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前准备工作、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情境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课程教学;策略探索;素养提高
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语文教师要充分认清评定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标准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看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一是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方面去看是否有效?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四十分钟,要看教师组织活动是否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学时间要求用在学生的学习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二是看学生的学习结果如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如何?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这应该是有效性的核心标准;三是看学生通过学习后的情感体现如何?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开心愉悦的心情,还是为完成任务的被动心里?其次,学生通过自己的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感受到成功的快感?是否有主动学习的动机等等。
二、语文教师要正确引导、督促学生做好预习的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预习这个环节相当重要,它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语文这门科的前奏。因为新课程的一条重要的教学理论就是“因生施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活动,这就将课堂教学的活动定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阶段,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经之道。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预习时,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找准学习目标,比如学生自读要达到何种熟练的程度,用不同的符号将课文中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不能分析的段落篇章,老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又要检测掌握学生通过预习所达到的学习目标,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比如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一文的预习,提出的学习目标:桂林山水的特点有哪些(秀山、清水、奇洞)?是怎样形成的?文中用了哪些优美的语句来描述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数学通过预习能够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预习的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切合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语文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要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彻底分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学的知识的具体目标,将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让不同学生有不通过的学习目标。
语文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活动分成阶段:学习目标揭示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合作学习阶段、达标检测阶段、补救总结阶段,教师具体对各个阶段预设教学的任务与教学的目标,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预防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教学目标去延长課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当然不是每一节课中都需要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其调节预设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语文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否具有有效性,就要看创设的情景是否体现出教学情景的形象性,是否具有情感性,是否具有愉悦性等,最简单地将就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首先,教师在课前将涉及到本节课的人物或景物的故事情节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通过创设的情景,能够被情境中的场面得到感染,给学生造成悬念,引导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情景中,比如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模仿文中主人公的动作、神态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感觉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文中的社会现实才能让学生有以情动情的效果,这种情感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教师在创设的情景,要尽量与学生的身边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学生对情景感到陌生,不易理解,激发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2语文教师创设的情景尽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师手段会生活中的具体物品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果教师用自己的言语去演说,往往是不能达到眼见为实的效果的;3语文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让学生亲自扮演,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情感。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归宿点,能否真正达到这个归宿点,就需要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的策略不断进行有效的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秀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感悟[J].中国校园文学:教育教学研究,2012(2):92-93.
[2]李怀奎,付成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J].教育,2015(29):54.
[3]董明燕.体验课堂乐趣,感悟语言魅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5(105).
[4]潘丽蓉.追求情境之美感悟探究之乐——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绽放[J].亚太教育,2015(32):144.
作者简介:闭晓丹(1987—),女,汉族,本科,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关键词:课程教学;策略探索;素养提高
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语文教师要充分认清评定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标准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看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一是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方面去看是否有效?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四十分钟,要看教师组织活动是否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学时间要求用在学生的学习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二是看学生的学习结果如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如何?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这应该是有效性的核心标准;三是看学生通过学习后的情感体现如何?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开心愉悦的心情,还是为完成任务的被动心里?其次,学生通过自己的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感受到成功的快感?是否有主动学习的动机等等。
二、语文教师要正确引导、督促学生做好预习的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预习这个环节相当重要,它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语文这门科的前奏。因为新课程的一条重要的教学理论就是“因生施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活动,这就将课堂教学的活动定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阶段,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经之道。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预习时,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找准学习目标,比如学生自读要达到何种熟练的程度,用不同的符号将课文中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不能分析的段落篇章,老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又要检测掌握学生通过预习所达到的学习目标,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比如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一文的预习,提出的学习目标:桂林山水的特点有哪些(秀山、清水、奇洞)?是怎样形成的?文中用了哪些优美的语句来描述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数学通过预习能够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预习的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切合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语文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要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彻底分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学的知识的具体目标,将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让不同学生有不通过的学习目标。
语文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活动分成阶段:学习目标揭示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合作学习阶段、达标检测阶段、补救总结阶段,教师具体对各个阶段预设教学的任务与教学的目标,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预防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教学目标去延长課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当然不是每一节课中都需要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其调节预设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语文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否具有有效性,就要看创设的情景是否体现出教学情景的形象性,是否具有情感性,是否具有愉悦性等,最简单地将就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首先,教师在课前将涉及到本节课的人物或景物的故事情节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通过创设的情景,能够被情境中的场面得到感染,给学生造成悬念,引导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情景中,比如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模仿文中主人公的动作、神态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感觉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文中的社会现实才能让学生有以情动情的效果,这种情感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教师在创设的情景,要尽量与学生的身边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学生对情景感到陌生,不易理解,激发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2语文教师创设的情景尽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师手段会生活中的具体物品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果教师用自己的言语去演说,往往是不能达到眼见为实的效果的;3语文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让学生亲自扮演,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情感。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归宿点,能否真正达到这个归宿点,就需要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的策略不断进行有效的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秀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感悟[J].中国校园文学:教育教学研究,2012(2):92-93.
[2]李怀奎,付成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J].教育,2015(29):54.
[3]董明燕.体验课堂乐趣,感悟语言魅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5(105).
[4]潘丽蓉.追求情境之美感悟探究之乐——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绽放[J].亚太教育,2015(32):144.
作者简介:闭晓丹(1987—),女,汉族,本科,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