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生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文言文生态阅读课堂实践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1]。课例着重于打破文言文生态阅读教学常规,探究生态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生态阅读;教学设计
生态阅读课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创建自由和谐、轻松愉悦的生态阅读课堂。笔者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为例,探究生态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置适合学生学业基础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目标
根据所授课班级183班学生的特点,笔者在《陋室铭》这篇文言文生态阅读教学设计中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读通课文。(重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诵读能力。(重点)
3.情感、态度:理解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提高生活雅趣,增强个人魅力。(难点)
二、依据学情分析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法设计教学
笔者所授课班级183班有59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31人。通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已产生一定的学习热情,已养成一些良好习惯,学习目标性较强。在本课文言文教学中,笔者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的教学法设计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中诵读,多读多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提高生活雅趣,增强个人魅力。
三、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方式,创新文言文生态阅读教学,轻松掌控生态阅读教学过程
1.旧诗导新课。“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刘禹锡的诗,还记得是哪一首吗?(《秋词》)同学们还能把这首诗背出来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短文,看看表达的情感是不是一样。”
2.展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3.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搜集到的《陋室铭》写作背景。
4.二读课文。
(1)一读识字音,知节奏(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一遍)。
(2)二读通文义,品感情(学生代表朗读自己所喜欢的内容)。
5.解字说文(随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解释画线字意义。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③惟吾德馨;④苔痕上阶绿;⑤无丝竹之乱耳;⑥无案牍之劳形;⑦何陋之有。
(2)翻译句子。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请学生代表分别用国语、方言接龙翻译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2国语,3方言)。
6.“思”——自主提疑。
(1)各小组把预习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展台展示。
①文章开头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文章的中心句?
②翻译句子。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文末“孔子云:何陋之有”言外之意是陋室不陋,请问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体现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交友观是否很好?
⑤“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为什么?
⑥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⑦本文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作者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⑧作者身居陋室却不嫌弃其简陋,并居于陋室使生活充满情趣,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作者这种处世之道?
(2)教师方法指导。各小组可以从主题探讨、写作背景、写作特色、重点字词、易错词句、难句翻译来捕捉考点提议。(提疑思维导向:训练学生捕捉中考考点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7.“议”——合作交流(约10分钟)。小组讨论,寻找方法,解决提疑问题,全班分享(一组回答一个问题)。
8.“展”——拓展延伸(约15分钟)。能力训练。片段作文写作: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托“明月”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1)学生课堂写作训练;(2)小组交流,选出代表佳作,全班分享(五篇)。
9.总结课堂,加深情感熏陶。《陋室铭》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间陋室。当我们身处失败、遭到误解、诽谤等人生低潮时,只要永保“德馨”,则心不陋,室更不陋!我们的人生,自然就有了一份儒雅和洒脱!
10.反思教学,不断提升。《陋室铭》这篇短文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笔者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的教学法设计教学。在学生理清重点字词句的基础上,请学生使用本地特色方言疏通文义,然后自主提疑,合作交流,完成對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的理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内心发出学习作者的优秀品质,提高生活雅趣,增强个人魅力的意愿。最后通过拓展延伸——“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托‘明月’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
总之,本节课笔者利用本地特色方言疏通文义,通过读、思、议、展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提疑、解疑、答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自由、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考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没能在课堂上展示更多学生的佳作。
【参考文献】
[1] 赵珍.初中文言文教学品味的提升策略[J] .中国农村教育,2019(15):125.
[2] 郑冬前.文言文教学的阅读情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5):52-53,81.
【关键词】文言文;生态阅读;教学设计
生态阅读课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创建自由和谐、轻松愉悦的生态阅读课堂。笔者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为例,探究生态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置适合学生学业基础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目标
根据所授课班级183班学生的特点,笔者在《陋室铭》这篇文言文生态阅读教学设计中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读通课文。(重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诵读能力。(重点)
3.情感、态度:理解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提高生活雅趣,增强个人魅力。(难点)
二、依据学情分析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法设计教学
笔者所授课班级183班有59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31人。通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已产生一定的学习热情,已养成一些良好习惯,学习目标性较强。在本课文言文教学中,笔者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的教学法设计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中诵读,多读多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提高生活雅趣,增强个人魅力。
三、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方式,创新文言文生态阅读教学,轻松掌控生态阅读教学过程
1.旧诗导新课。“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刘禹锡的诗,还记得是哪一首吗?(《秋词》)同学们还能把这首诗背出来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短文,看看表达的情感是不是一样。”
2.展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3.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搜集到的《陋室铭》写作背景。
4.二读课文。
(1)一读识字音,知节奏(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一遍)。
(2)二读通文义,品感情(学生代表朗读自己所喜欢的内容)。
5.解字说文(随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解释画线字意义。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③惟吾德馨;④苔痕上阶绿;⑤无丝竹之乱耳;⑥无案牍之劳形;⑦何陋之有。
(2)翻译句子。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请学生代表分别用国语、方言接龙翻译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2国语,3方言)。
6.“思”——自主提疑。
(1)各小组把预习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展台展示。
①文章开头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文章的中心句?
②翻译句子。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文末“孔子云:何陋之有”言外之意是陋室不陋,请问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体现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交友观是否很好?
⑤“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为什么?
⑥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⑦本文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作者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⑧作者身居陋室却不嫌弃其简陋,并居于陋室使生活充满情趣,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作者这种处世之道?
(2)教师方法指导。各小组可以从主题探讨、写作背景、写作特色、重点字词、易错词句、难句翻译来捕捉考点提议。(提疑思维导向:训练学生捕捉中考考点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7.“议”——合作交流(约10分钟)。小组讨论,寻找方法,解决提疑问题,全班分享(一组回答一个问题)。
8.“展”——拓展延伸(约15分钟)。能力训练。片段作文写作: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托“明月”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1)学生课堂写作训练;(2)小组交流,选出代表佳作,全班分享(五篇)。
9.总结课堂,加深情感熏陶。《陋室铭》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间陋室。当我们身处失败、遭到误解、诽谤等人生低潮时,只要永保“德馨”,则心不陋,室更不陋!我们的人生,自然就有了一份儒雅和洒脱!
10.反思教学,不断提升。《陋室铭》这篇短文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笔者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的教学法设计教学。在学生理清重点字词句的基础上,请学生使用本地特色方言疏通文义,然后自主提疑,合作交流,完成對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的理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内心发出学习作者的优秀品质,提高生活雅趣,增强个人魅力的意愿。最后通过拓展延伸——“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托‘明月’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
总之,本节课笔者利用本地特色方言疏通文义,通过读、思、议、展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提疑、解疑、答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自由、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考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没能在课堂上展示更多学生的佳作。
【参考文献】
[1] 赵珍.初中文言文教学品味的提升策略[J] .中国农村教育,2019(15):125.
[2] 郑冬前.文言文教学的阅读情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5):52-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