期
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的一切,首先得重视婴幼儿的心理胚胎期的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胎教已不是神话。扫描技术已使胎教变为现实,人类本身成长的奥秘已为现代医学所解秘,这些发现都为人类的教育,甚至全世界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知道个体的生长发育是从肉眼看不见的受精卵细胞开始的,渐次分裂出许多细胞,形成各种器官,长大成人。已故的意大利的幼儿启蒙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也认为婴幼儿也存在“心理胚胎期”。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心理胚胎期”是婴幼儿逐渐从潜意识里转化成为有意识,形成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婴幼儿的需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何为“婴幼儿的心理胚胎期”?就是胎儿期以及0―3岁期间。这个期间的教育一是注重胎教及胎教的方式:心情要好,多听音乐,用心灵和胎儿交流,多到户外走走,多吃新鲜的食品,尤其是水果之类,不要劳累。胚胎期的形成营养最为关键。二是在婴幼儿期0―3岁给孩子以“启其蒙,引其趣”。引起孩子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早期教育最忌讳家长强制灌输食古不化的知识。只要教育孩子会玩,会操作,动手能力强,会思考,有主见,懂得一定的道理比教给孩子一大堆生硬的知识要强得多。
二、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给孩子以最好的,这是大多家长的普遍认识,但你有没有考虑过你所给他的是不是他目前最需要的?所安排的是不是他最喜欢的而且是他能力所能达到的?人们常说“小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开发愈早愈好”!但值得当心的是并不意味着倾其所有,恨不能把你所学全部倒给孩子。一个能够重视孩子教养,而且知道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父母,就会致力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习性。让他拥有健全的性格、人格,能够独立适应环境,自动自发地探索学习。这就要父母主动地去了解孩子。孩子与大人不同,大人已经发育完全,变动性非常小,孩子却正处于旺盛成长期。所以大人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研究出“对症下药”的“良方”,用孩子最主动的最喜欢的尝试去探索周围事物。
三、太多的愛引起不良后果
做父母的谁不爱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更是倍加疼爱,这无可非议。然而正是这太多的爱使孩子的发育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举个例子:现在小孩子爱生病,究其原因是作父母的只要是孩子有一点感冒之类的小病就不得了了,动辙大量吃药,打针,尤其是让孩子用大量抗生素。有病了是要吃药打针的,但不能乱吃,乱用,更不能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降低他的抵抗力。动不动让大夫开好药,或不相信大夫自作主张给孩子乱用药是最不明知的做法。
再者怕孩子受凉,有时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孩子在活动玩耍时会搞出一身的汗,结果真让孩子受凉了。
当今社会孩子小食品五花八门,滋补药品门类繁多,饮料可乐应有尽有,搞得父母眼花缭乱不知所为。于是当父母看到孩子不太爱吃饭,就会哄啊,填啊,结果使某些孩子长得过胖,某些孩子造成营养不良。最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小时候不能喝过多的饮料之类的,有些孩子喝饮料习惯了直接不喝白开水了,孩子一天只以饮料作为生存的来源了,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身体状况不佳,智力偏低,无精打采。
四、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绪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一个温馨、和睦、民主、互爱、互信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同情心,肯帮助人,大公无私的人。而一个在暴力、父母关系紧张,或充满着吵闹、缺乏爱意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则会出现使孩子经常感到压抑、害怕、自私、自卑、冷僻、不合群等等状况。
所以要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积极情绪:如当孩子感到不安时要给予安慰;当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地帮助;当孩子需要父母的疼爱时给予适当地爱抚和爱心……孩子会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他会对周围事物作出良好反映的。
五、淡化独苗意识
中国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孩子在大人的包围下成长,这就养成了一种很独特的自我感觉优越的“独苗意识”。有“独苗意识”的孩子主要特征是懒散,任性、不爱整洁,缺乏独立意识,更有甚者动不动以“要去死”来要挟大人以达到自己的意愿。所以要淡化孩子的“独苗意识”就要放开自己的孩子多与其他孩子接触,交朋友,让他过集体生活,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温馨,和睦,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进取心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六、加强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
自控能力和自控意识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实说明具有很强自控能力的人一定是事业有成之人。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功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自我约束,排除干扰,并使主观恰当地协调于客观,并采取合理的行为去追求良好的效果的过程。
人的欲望是无休止的,动机是多样的。人的情感、欲望和兴趣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行为动机和毅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情感不经过自我控制而加以处理,任性而动,任情而为的话就会出现一种非理性的行为―――越轨。所以说趁早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很重要,让孩子的行为经常在良性的轨道上从事积极的、特久的、稳定的、有秩序的一个一个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还不能以大人的意愿和想法强加,要随着孩子年龄特征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对小孩子主要是行为习惯上培养。
现代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是给孩子以“最好”地“照顾”。是不是“照顾”的“最好”?是不是“最好的”?人们已经通过许多事实而对于所谓的某些“最好”与“照顾”加以了否定!
