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引领成长——专业导论课“化学概论”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人生价值观的塑造、生活及学习模式的调整,对大一新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南开大学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化学概论”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授课过程中灌输爱国和服务社会理念;通过调整知识架构、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变革考核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深化其知识结构,引领其成长,实现高等教育中一流课程的育人功能.“化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可为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将PBL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对无机化学概念性知识的讲解,利用超星学习通以任务清单的形式指导学生在课下完成自学,在课上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实践可以发现此方法有助于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有机融合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与体验和化学学习中的认知与思维,可优化课堂进程,提高学习效率,让化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成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升的过程.在“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的教学中,以“笔·墨”为情境生成真实问题,在互动、探究、体验中整合物质性质,建构思维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深度参与、高级学习策略的使用及教师的优质讲授,最终实现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养成.“无机与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在线预习、课堂讨论、课前课后测试、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深度参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食盐的工业生产是一个理想的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素材.盐场的生产环境安全可考察,学生可以完整地了解所有生产环节,与溶液及粗盐提纯的部分关联较为紧密.本课程以“食盐的旅程——从自然界中的盐到餐桌上的盐”为项目主题,开展初中化学“溶液和粗盐提纯”的教学.通过赴大清河盐场考察,针对食盐生产过程中纳潮、晒盐、收盐、洗盐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解释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和关键问题,模拟食盐生产过程,自主建构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技能,建立物质分离的模型.
以酸的化学性质为载体,对知识进行上位和深层整合,将核心知识、学习活动与评价紧密结合,借助完整的科学探究,应用“宏观、微观、符号表征相结合”的学科思维方式,增进“组成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学科思想的理解,培养高级思维和创新能力.自主建构“元素组成和微粒种类统领角度下的基于类别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整体思维模型,实现物质化学性质认识的角度进阶.聚焦涵盖学科知识,积淀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的初中化学教学,实现初高中衔接.
分析了“物质的量”概念教学存在的2个问题:概念结构不清晰,忽视概念之间关系的建立,概念的呈现不能从原有认知出发;忽视概念的认识功能,将物质的量仅仅当成计算的工具.提出在教学中从初三原有化学定量出发,从朴素的个数定量和宏观的质量定量发展到科学的化学计量——物质的量,借助板书建立了物质的量从内涵到关系的概念结构图.呈现了突出物质的量的认识功能、促进化学计量认识发展的教学实录,包括概念建立、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3个环节,并通过访谈分析了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