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本地区历史学科中考实行开卷考试,题目更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难度提高。面对开卷考试的新形式,复习课应该怎样上,如何在短时间内对历史课本进行全面的复习,使学生理清头绪、掌握众多内容、提高考试成绩,是中考复习阶段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好的复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认为,中考复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工作开始前,做好详细的、周密的复习计划,做到复习的时间、内容、方法手段的落实,并在制定计划时做好以下工作。
1、掌握中考要求的基本内容。中考考纲要求是历史复习的主要依据,必须认真研究考试内容,领会其精神,把握其思路与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
3、全盘规划,全面把握。制定复习计划时,要考虑到复习方法的选择。
二、正确选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好的复习方法是整个复习工作的重中之重。
1、重视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能力
在全面进入复习阶段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全面复习,充分掌握史实,打好基础。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教科书逐册、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但是,要注意这不是上新课,也就是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和空间概念明确;语言精炼,做到画龙点睛;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包括提纲和图表),增强语言的叙述性和直观性,重视历史知识的整体性。
如:在复习“中国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时,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组建革命团体: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2)1900年宣传革命思想;(3)领导各地武装起义;(4)1912年1月建立中华民国;(5)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重要事件看书,反复琢磨教材,消化吸收,逐步深化。总之,在这个复习当中,要重视基础知识,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要注意课本中的名言名句、人物图片和历史事件图片等。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都应做到人人过关——不熟练掌握基础史实,必在答题时手忙脚乱。经验表明,考试成功的往往是基本功扎实、史实清楚的学生。
2、综合知识,归类知识,“纵横”联系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复习,是为下一步的复习打基础。为了把知识学活,第二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比较对照,辨其异同,“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2005年中考列举题、材料题和问答题共占了30分,主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开卷考试有许多题不可能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综合,若不注意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就很难适应中考的要求。因此,只有充实基础,全面掌握历史课本知识,再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才能具有中考应变的能力。在这个复习阶段中,要在全面复习历史教材的前提下,重视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这就要求师生双边活动,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把知识“横”向地联系,就是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或比较,如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从背景、内容、性质、后果等方面来比较。又如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开辟新航路,可从目的、规模、时间、影响四个方面去寻找其不同之处。复习中国的抗日战争就要把它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起联系比较。近代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可归类为:1640年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至1861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59年至1861年意大利统一战争;1861年至1865年美国内战;1864年至1871年德意志统一战争;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再如将1861年发生的中外大事串联,则有美国内战的爆发、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中国总理衙门的建立及洋务运动的开始等等,将1921年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串联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等。另一方面,历史上每一事件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基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纵”的联系。如:中国近现代史中有关台湾问题的形成,其线索就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①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②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1945年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一致强调日本必须将其窃取的中国台湾、澎湖列岛无条件归还中国;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挠解放军解放台湾;⑤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⑥目前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活动,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与前后相承的,有其内在联系,纵横串联十分重要,既可以巩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又可以加深对知识全貌和实质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答题能力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开卷考试该如何考?许多学生无所适从。对于学生的答题能力,在复习的后阶段中,要根据中考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中考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我们要重视研究其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并从中探索出一定的解题规律,以便考出更好的成绩。面对各种题型,要学会审题,审题的过程是仔细阅读和分析题目、准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的思考过程,是答好题目的关键。审题时首先要审题型,明确题目作答的方式与方法;其次要审题目的结构,找出问题的答题方式语、限制语、中心词等;第三要审清侧重点和难点,若是材料题要认真审清材料,找出基本观点。如列举汉高祖恢复社会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审题时就要弄清限制项是“汉高祖”,中心项是“恢复社会经济”,求答题是“措施”。只有正确理解了题目要求,才能答出正确的答案。平时练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练习和理解练习两大部分。前者采用选择、材料分析、列举等题型;后者采用对比、归纳、叙述、简答等题型。如对林则徐、孙中山、陈独秀、林肯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近现代史中有关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的总结,对工业革命的因果分析,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对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的异同进行比较,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和比较两个事件异同的能力。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
4、要注意对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
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中考中又常考到的知识。有些知识隐形在目录和标题中。如复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些知识隐形在图片中,如2005年中考题——漫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就要求学生知道这幅漫画反映了大跃进时的“浮夸风”现象,又如中国近代史教材中的“时局图”则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现实,要求学生了解图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被瓜分的程度和危害性。由此可见,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我消化
在全面复习中,学生有一个知识消化的过程,教师不能包办,应更多地从复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大量地复习工作得由学生去完成,这点至关重要。如基础知识的复习阶段,对课本的熟悉,只能让学生自己去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答题能力的提高,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多练习来完成。但学生的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有的教师的复习工作就是搞题海战术,企图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完成任务,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越复习越糊涂,达不到复习的效果。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转变这种思路和做法,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前面所讲的手段进行复习。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复习应该紧扣中考说明要求,扎实基础,以课本为主,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读书,要融会贯通历史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们在今后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工作开始前,做好详细的、周密的复习计划,做到复习的时间、内容、方法手段的落实,并在制定计划时做好以下工作。
