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化学“学困生”更多关爱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新课改已经在我省高中全面展开。从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来看:高中化学学习一方面受到学生初中化学基础、数学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教师对初高中化学链接工作把握情况及其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理念的转化及与学生沟通情况等方面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受到教材、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都将会直接造成高中化学“学困生”数目的增加。
  所谓化学“学困生”是指目前一些智力正常的学生在化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方面获得上,有一个甚至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或困难,未能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给予补充和矫治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学困生”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总有一部分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他们既不能从事学习活动,也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学生往往被老师忽视,长期下去将严重影响素质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分析和研究,给他们更多关爱,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步入正常学生的行列。在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上笔者初步尝试了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一定要多关爱学困生,想办法改善他们的心理环境
  笔者发现,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一定的压抑感、自卑感,他们很介意老师的评价,最怕老师看不起他们、冷落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关爱学困生,想办法改善他们的心理环境。
  (一)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可以从情感上尊重和鼓励他们,应该用“耐心、爱心”去与他们交流。哪怕所讲知识他们听不懂,但只要他们一般还能耐着性子听课、尽量地配合着老师的讲解,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对无心学习、上课爱搞小动作或睡觉的学生,尽量避免在课堂上直接点名批评他们,可以在讲解时悄悄走到他们旁边给予善意的暗示,课后再本着宽容、真诚的心态找他们谈心,去说服、教育他们;当他们和优等生发生冲突时,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去解决问题,决不能偏袒成绩优秀的学生,别让他们感到啥事上都“低人一等”。这样,学困生就会觉得老师是公平的,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与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与他们的交流互动。
  (二)课堂上不能总关注学优生,要多关注学困生。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不能听到几个学优生喊会就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所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设置一些简单但能说明问题的实验,专门让学困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做,同时教师予以适时的表扬,这样不仅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让他们树立了自信;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但能说明问题的问题去提问学困生,当他们流利地回答后教师要给予表扬,当他们有点结巴时教师可通过眼神、提示等去鼓励他们,让他们顺利回答出问题,这样他们就能够感觉到自己在班级存在的价值,从而增加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可走下讲台,去教室的走道中讲课,需要写字时在去黑板书写,这样不仅有利于讲课过程中与全体学生的互动,而且也有利于去监管“学困生”。
  (三)在课后可要求学困生将自己爱出错的题及知识点在练习册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识出来,并且隔三差五的去巩固强化。或者让他们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自己的易错题及知识点罗列出来,时不时的去巩固。在课堂设计习题和布置作业时分层次设计,给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练习、作业梯度不一,学困生能完全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当堂完成,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自卑,同时也有一种自我成就感,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他们就会迎头赶上,喜欢上化学课了。同时课后老师也要多与学困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所想并且与他们做朋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可亲可敬,从而消除逆反心理,自觉地去学习化学了,化学学困生自然就少了。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办法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化学史让学困生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在校本课程中加入“火龙喷火”、“空杯冒烟”、“番茄电池”、“宝刀斩鬼”、“死灰复燃”等兴趣实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置悬念,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等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不是优等生的专利,作为教师我们更有责任与义务结合本校的实际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尽快走出误区。只要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学困生的存在和转化工作,在教学中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热情,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肯定就能取得更大的成效,整体教学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其他文献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可以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创设一种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情景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一、精炼准确优美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情境创设的前提。  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
期刊
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以下就谈谈本人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发展学生发现和提出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告诉我们生疑质疑是创新之母。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
期刊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法律基础课教学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它能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景,把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极有益处
期刊
一、以新课改淡化“双基”是对“双基”的误解  课改中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不出有取消“双基”的意思。推行课改也必须继承“双基”的训练,中小学“听、说、读、写、思、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可因新课程教学而废弃,反而应该加强。新课改要求教师运用新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应该思考、研究、抓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精髓”知识,重方法、重自学、自悟、自我提高,让学生有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讲: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然,这种体验不能单一化为知识理解对历史现实的反观。而应该借助朗诵,借重生活体验,推开窗户、踏出门槛,以感受为基础,凭借想象,驰骋于自由空间,丰富我们的感知,升华我们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以此为目的。体验往往具有创造价值,体验是对文本的创造性再构造。教学便是以这种活动为中心。我
期刊
新课程改革目的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二是改变课本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三是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是改变课程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达到“不教”的目标呢?  总结学生在校学习的状态,大致有
期刊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是这样叙述的:“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总之,电路闭合是产生感应电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但是,在有电容器存在的不闭合电路中,如果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且变化不是均匀的,在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断增大时,便对电容器要进行不断的充电,就会形成给电容器充电的的电流,如图一所示。这个非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就是利
期刊
近年来,由教育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要使教师的观念发生转变,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合作探究、民主和谐的理想场景,教师必须走专业发展之路。  纵观国内外的教改动态,“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风起云涌,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以考分高低为
期刊
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1885——1930)出生于英国中部诺丁汉堡的伊斯特伍德矿区。父亲是矿工,没有文化,但体格健壮,具有活力,后来变得沉闷和暴躁,最终发生了扭曲。母亲莉迪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较正规的教育,有文化,当过小学老师。父母间的思维及文化差异常常使他们间发生口角,劳伦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小时候深得母亲宠爱,母亲对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热切的盼望他能在将来出人头地,离开肮脏、低贱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语文课堂上必须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