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的生产当中就包涵了这一环节,生产包括艺术品的诞生和艺术家的产生,在中国,艺术家的诞生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工坊式的教育,就是师傅带徒弟的一种,另一种就是官方性的教育机构。但是在中国,西方造型艺术的门类传入中国较晚,在18世纪时期才开始有西方艺术流派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因此在中国的艺术市场发展当中,艺术政治具有滞后性。
关键词:体制;艺术;教育
一、艺术机构与制度
在艺术品诞生之后,艺术市场开始慢慢的活跃起来,在艺术品的交易当中,艺术家的诞生就首先需要靠教育制度。
在目前学院派的艺术教育模式下,艺术成为一种特定的模式进行发展,在后来经济主义的驱动下,美术学院开始变成了实用型,成为前卫主义的代表。艺术机构开始纷纷建立,公共艺术教育机制的组成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动机。第一个是大学和中小学艺术机制的建立,这个为中国的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基础,从艺术创作者本身出发,从源头解决艺术创作问题。这种基础性的教育虽然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的,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还是有必要的,从小提高艺术的审美情趣,不仅从艺术专业上培养后备力量,也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氛围,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教育,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在目前的社会中,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不完善,需要更多的艺术机构去管理。因此公共艺术教育体制也成为艺术机制中的一部分。在公共教育机制当中,最主要的是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展览馆等公共管理设施,在这些机制下,代表着国家的政治性和强制性的阶级意志,这往往也是国家一个经济文化实力的综合表现。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当中,首先最主要的是中国版画家协会,这是在全国版画界中最具有权威性的代表。在版画艺术市场的流通中,借助媒介——展览,这无疑成为艺术市场中另一种无形的手。在商业赞助中,具有公益性国家的赞助也有商业性的社会性赞助,赞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职业艺术家为了谋取金钱上的利益,迎合艺术市场中流通比较快的商业画,这种艺术上的偏差导致一些艺术家开始走向了创作的误区。在艺术收藏当中,具有三个阶段:一是所有艺术不能移动的阶段;二是卷轴画和架上绘画出现的阶段;第三个是后现代以来,艺术对博物馆的反动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当中,艺术的不能移动纸箱的是艺术创作的图像依附在某个具体的环境或基础上,当代语境与其他的支撑理论不能相融合,当然装饰的艺术是可以移动,但这是局部的移动而不是整体的移动,艺术品必须附加在某个对象上。第二个架上绘画的出现,是整个艺术机制建立的动力驱使,推动了艺术品的收藏,因而,展览馆和美术馆等相继建立并逐步的完善。第三个后现代艺术的反动,是当代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自然展现,重建艺术与自然相联系,不断的在建造艺术体系当中还要回归原来的历史,从而重新创造学术观念和艺术思想,使川渝地区的版画艺术能够与国际艺术市场接轨,使艺术机构依附于画作。
二、川渝版画中的艺术形态
“形态”这一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艺术机制下,艺术家创作的动机和创作思想在艺术作品中凝结出来,这就体现了艺术家创作意识形态,在艺术教育当中,艺术形态是不能与艺术家相分离的,进一步说,艺术制度是跟社会形态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就是说在艺术市场当中,赞助制度、艺术机构以及社会结构都是一体化的,有什么社会结构就会有什么艺术机制,艺术家在其艺术机制条件下创作出来的作品的艺术形态也就具有确定性。社会形态虽然是以经济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但同时也是一种权利的分配方式。
在川渝地区的版画艺术当中,主要以黑白木刻为主。艺术家从事版画艺术创作,主要的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建国前期,版画艺术家为歌颂传统的乡土农民以及抗日战争做创作。二是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时期,川渝地区的版画艺术家在党的号召下,艺术形态开始依附于政治形态,在政治形态的要求下,基本上所有的艺术家开始放弃自己的创作艺术形态,追求政治下的官方艺术,这一时期的艺术形态无疑就是失败的。三是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形态的的开明化,川渝版画在压抑很久的政治艺术之后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形态,官方艺术机构的恢复,特别是八五艺术思潮之后对川渝版画艺术极大的刺激,版画家开始在大量的吸收国外版画艺術体系,融入本土的艺术创作之后,开始在当代语境下创作版画当代艺术作品,而在这一时期,其艺术形态才得到了艺术的觉醒。