1、掌握中考要求的基本内容。中考考纲要求是历史复习的主要依据,必须认真研究考试内容,领会其精神,把握其思路与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
3、全盘规划,全面把握。制定复习计划时,要考虑到复习方法的选择。
二、正确选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好的复习方法是整个复习工作的重中之重。
1、重视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能力
在全面进入复习阶段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全面复习,充分掌握史实,打好基础。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教科书逐册、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但是,要注意这不是上新课,也就是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和空间概念明确;语言精炼,做到画龙点睛;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包括提纲和图表),增强语言的叙述性和直观性,重视历史知识的整体性。
如:在复习“中国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时,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组建革命团体: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2)1900年宣传革命思想;(3)领导各地武装起义;(4)1912年1月建立中华民国;(5)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重要事件看书,反复琢磨教材,消化吸收,逐步深化。总之,在这个复习当中,要重视基础知识,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要注意课本中的名言名句、人物图片和历史事件图片等。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都应做到人人过关——不熟练掌握基础史实,必在答题时手忙脚乱。经验表明,考试成功的往往是基本功扎实、史实清楚的学生。
2、综合知识,归类知识,“纵横”联系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复习,是为下一步的复习打基础。为了把知识学活,第二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比较对照,辨其异同,“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2005年中考列举题、材料题和问答题共占了30分,主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开卷考试有许多题不可能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综合,若不注意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就很难适应中考的要求。因此,只有充实基础,全面掌握历史课本知识,再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才能具有中考应变的能力。在这个复习阶段中,要在全面复习历史教材的前提下,重视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这就要求师生双边活动,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把知识“横”向地联系,就是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或比较,如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从背景、内容、性质、后果等方面来比较。又如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开辟新航路,可从目的、规模、时间、影响四个方面去寻找其不同之处。复习中国的抗日战争就要把它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起联系比较。近代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可归类为:1640年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至1861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59年至1861年意大利统一战争;1861年至1865年美国内战;1864年至1871年德意志统一战争;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再如将1861年发生的中外大事串联,则有美国内战的爆发、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中国总理衙门的建立及洋务运动的开始等等,将1921年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串联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等。另一方面,历史上每一事件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基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纵”的联系。如:中国近现代史中有关台湾问题的形成,其线索就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①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②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1945年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一致强调日本必须将其窃取的中国台湾、澎湖列岛无条件归还中国;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挠解放军解放台湾;⑤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⑥目前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活动,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与前后相承的,有其内在联系,纵横串联十分重要,既可以巩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又可以加深对知识全貌和实质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答题能力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开卷考试该如何考?许多学生无所适从。对于学生的答题能力,在复习的后阶段中,要根据中考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中考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我们要重视研究其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并从中探索出一定的解题规律,以便考出更好的成绩。面对各种题型,要学会审题,审题的过程是仔细阅读和分析题目、准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的思考过程,是答好题目的关键。审题时首先要审题型,明确题目作答的方式与方法;其次要审题目的结构,找出问题的答题方式语、限制语、中心词等;第三要审清侧重点和难点,若是材料题要认真审清材料,找出基本观点。如列举汉高祖恢复社会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审题时就要弄清限制项是“汉高祖”,中心项是“恢复社会经济”,求答题是“措施”。只有正确理解了题目要求,才能答出正确的答案。平时练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练习和理解练习两大部分。前者采用选择、材料分析、列举等题型;后者采用对比、归纳、叙述、简答等题型。如对林则徐、孙中山、陈独秀、林肯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近现代史中有关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的总结,对工业革命的因果分析,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对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的异同进行比较,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和比较两个事件异同的能力。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
4、要注意对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
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中考中又常考到的知识。有些知识隐形在目录和标题中。如复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些知识隐形在图片中,如2005年中考题——漫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就要求学生知道这幅漫画反映了大跃进时的“浮夸风”现象,又如中国近代史教材中的“时局图”则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现实,要求学生了解图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被瓜分的程度和危害性。由此可见,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我消化
在全面复习中,学生有一个知识消化的过程,教师不能包办,应更多地从复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大量地复习工作得由学生去完成,这点至关重要。如基础知识的复习阶段,对课本的熟悉,只能让学生自己去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答题能力的提高,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多练习来完成。但学生的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有的教师的复习工作就是搞题海战术,企图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完成任务,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越复习越糊涂,达不到复习的效果。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转变这种思路和做法,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前面所讲的手段进行复习。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复习应该紧扣中考说明要求,扎实基础,以课本为主,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读书,要融会贯通历史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们在今后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