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r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双创教育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高校需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双创教育的落实提供科学性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体系
  大学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策源地,是国家创新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摇篮。大学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传统,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构建极具特色的“三式、三引擎、三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支撑师生开展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的良好软硬件条件,营造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探索
  1、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三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分类分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实施差异化教育目标。
  “普惠式”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机制改革。学校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弹性学制[1],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转换制度,合理认定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的学分。二是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方案。开设《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三门2学分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实现课程全覆盖。三是丰富创新创业教学形式。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成果展示会、论坛、讲座、沙龙,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拓展式”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一是打造人才培养特区。学校加强体制创新,从院际、政校、国际、校企四个维度构建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特区,为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提供通道。二是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和在线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三是完善保障条件和激励措施。完善校内实训载体,建成专业综合实验中心,校企合作实验室,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训练中心,设立了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创”的目标。
  “典型式”教育,着力培育树立创新创业典型。一是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选拔综合排名前5%的学生,通过高端培训、实践锻炼、导师聘用等举措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指导。聘请知名企业家、校友、创新创业明星等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为创新创业团队配备“科技导师”和“创业导师”,帮助完善项目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聘请第三方专业孵化器公司,定期开展创新创业门诊等指导和项目路演活动,帮助创新创业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和对接社会资源。三是完善创新创业帮扶机制。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启动资金、小额贷款、创新创业奖学金和创业基金等资金支持,通过发放“创业券”提供工商税务、知识产权等服务,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园、紫金常春藤大学生创业园等实践平台,助力大学生创业企业快速成长。
  (2)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引擎”,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开发项目基于科研训练引擎。一是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纳入本科培养方案必修环节,实现全员覆蓋。每年重点支持百余项优秀项目,千余名教师参与指导,覆盖万名在校本科生。二是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面向研究生开展研究生创新工程,建成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院级“四级联动”科研实训体系,鼓励研究生依托创新基地、科研试验平台开展创新项目研究。
  竞赛项目基于创新创意引擎。一是加强学校层面带动。打造大学生科技节、“创新杯”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高水平科创赛事,并以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创青春”大赛等竞赛为契机,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向高层次发展。二是注重学院层面推动。以学科特色科技活动为着力点,打造学院品牌科创活动。
  孵化项目基于学科专业引擎。一是加强项目遴选。学校鼓励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联合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选拔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有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孵化。二是加强专业指导。聘请学校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等作为创新创业团队的科技导师,依托学校教学和科研平台,帮助创新创业团队完善产品、技术,助力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与成长。三是加强项目扶持。协助创新创业团队争取天使基金、校友资助、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园区扶持计划、地方政策资金等多渠道扶持。
  2、构建创业创新支撑服务平台
  建设“学校直管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校内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基础设施。二是吸纳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吸纳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团队、拥有科技创新成果的项目入园并配置基本办公设施,为创新创业团队减免两年房租。三是注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通过创业实践教育、创业培训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团队向初创企业转变[2]。
  建设“企业托管型”国家大学科技园。一是建设孵化基地。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研发孵化基地。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内专门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二是提供软硬条件支持。以“技术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融合为运行模式,以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求发展为园区发展理念,为创业孵化企业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三是助推转化升级。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丰富的行业企业资源,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助推初创企业发展为成熟型企业。
  建设“校地共建型”创业园。一是共建创业园区。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紫金常春藤创业园。二是助推产业化发展。面向大学科技园孵化的中小型企业,发挥桥梁作用,帮助对接政府产业扶持政策和基金。三是融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促进企业更好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
  3、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构建系统的科技创新环境条件。一是承担重大重点项目。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重点方向,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加大资源导向,形成了重点科研领域,承担了一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二是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根据学校科研重点发展领域,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重点打造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科研团队。三是建设高层次科研平台。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为基础,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学科交叉,科学管理运营,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开放式科研平台。   形成完备的成果转化工作体系。一是打通成果转化通道。构建“骨干企业、核心园区”两大支撑,打通成果转化落地通道,与百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数十个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二是建设成果转化服务载体。建设“技术转移中心、校外研究院”两大载体,形成完整技术转移链条和特色鲜明的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三是组建职业化经纪团队。组建了一支职业化的技术经纪服务团队,为科技成果转化主动运营和一站式技术转移服务提供了团队支撑。[3]
  打造线上线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一是成立中高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打造面向高校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汇聚了最权威的科技成果、运营实践、平台开发等资源,为高校的成果供给提供开放式平台支撑。二是双向标定畅通技术转移路径。基于“互联网+知识产权”视角,致力于破解中国高校技术处置权难题以及成果转化率低、投入产出失衡等困境,建立高校成果的标引加工体系,解决专利成果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问题;建立“专利超市”,同时运用大数据手段对企业需求进行洞察和标引分析,依托供需双向标引和智能迭代匹配实现技术与资本结合、研发与需求结合、科技与产业结合,畅通技术转移路径。三是线上线下同时运营。中高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供给侧改革提供平台支撑。
  4、打造创新创业发展生态环境
  系统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一是举办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或深度参与活动,掌握创新创业动态、拓展视野。二是开展理论研究。通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总结经验、凝练提升,形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成果。三是理论指导实践。研究制定学校双创建设思路和工作方案,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校创新创业建设水平。
  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一是明确创新创业发展思路。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政策,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明确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思路。二是落实创新创业各级政策。落实各级创新创业政策,鼓励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加大股权激励,鼓励教师自带科技成果进行创新创业。三是提供创新创业过程指导。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扶持并给予天使基金投入,对教师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多渠道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