虽然川渝版画在这一段时间的艺术形态发展很好,但由于时间发展较短,艺术机制的不成熟,川渝当代艺术版画还需要将长期的处在这个转型的阶段当中。
三、川渝版画艺术中变革的探索
传统艺术黑白木刻的当代语境下,主要的艺术变革有两次。
第一次艺术语言的变革时间是二十世纪中期,在这段时间中,艺术市场机制开始初步的建立,美术馆、博物馆开始在艺术市场上起到了收藏、展览,引导艺术创作。这次艺术语言的变革最主要的是艺术家的身份的独立和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碰撞。在这前期,艺术家的前身是工匠,虽然在从事了艺术的创作之后,符合了艺术创作的要素,但是艺术家的身份仍然只是一个画家或者画师,只是成为艺术创作的工具。在这其间,从事川渝黑白木刻创作的青年艺术家们却发生了绘画语言的第一次变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新黑白木刻诞生之后,鲁迅开始引进西方的版画艺术流派,并且在四川地区办画展,始在川渝地区并没有扎根的黑白木刻版画融入了西方版画艺术。
还有一方面是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变革,在这段时间中,艺术与政治违背了美学中所规定的美学关系,而驱使艺术为政治服务,成为政治的代言人,这种转变也是此次艺术语言中的一方面,也因此给版画的艺术创作的影响也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在数量上极大的推动了川渝版画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创作语言的限制,导致了川渝版画与世界市场的接轨步伐的拖延。
第二次艺术语言的变革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一次艺术语言中,由于政治的开明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计划,使得艺术与政治的地位再一次的成为合作关系。八五艺术思潮的爆发,川渝版画艺术家开始深切的认识到传统艺术与西方版画体系中的健在关系,取其精华,与本土艺术相结合,使得黑白木刻版画能够不断的壮大。
【参考文献】
[1]袁艳.论当代版画创作中自我精神的表达[D].南京艺术学院,2010.
[2]张海萍.新媒体艺术手段在当代版画创作中的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彬(1991.12-),男,汉,河南省新蔡县人,四川美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策划与管理。
关键词:体制;艺术;教育
一、艺术机构与制度
在艺术品诞生之后,艺术市场开始慢慢的活跃起来,在艺术品的交易当中,艺术家的诞生就首先需要靠教育制度。
在目前学院派的艺术教育模式下,艺术成为一种特定的模式进行发展,在后来经济主义的驱动下,美术学院开始变成了实用型,成为前卫主义的代表。艺术机构开始纷纷建立,公共艺术教育机制的组成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动机。第一个是大学和中小学艺术机制的建立,这个为中国的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基础,从艺术创作者本身出发,从源头解决艺术创作问题。这种基础性的教育虽然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的,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还是有必要的,从小提高艺术的审美情趣,不仅从艺术专业上培养后备力量,也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氛围,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教育,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在目前的社会中,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不完善,需要更多的艺术机构去管理。因此公共艺术教育体制也成为艺术机制中的一部分。在公共教育机制当中,最主要的是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展览馆等公共管理设施,在这些机制下,代表着国家的政治性和强制性的阶级意志,这往往也是国家一个经济文化实力的综合表现。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当中,首先最主要的是中国版画家协会,这是在全国版画界中最具有权威性的代表。在版画艺术市场的流通中,借助媒介——展览,这无疑成为艺术市场中另一种无形的手。在商业赞助中,具有公益性国家的赞助也有商业性的社会性赞助,赞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职业艺术家为了谋取金钱上的利益,迎合艺术市场中流通比较快的商业画,这种艺术上的偏差导致一些艺术家开始走向了创作的误区。