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通过推进“史料实证”教学模式,加深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深度,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提升历史学科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现代高中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对史料信息分析和鉴别的学习水平,进而实现对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培养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文章以统编版历史教材为例,探究了史料实证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歷史教学;史料实证;统编版
无论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高考角度进行分析,都需要学生具有突出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史料是历史学科特有的内容,通过史料实证教学方法,着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符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不再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更多的希望学生可以掌握如何运用史料去探索历史的奥秘,拉近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而完成历史知识的重现。
一、史料实证对于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直以来,高中生的历史学习主要集中在历史书上,但历史书上所记载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相对偏少,无法满足新时期高中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甚至会影响学生与历史的沟通。通过史料实证,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感悟历史、还原历史,尽可能通过自主探究与分析,正确还原历史的原来面貌,这对于提高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有着积极意义。此外,在史料实证教学模式中,高中生的历史学习严谨性和规范性更加明显,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完成历史知识的分析与利用,这样便促进高中生“玩转历史”,增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二、史料实证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与教学目标的融合
要想真正做好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史料实证的应用,甚至个别教师为了突出史料实证的价值,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量进行史料实证。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给了史料实证更多探索空间,但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未能与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比较好的呼应,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目标变得模糊,不仅影响了学生注意力,也让学生感觉历史学习变得“分身乏术”。为此,教师应当增强史料实证和教学目标的相互融合。
例如,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保证符合教训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精简史料实证的学习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各个地区遗址展现的不同地域文明”实证“中华文明的起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早期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基本特征,进而让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演变史有更为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二)深度挖掘历史教材史料
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教学来说,教师并不一定需要脱离课本寻找更多新的历史资料,只要教师能够在现有的历史知识基础上,实现对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的深度挖掘,就可以满足新课改提出的历史教学要求。当前的历史书本中包含大量史料,不仅体现在历史课文中,在很多“探究与拓展”内容中,都出现了非常丰富的史料。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以书本中出现的史料为基础,深度挖掘每一类史料内容。
例如,在进行《两次鸦片战争》一课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找到一些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史料,围绕书本中的图片,比如,“林则徐像”“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签署图”等内容,找到有利用价值的延伸性史料内容,补充和完善课本中的知识,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量,还能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三)构建史料实证教学情境
教师必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化落实自主性教育内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意识与能力,实现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视频历史资料;也可以通过提出情境性探究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欲望。比如,在《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先为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尝试自主画出全球航路图;随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课件,一步一步完成全球航路内容的填充”。再让学生以历史背景和航路路线为基础,阐述是否支持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并明确指出有哪些理由、有哪些史料支持哥伦布的向西航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让学生更加深刻掌握这部分历史知识。
三、结语
史料实证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需要在讲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开展史料实证教育教学活动。广大一线高中历史教师更应当加强对历史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优化教学理念,突出史料力证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历史知识掌握量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协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开阔现代高中生历史视野,确保高中生具有“鉴史、辨史”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邢小磊.“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地——口述史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20(27):95-96.
[2]莫程龙.试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3):26-27.
本文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互联网”时代下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GZLS2020-411。
关键词:高中历史;歷史教学;史料实证;统编版
无论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高考角度进行分析,都需要学生具有突出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史料是历史学科特有的内容,通过史料实证教学方法,着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符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不再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更多的希望学生可以掌握如何运用史料去探索历史的奥秘,拉近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而完成历史知识的重现。
一、史料实证对于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直以来,高中生的历史学习主要集中在历史书上,但历史书上所记载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相对偏少,无法满足新时期高中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甚至会影响学生与历史的沟通。通过史料实证,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感悟历史、还原历史,尽可能通过自主探究与分析,正确还原历史的原来面貌,这对于提高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有着积极意义。此外,在史料实证教学模式中,高中生的历史学习严谨性和规范性更加明显,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完成历史知识的分析与利用,这样便促进高中生“玩转历史”,增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二、史料实证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与教学目标的融合
要想真正做好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史料实证的应用,甚至个别教师为了突出史料实证的价值,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量进行史料实证。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给了史料实证更多探索空间,但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未能与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比较好的呼应,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目标变得模糊,不仅影响了学生注意力,也让学生感觉历史学习变得“分身乏术”。为此,教师应当增强史料实证和教学目标的相互融合。
例如,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保证符合教训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精简史料实证的学习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各个地区遗址展现的不同地域文明”实证“中华文明的起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早期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基本特征,进而让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演变史有更为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二)深度挖掘历史教材史料
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教学来说,教师并不一定需要脱离课本寻找更多新的历史资料,只要教师能够在现有的历史知识基础上,实现对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的深度挖掘,就可以满足新课改提出的历史教学要求。当前的历史书本中包含大量史料,不仅体现在历史课文中,在很多“探究与拓展”内容中,都出现了非常丰富的史料。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以书本中出现的史料为基础,深度挖掘每一类史料内容。
例如,在进行《两次鸦片战争》一课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找到一些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史料,围绕书本中的图片,比如,“林则徐像”“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签署图”等内容,找到有利用价值的延伸性史料内容,补充和完善课本中的知识,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量,还能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三)构建史料实证教学情境
教师必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化落实自主性教育内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意识与能力,实现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视频历史资料;也可以通过提出情境性探究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欲望。比如,在《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先为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尝试自主画出全球航路图;随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课件,一步一步完成全球航路内容的填充”。再让学生以历史背景和航路路线为基础,阐述是否支持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并明确指出有哪些理由、有哪些史料支持哥伦布的向西航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让学生更加深刻掌握这部分历史知识。
三、结语
史料实证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需要在讲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开展史料实证教育教学活动。广大一线高中历史教师更应当加强对历史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优化教学理念,突出史料力证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历史知识掌握量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协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开阔现代高中生历史视野,确保高中生具有“鉴史、辨史”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邢小磊.“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地——口述史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20(27):95-96.
[2]莫程龙.试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3):26-27.
本文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互联网”时代下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GZLS20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