  不断活跃创新创业文化交流。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微信号、手机APP等新媒体,向学生宣传创新创业政策。二是支持社團活动。依托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和创客空间等平台,开展“创业训练营”等活动。三是树立创新创业典型。举办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创业达人主题晚会等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浓郁氛围。
  二、主要措施
  1、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
  (1)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完善双创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体系,灌输创新创业精神理念。通过基础知识学习和前沿科技了解,引导学生理解发展趋势,抓住创新创业突破口。二是健全双创人才培养平台。顺应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组建创新创业学院,搭建智能制造跨学科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图书馆,建设创新文化平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双创人才培养平台。三是改革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础与优势,面向在校生及周边高校大学生,致力于形成“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四创融合,以“创”为核心和灵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2)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流动机制
  一是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制定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学分转化、转专业优先权以及休学创业等政策,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二是鼓励双创人才双向流动。遵循“走出去、请进来”指导方针,形成创新创业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鼓励师生依托学校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师生到地方园区、企业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注重师生创业创新成果对社会的贡献和产生的价值,落实科研人员离岗创新创业政策,充分激活双创主体活力。[4]三是注重双创人才引进。在人才引进时,注重考察创新创业素质。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知名校外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创投导师”承担创业创新指导工作。
  2、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1)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一是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一支专业素养水平高、协调指导能力强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团队,加强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提供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指导。
  二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平台,重点吸引和凝聚一批有丰富创新创业指导经验、有一定学术基础的产业教授、专家学者和校外企业家来校担任创新创业讲师,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和业务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由知名企业家、校友、创新创业明星和创业培训专家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按照创新创业导师专业特长、服务领域等分类纳入学校创新创业导师资源库,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精细化”的指导和帮扶。
  (2)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一是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院。结合学院专业特点,通过不断探索和连续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院,形成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品牌,推动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
  二是完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拔和培育机制。通过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等形式选拔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完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项目流转机制,鼓励教师将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创新项目与创业项目的培育衔接、推介与孵化联动,促进科研专利向大学生创业项目及时转化和毕业学生创业项目的流转,形成市场化的大学生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三是推进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库和项目库,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网络体系,构建“一站式”服务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等融合式服务模式,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在线学习、创新创业门诊、项目展示、资源对接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引导、孵化和培育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
  三、结语
  综上,只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注重创新创业思想灌输,建设成为高素质双创人才培养基地,才能真正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佳丽,侯方勇.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2):110-112.
  [2]刘超.基于史密斯模型的青岛市高校“双创”政策执行研究[D].青岛大学,2020.
  [3]周学铁,秦俊华.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教育评论,2017(11):76-79.
  [4]孔伟金,于永明.青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2017,5(06):8-11+54.
  作者简介:杨舒馨,女,(1993-),汉族,江苏常州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双创教育。
其他文献
目前,住院病人使用的大便器都是用手刷洗,集中消毒.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带来极大不便.现在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也愈来愈被重视,为了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我们研制了电脑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外形如图1。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基地,不仅要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还应当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为其今后的就业发展提供助力。高职院校以思政育人为基础理念,全面培養学生的职业素养,并在教学期间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共同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就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发展路径为主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职业素养
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需要同时采血和静脉输液的病人,反复穿刺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我们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头可解决同时采血和静脉输液时需反复穿刺的问题,介绍如下。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旅游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基于这种社会环境,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对此,必须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灵活应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打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双方共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
临床上滴药法是将药物滴注入某些体腔内产生疗效的给药方法.眼部滴药法是用滴管或眼药滴瓶将药液滴入结膜囊,以达到杀菌、收敛、消炎、麻醉、散瞳、缩瞳等治疗或诊断作用。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专业技能,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几年后,必须具备本专业的专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日常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完全实现的,而需要更多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本文以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数字影音处理课程为例,对教学诊断与改进进行研究,开展适合该门课程的新方法、新理念,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字影音处理;教学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越來越广泛。结合初中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标准,“人机对话”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最为常见,并且起到的效果也最好。“人机对话”就是让学生用电脑、笔记本、平板等设备进行模拟沟通交流,在对话交流中对学生的口语发音和适用场景进行矫正,从而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结合人机对话在初中英语听说训练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amilial fatal isomnia,FFI)是世界上第3大遗传性朊蛋白病,与当前在全世界蔓延的疯牛病同属于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FFI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神经科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为每年百万分之一.自Lugaresi和Medori等[1]1986于意大利发现第1例FFI患者以来,迄今世界范围文献报道约有27个家系57例患者.国内仅2004年报道1例患者,我院于2
摘要:当今的新时代,幼儿教育到了智能化、现代化的教学阶段,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幼儿教育教学也必将是大势所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拓展到整个园所中去,包括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家园共育等。首先叙述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及意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家园共育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幼儿阶段是素质教育的起步阶段,能
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消毒供应中心,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其业务也与医院临床各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消毒灭菌的集中场所,是无菌物品周转的物流中心,是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1].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05年3月启动消毒供应中心创建工作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6年9月通过了省卫生厅的验收,创建工作也赢得了验收组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