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敢动、想动、能动,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实践,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敢动 想动 能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47-01
数学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我市正在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有效教学模式正是为实现此要求生成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能够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地思考、实践。
活动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关键词之一。而该模式下的活动是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因此,不少教师误认为要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要小组动起来,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活动。其实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除了动手、动脚、唱歌表演、做游戏之类的肢体之动外,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如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地读题、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主要的活动。数学课堂中只有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动起来,学生才算真正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高效。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动”起来呢?
一 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敢动
数学教学应该是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进行的。这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而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中,学生一直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教师讲,学生听,许多学生缺乏信心,不敢动。在现行的“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室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学习有了安全感,敢动起来。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比如,教师要面带笑容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和与关爱。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弯下腰来和学生对话,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和教师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被认可的愿望和需要,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需要有老师的肯定鼓励,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叹都可能給学生最大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错,并适时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敢动。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让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是朋友,便于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让学生敢动。
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想动
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能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可以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题材广泛,充满情趣和智慧,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积极情感和想动的欲望。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脑、电视、广播、图片、投影等,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去看、去听、去想、去活动。
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统计》时,为了便于理解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在振奋人心的运动员进行曲中,动物运动会开始了。小猪嘟嘟没有运动特长,但是他热心地为运动员服务,要完成两个任务。学生们兴趣高昂地和嘟嘟一起完成任务,同时在此过程中也理解了帮助运动员领取运动服要以运动项目为标准统计,帮助运动员订餐要以动物种类为标准统计。学生不知不觉中手脑就动了起来,完成了学习任务了。
再如,教学公顷与平方千米,我在活动单上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积单位?你知道教室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用什么单位合适呢?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统计家里的用电情况,并制成表格,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整理所得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再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学生在愉悦的生活情境中获得知识。
三 精心设计每个活动,学生能动并有效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活动的好坏并非只取决于学生。一个好的课堂活动应该是由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愉快完成的,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结果。活动不仅要体现出高效的教学的过程,更要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愉悦的身心感受。数学教师在设计活动单的时候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操作要求,不要太过具体,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太空太大,让学生无从下手。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具备可选择性的活动单,让学生能动、会动,动得有效。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示意图上表示出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我的预想是学生用横线表示出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再在旁边用数据标出。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发现很多的学生要么忘了表示,要么不知道怎么表示,有的就直接把原来多少毫升的数据写出来了。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活动单上没有设计好,要求不明确;二是学生习惯直接将结果显示出来,不善于展示思维的过程。
所以,在操作活动单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看教材中的例图获取信息,要让学生看“活动单”,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做到胸有成竹。接下来学生要有独立思维的空间,需要交流的时候自主交流。交流中想说就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语言难以表达的,还可用比划,演示,表演等方式表述出来。交流中还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结合自己的想法,作辩证地统一。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高效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得以多方面地表现出来,并且培植,发展这种需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并不是简单的“动”,让学生“动”起来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动的习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动”,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敢动、想动、能动并高效地动起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敢动 想动 能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47-01
数学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我市正在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有效教学模式正是为实现此要求生成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能够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地思考、实践。
活动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关键词之一。而该模式下的活动是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因此,不少教师误认为要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要小组动起来,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活动。其实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除了动手、动脚、唱歌表演、做游戏之类的肢体之动外,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如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地读题、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主要的活动。数学课堂中只有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动起来,学生才算真正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高效。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动”起来呢?
一 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敢动
数学教学应该是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进行的。这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而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中,学生一直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教师讲,学生听,许多学生缺乏信心,不敢动。在现行的“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室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学习有了安全感,敢动起来。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比如,教师要面带笑容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和与关爱。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弯下腰来和学生对话,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和教师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被认可的愿望和需要,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需要有老师的肯定鼓励,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叹都可能給学生最大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错,并适时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敢动。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让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是朋友,便于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让学生敢动。
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想动
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能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可以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题材广泛,充满情趣和智慧,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积极情感和想动的欲望。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脑、电视、广播、图片、投影等,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去看、去听、去想、去活动。
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统计》时,为了便于理解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在振奋人心的运动员进行曲中,动物运动会开始了。小猪嘟嘟没有运动特长,但是他热心地为运动员服务,要完成两个任务。学生们兴趣高昂地和嘟嘟一起完成任务,同时在此过程中也理解了帮助运动员领取运动服要以运动项目为标准统计,帮助运动员订餐要以动物种类为标准统计。学生不知不觉中手脑就动了起来,完成了学习任务了。
再如,教学公顷与平方千米,我在活动单上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积单位?你知道教室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用什么单位合适呢?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统计家里的用电情况,并制成表格,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整理所得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再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学生在愉悦的生活情境中获得知识。
三 精心设计每个活动,学生能动并有效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活动的好坏并非只取决于学生。一个好的课堂活动应该是由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愉快完成的,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结果。活动不仅要体现出高效的教学的过程,更要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愉悦的身心感受。数学教师在设计活动单的时候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操作要求,不要太过具体,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太空太大,让学生无从下手。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具备可选择性的活动单,让学生能动、会动,动得有效。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示意图上表示出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我的预想是学生用横线表示出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再在旁边用数据标出。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发现很多的学生要么忘了表示,要么不知道怎么表示,有的就直接把原来多少毫升的数据写出来了。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活动单上没有设计好,要求不明确;二是学生习惯直接将结果显示出来,不善于展示思维的过程。
所以,在操作活动单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看教材中的例图获取信息,要让学生看“活动单”,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做到胸有成竹。接下来学生要有独立思维的空间,需要交流的时候自主交流。交流中想说就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语言难以表达的,还可用比划,演示,表演等方式表述出来。交流中还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结合自己的想法,作辩证地统一。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高效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得以多方面地表现出来,并且培植,发展这种需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并不是简单的“动”,让学生“动”起来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动的习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动”,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敢动、想动、能动并高效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