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对脑瘫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应用价值。方法:平均将58例脑瘫患儿及家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强化心理护理,对比组间家长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观察患儿康复积极性。结果:护理前,两组家长评分差异性较小P>0.05,护理后,对照组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研究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康复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脑瘫患儿及其家长中效果显著,在改善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促进患儿康复积极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患儿康复积极性
【中圖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5-0071-01
行为异常、智力障碍等为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且其存在明显的抑郁、烦躁心理,严重影响患儿日后生长发育。患儿患病后,家长心理压力与日俱增,负性情绪的出现,对自身具有一定不良影响,同时,会不同程度影响患儿康复治疗积极性。为此,在对脑瘫患儿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对29例脑瘫患儿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接收的58例脑瘫患儿及其家长依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为其纳入时间。两组组名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组内患儿与家长各29例。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7:12,年龄区间为2-13岁,(6.98±1.42)岁为平均年龄,研究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区间为3-11岁,(6.93±1.37)岁为平均年龄,两组患儿与家长一般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即:给予患儿良好的饮食与用药指导,告知家长患儿相关疾病知识,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保证患儿病房卫生性与安静性等。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表现为:①家长心理干预:a健康教育:利用多媒体、健康手册、图片等为家长详细讲解脑瘫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防治方法等,提升其对患儿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并将治疗效果优异病例为其进行举例、讲解,使其治疗信心得以提升;b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促进其信任感,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明确其心理状态,对其表现出的焦虑、恐惧、不安等负性心理进行针对性安抚,认真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将转移法、倾诉法等放松情绪方式告知家长,使其以最佳状态配合护理人员;②患儿心理干预:a强化交流:以好朋友的身份及态度与患儿交流,在于其交谈过程中,应时刻保持微笑,取得患儿好感,并在此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情绪变化,对其实施个性化心理疏导,使患儿心理状态得以改善;b非语言交流:温柔触摸患儿面部、双手、头部等位置,通过眼神与肢体接触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关爱,促进患儿对护理人员依赖性,提升其治疗配合度;c适当鼓励:在对患儿训练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指责性语言,患儿的一小点进步都应给予其相应的鼓励与赞扬,使其康复积极性得以提升。
1.3观察指标
①利用SCL-90 自评量表对比两组家长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水平,量表总分数高低与家长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性;②观察组间患儿康复积极性,患儿未出现哭闹等抵触行为,每天康复治疗内容完成良好判定为配合;患儿出现轻微哭闹,经护理人员与家长劝说、鼓励后可完成康复治疗内容判定为基本配合;患儿哭闹严重,对康复治疗严重抵触,无法继续实施康复治疗判定为不配合,配合度为配合与基本配合的占比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组间家长心理健康水平采用t检验,患儿配合度采用卡方检验,差异为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家长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组护理前总评分为55.21±4.36(分),护理后总评分为24.58±3.42(分),对照组护理前总评分为55.17±4.39(分),护理后总评分为24.62±3.27(分),数据显示,两组家长护理前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健康水平更为优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
2.2患儿康复积极性
研究组配合度(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5.9%),差异表现为P<0.05,说明研究组患儿康复积极性更高,统计学意义存在。详见表1。
3讨论
脑瘫在临床中属常见性、多发性疾病,智力、感觉、心理存在异常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对脑瘫疾病无显著的治疗方案,提升其生存质量,改善其认知行为为康复训练主要目标。
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家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患儿长时间的治疗,家长负性情绪逐渐显现,此情绪的出现,不仅损伤自身,同时,对患儿康复效果存在明显影响。将心理护理应用其中,可有效降低家长负性情绪,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照顾患儿,而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可促进其对护理人员好感,提升康复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脑瘫患儿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水平,患儿康复训练效果得以促进,;临床应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楷.心理护理对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259-261.
[2]王玲.心理护理对脑瘫患儿及其家长心理健康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5):174-175.
[3]左小军.心理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3):11-12,15.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患儿康复积极性
【中圖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5-0071-01
行为异常、智力障碍等为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且其存在明显的抑郁、烦躁心理,严重影响患儿日后生长发育。患儿患病后,家长心理压力与日俱增,负性情绪的出现,对自身具有一定不良影响,同时,会不同程度影响患儿康复治疗积极性。为此,在对脑瘫患儿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对29例脑瘫患儿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接收的58例脑瘫患儿及其家长依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为其纳入时间。两组组名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组内患儿与家长各29例。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7:12,年龄区间为2-13岁,(6.98±1.42)岁为平均年龄,研究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区间为3-11岁,(6.93±1.37)岁为平均年龄,两组患儿与家长一般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即:给予患儿良好的饮食与用药指导,告知家长患儿相关疾病知识,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保证患儿病房卫生性与安静性等。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表现为:①家长心理干预:a健康教育:利用多媒体、健康手册、图片等为家长详细讲解脑瘫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防治方法等,提升其对患儿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并将治疗效果优异病例为其进行举例、讲解,使其治疗信心得以提升;b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促进其信任感,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明确其心理状态,对其表现出的焦虑、恐惧、不安等负性心理进行针对性安抚,认真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将转移法、倾诉法等放松情绪方式告知家长,使其以最佳状态配合护理人员;②患儿心理干预:a强化交流:以好朋友的身份及态度与患儿交流,在于其交谈过程中,应时刻保持微笑,取得患儿好感,并在此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情绪变化,对其实施个性化心理疏导,使患儿心理状态得以改善;b非语言交流:温柔触摸患儿面部、双手、头部等位置,通过眼神与肢体接触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关爱,促进患儿对护理人员依赖性,提升其治疗配合度;c适当鼓励:在对患儿训练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指责性语言,患儿的一小点进步都应给予其相应的鼓励与赞扬,使其康复积极性得以提升。
1.3观察指标
①利用SCL-90 自评量表对比两组家长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水平,量表总分数高低与家长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性;②观察组间患儿康复积极性,患儿未出现哭闹等抵触行为,每天康复治疗内容完成良好判定为配合;患儿出现轻微哭闹,经护理人员与家长劝说、鼓励后可完成康复治疗内容判定为基本配合;患儿哭闹严重,对康复治疗严重抵触,无法继续实施康复治疗判定为不配合,配合度为配合与基本配合的占比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组间家长心理健康水平采用t检验,患儿配合度采用卡方检验,差异为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家长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组护理前总评分为55.21±4.36(分),护理后总评分为24.58±3.42(分),对照组护理前总评分为55.17±4.39(分),护理后总评分为24.62±3.27(分),数据显示,两组家长护理前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健康水平更为优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
2.2患儿康复积极性
研究组配合度(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5.9%),差异表现为P<0.05,说明研究组患儿康复积极性更高,统计学意义存在。详见表1。
3讨论
脑瘫在临床中属常见性、多发性疾病,智力、感觉、心理存在异常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对脑瘫疾病无显著的治疗方案,提升其生存质量,改善其认知行为为康复训练主要目标。
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家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患儿长时间的治疗,家长负性情绪逐渐显现,此情绪的出现,不仅损伤自身,同时,对患儿康复效果存在明显影响。将心理护理应用其中,可有效降低家长负性情绪,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照顾患儿,而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可促进其对护理人员好感,提升康复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脑瘫患儿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水平,患儿康复训练效果得以促进,;临床应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楷.心理护理对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259-261.
[2]王玲.心理护理对脑瘫患儿及其家长心理健康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5):174-175.
[3]左小军.心理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3):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