大家司空见惯的许多孩子蛮横无理,不讲道理,哭闹耍脾气,目无尊长,无休止地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撒谎,过分依赖父母等等其实都是父母早期教育不当尤其是爷爷奶奶的娇惯养成的恶习。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问题又纷纷出现,不爱学习,甚至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懒散,空虚,没有理想,无责任感等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现行应试教育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弊端;另一方面也与父母早期教育不当有着密切联系。
要想使孩子成材首先要使孩子成人。成人就是成长为懂礼貌,有道德,有理想,有进取心,有责任感的人。清华、北大的某些学子为什么也会自杀?究其原因恐怕不单是学习压力大或是其他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是人格的形成有问题,缺乏责任感的因素造成的。
一、幼儿的心理胚胎期
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的一切,首先得重视婴幼儿的心理胚胎期的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胎教已不是神话。扫描技术已使胎教变为现实,人类本身成长的奥秘已为现代医学所解秘,这些发现都为人类的教育,甚至全世界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知道个体的生长发育是从肉眼看不见的受精卵细胞开始的,渐次分裂出许多细胞,形成各种器官,长大成人。已故的意大利的幼儿启蒙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也认为婴幼儿也存在“心理胚胎期”。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心理胚胎期”是婴幼儿逐渐从潜意识里转化成为有意识,形成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婴幼儿的需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何为“婴幼儿的心理胚胎期”?就是胎儿期以及0―3岁期间。这个期间的教育一是注重胎教及胎教的方式:心情要好,多听音乐,用心灵和胎儿交流,多到户外走走,多吃新鲜的食品,尤其是水果之类,不要劳累。胚胎期的形成营养最为关键。二是在婴幼儿期0―3岁给孩子以“启其蒙,引其趣”。引起孩子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早期教育最忌讳家长强制灌输食古不化的知识。只要教育孩子会玩,会操作,动手能力强,会思考,有主见,懂得一定的道理比教给孩子一大堆生硬的知识要强得多。
二、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给孩子以最好的,这是大多家长的普遍认识,但你有没有考虑过你所给他的是不是他目前最需要的?所安排的是不是他最喜欢的而且是他能力所能达到的?人们常说“小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开发愈早愈好”!但值得当心的是并不意味着倾其所有,恨不能把你所学全部倒给孩子。一个能够重视孩子教养,而且知道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父母,就会致力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习性。让他拥有健全的性格、人格,能够独立适应环境,自动自发地探索学习。这就要父母主动地去了解孩子。孩子与大人不同,大人已经发育完全,变动性非常小,孩子却正处于旺盛成长期。所以大人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研究出“对症下药”的“良方”,用孩子最主动的最喜欢的尝试去探索周围事物。
三、太多的愛引起不良后果
做父母的谁不爱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更是倍加疼爱,这无可非议。然而正是这太多的爱使孩子的发育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举个例子:现在小孩子爱生病,究其原因是作父母的只要是孩子有一点感冒之类的小病就不得了了,动辙大量吃药,打针,尤其是让孩子用大量抗生素。有病了是要吃药打针的,但不能乱吃,乱用,更不能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降低他的抵抗力。动不动让大夫开好药,或不相信大夫自作主张给孩子乱用药是最不明知的做法。
再者怕孩子受凉,有时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孩子在活动玩耍时会搞出一身的汗,结果真让孩子受凉了。
当今社会孩子小食品五花八门,滋补药品门类繁多,饮料可乐应有尽有,搞得父母眼花缭乱不知所为。于是当父母看到孩子不太爱吃饭,就会哄啊,填啊,结果使某些孩子长得过胖,某些孩子造成营养不良。最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小时候不能喝过多的饮料之类的,有些孩子喝饮料习惯了直接不喝白开水了,孩子一天只以饮料作为生存的来源了,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身体状况不佳,智力偏低,无精打采。
四、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绪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一个温馨、和睦、民主、互爱、互信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同情心,肯帮助人,大公无私的人。而一个在暴力、父母关系紧张,或充满着吵闹、缺乏爱意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则会出现使孩子经常感到压抑、害怕、自私、自卑、冷僻、不合群等等状况。
所以要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积极情绪:如当孩子感到不安时要给予安慰;当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地帮助;当孩子需要父母的疼爱时给予适当地爱抚和爱心……孩子会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他会对周围事物作出良好反映的。
五、淡化独苗意识
中国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孩子在大人的包围下成长,这就养成了一种很独特的自我感觉优越的“独苗意识”。有“独苗意识”的孩子主要特征是懒散,任性、不爱整洁,缺乏独立意识,更有甚者动不动以“要去死”来要挟大人以达到自己的意愿。所以要淡化孩子的“独苗意识”就要放开自己的孩子多与其他孩子接触,交朋友,让他过集体生活,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温馨,和睦,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进取心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六、加强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
自控能力和自控意识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实说明具有很强自控能力的人一定是事业有成之人。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功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自我约束,排除干扰,并使主观恰当地协调于客观,并采取合理的行为去追求良好的效果的过程。
人的欲望是无休止的,动机是多样的。人的情感、欲望和兴趣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行为动机和毅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情感不经过自我控制而加以处理,任性而动,任情而为的话就会出现一种非理性的行为―――越轨。所以说趁早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很重要,让孩子的行为经常在良性的轨道上从事积极的、特久的、稳定的、有秩序的一个一个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还不能以大人的意愿和想法强加,要随着孩子年龄特征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对小孩子主要是行为习惯上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