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似是而非的急腹症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腹症是指由腹部外科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需做外科处理(手术或剖腹探查)。但有些内科疾病亦可引起急性腹痛,酷似外科急腹症,容易误诊。因两者处理原则不同,若把内科病当作外科急腹症错误开刀,必将造成不良后果。此种情况临床上常有发生,应提高警惕。
  带状疱疹 本病病变如侵犯了支配腹壁的肋间神经,则可出现剧烈上腹痛,并有腹肌紧张和压痛,特别是在带状疱疹出现前,很易和外科急腹症混淆。
  本病一般不发热,无恶心、呕吐,白细胞数不增高,肌紧张和压痛不只局限于腹部,在病变侵犯的肋间神经走行区域也存在,上述特点与外科急腹症不同,需注意鉴别。
  基底部肺炎笔者曾遇到一急性上腹剧痛病人,凶以前有溃疡病史,怀疑是胃穿孔决定剖腹探查。病人上手术台前咯血痰一口(在此之前病人无呼吸道症状),我们才想到腹痛可能是肺部疾病所致。后拍片证实为右下肺炎,经消炎治疗,肺炎治愈,腹痛消失。
  这表明,如怀疑外科急腹症时做全面体检(包括胸部透视或摄片)是何等重要。肺炎发病24小时内肺部可无阴影,对可疑病人虽放射线检查肺部阴性,也应做动态观察,以免漏诊或误诊。
  急性心肌梗死据资料统计,约8%的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可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剧痛,并伴恶心、呕吐、腹肌紧张和腹部压痛,以致误诊为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或急性胰腺炎等。
  鉴别要点是,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绞痛史,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梗死的特殊图形(早期心电图亦可正常,如连续追踪检查,则可出现心梗的典型波形)。
  肠道蛔虫症 肠道内蛔虫太多可引起腹部剧痛,笔者曾遇到过一腹痛剧烈病人,疑为急腹症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结肠内有大量蛔虫聚集成团形成肠梗阻,竞取出大小蛔虫700多条,尔后腹痛消失。
  本病患者大便中可发现蛔虫卵,既往曾有间断性急腹痛和排蛔虫史,可与急腹症区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病因水电解质紊乱造成的肌肉痉挛,也可发生阵发性腹部剧痛,并可伴恶心、呕吐、腹肌紧张和腹部压痛。有人统计114例病人,其中11例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和肠梗阻等病,误诊率为10%。
  鉴别要点是,本病病人既往有糖尿病史,血糖增高,尿糖、酮体呈强阳性,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降低:外科急腹症则无上述现象。另外,酮症酸中毒先呕吐后腹痛,外科急腹症则先腹痛后呕吐,或腹痛、呕吐同时发生。
  腹型过敏性紫癜 本病腹绞痛常突然发作,并伴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极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而施行手术。
  以下特点可与外科急腹症鉴别:本病常有服药物(氯霉素、磺胺等)、食鱼虾蟹和对花粉过敏史,且体征(腹肌紧张)不如症状(腹痛)明显,并有血中嗜酸性细胞增多,自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等,外科急腹症则无上述现象。
  慢性铅中毒 突发阵发性腹痛,每隔几分钟至数小时发作一次,可延续数天至数周,常伴呕吐吐,酷似外科急腹症。
  以下特点可与急腹症鉴别:①有与铅长期接触史。②牙龈出现铅线。③皮肤、黏膜苍白。④腹部平坦、柔软,无固定压痛点。⑤24小时尿铅检出量超过0.08毫克/升。⑥每百万个红细胞中,点彩红细胞数超过300个。
  急性铊中毒 急性腹痛情况大致同慢性铅中毒。与急腹症的鉴别,主要是有误食铊盐史。铊盐多为毒鼠剂,如不注意有可能误服。
  脂膜炎 本病部分病例可累及内脏,如病变侵犯肠系膜,临床上可有急性腹痛,局部有压痛和包块,并有恶心和呕吐,很像是外科急腹症。
  但有以下特点与急腹症不同:①有反复发生和消失的皮下结节和片块。②每次发生,持续一段时间后消失,以后又再次发生,反复进行。③皮损发生时有高热。④皮损局部活检,病理学上有该病的特征。
  
  (编辑 樊明)
其他文献
记得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里根在任美国总统时,有好事记者问他长寿的秘诀,里根不假思索地说:“少吃盐”谁知这一“脱口秀”竟引来了当地盐商的反对,里根的“食盐风波”一时被闹得沸
省科学研究所的桂先生年事已高,近日为完成一项科研项目,日以继夜的加班加点。由于过度劳累,致使他时感疲惫,精神欠佳。昨晚睡前还谈笑风生,深夜3点许,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拉稀,且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四肢湿凉。家人立即驱车送往附近医院,医生检查发现病人有心率快、血压低等循环衰竭表现,随即查了心电图,结果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急诊科医生的及时抢救下,才转危为安。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
据资料统计,2000年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中国在本世纪内是世界上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将从现在的1.3亿逐渐增加到4亿以上。而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在这类疾病的患者中50%以上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不良情绪、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因此,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入手,可大大减少患此类疾病的老年人数。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老年朋友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