在艺术收藏当中,具有三个阶段:一是所有艺术不能移动的阶段;二是卷轴画和架上绘画出现的阶段;第三个是后现代以来,艺术对博物馆的反动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当中,艺术的不能移动纸箱的是艺术创作的图像依附在某个具体的环境或基础上,当代语境与其他的支撑理论不能相融合,当然装饰的艺术是可以移动,但这是局部的移动而不是整体的移动,艺术品必须附加在某个对象上。第二个架上绘画的出现,是整个艺术机制建立的动力驱使,推动了艺术品的收藏,因而,展览馆和美术馆等相继建立并逐步的完善。第三个后现代艺术的反动,是当代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自然展现,重建艺术与自然相联系,不断的在建造艺术体系当中还要回归原来的历史,从而重新创造学术观念和艺术思想,使川渝地区的版画艺术能够与国际艺术市场接轨,使艺术机构依附于画作。
二、川渝版画中的艺术形态
“形态”这一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艺术机制下,艺术家创作的动机和创作思想在艺术作品中凝结出来,这就体现了艺术家创作意识形态,在艺术教育当中,艺术形态是不能与艺术家相分离的,进一步说,艺术制度是跟社会形态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就是说在艺术市场当中,赞助制度、艺术机构以及社会结构都是一体化的,有什么社会结构就会有什么艺术机制,艺术家在其艺术机制条件下创作出来的作品的艺术形态也就具有确定性。社会形态虽然是以经济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但同时也是一种权利的分配方式。
在川渝地区的版画艺术当中,主要以黑白木刻为主。艺术家从事版画艺术创作,主要的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建国前期,版画艺术家为歌颂传统的乡土农民以及抗日战争做创作。二是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时期,川渝地区的版画艺术家在党的号召下,艺术形态开始依附于政治形态,在政治形态的要求下,基本上所有的艺术家开始放弃自己的创作艺术形态,追求政治下的官方艺术,这一时期的艺术形态无疑就是失败的。三是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形态的的开明化,川渝版画在压抑很久的政治艺术之后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形态,官方艺术机构的恢复,特别是八五艺术思潮之后对川渝版画艺术极大的刺激,版画家开始在大量的吸收国外版画艺術体系,融入本土的艺术创作之后,开始在当代语境下创作版画当代艺术作品,而在这一时期,其艺术形态才得到了艺术的觉醒。
虽然川渝版画在这一段时间的艺术形态发展很好,但由于时间发展较短,艺术机制的不成熟,川渝当代艺术版画还需要将长期的处在这个转型的阶段当中。
三、川渝版画艺术中变革的探索
传统艺术黑白木刻的当代语境下,主要的艺术变革有两次。
第一次艺术语言的变革时间是二十世纪中期,在这段时间中,艺术市场机制开始初步的建立,美术馆、博物馆开始在艺术市场上起到了收藏、展览,引导艺术创作。这次艺术语言的变革最主要的是艺术家的身份的独立和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碰撞。在这前期,艺术家的前身是工匠,虽然在从事了艺术的创作之后,符合了艺术创作的要素,但是艺术家的身份仍然只是一个画家或者画师,只是成为艺术创作的工具。在这其间,从事川渝黑白木刻创作的青年艺术家们却发生了绘画语言的第一次变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新黑白木刻诞生之后,鲁迅开始引进西方的版画艺术流派,并且在四川地区办画展,始在川渝地区并没有扎根的黑白木刻版画融入了西方版画艺术。
还有一方面是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变革,在这段时间中,艺术与政治违背了美学中所规定的美学关系,而驱使艺术为政治服务,成为政治的代言人,这种转变也是此次艺术语言中的一方面,也因此给版画的艺术创作的影响也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在数量上极大的推动了川渝版画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创作语言的限制,导致了川渝版画与世界市场的接轨步伐的拖延。
第二次艺术语言的变革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一次艺术语言中,由于政治的开明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计划,使得艺术与政治的地位再一次的成为合作关系。八五艺术思潮的爆发,川渝版画艺术家开始深切的认识到传统艺术与西方版画体系中的健在关系,取其精华,与本土艺术相结合,使得黑白木刻版画能够不断的壮大。
【参考文献】
[1]袁艳.论当代版画创作中自我精神的表达[D].南京艺术学院,2010.
[2]张海萍.新媒体艺术手段在当代版画创作中的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彬(1991.12-),男,汉,河南省新蔡县人,四川美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策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