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由此可知,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的课程。它超越了教室、学校的局限而将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密切了学生与社会、自然、家庭的联系,并连接着未来生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如何在实践活动中为孩子们铺设实践的道路呢?
一、校园生活,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石
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无论是课间活动还是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说活动是他们的天地,是他们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活动内容是否丰富、有利,是关系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最快乐的时间,他们渴望下课,盼望着能与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但环视课间十分钟却发现,现在同学们玩的东西并不多,有的学生竟然在打打闹闹中度过了。怎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少年儿童玩的游戏,并把这些好游戏进行推广,使他们的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确立了以“课间十分钟,玩出新名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先组织学生对学校课间活动现状做调查,然后对现状进行研究,做出评价,还在课外延伸时向家长、亲友请教传统游戏的做法。
此外,学校生活也离不开交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等等的交往都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此,交往的成功与否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老师、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乐于和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形成人际沟通,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好题材。所以,根据学生交往的需要,我们又开发了一系列课程资源,如《我的朋友多》、《学会打电话》、《学会交友》、《学会欣赏》等等。我们还抓住地理优势,与民工子弟学校主动拉上了手。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开展“查一查队知识”、“做一做贺卡”、“卖一卖废品”、“买一买课外书”等实践活动,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小伙伴送去一份爱心。
孩子们的心是稚嫩的,更是真诚的,通过小伙伴之间的一封封书信,一次次交往,一次次合作,一扇扇窗口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使他们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二、个人生活,挖掘实践主题的渠道
要使孩子认识世界,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这会对一个人一生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体验活动逐渐认识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人,让他们既能承受生活的压力和痛苦,也能创造生活的品位与乐趣。在奋发有为的人生旋律中把握生活的节奏与和谐,学会用健全的人格去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角度去挖掘主题,就是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并为创造未来的可能生活奠定基础。
如现在的学生对网络比较感兴趣,但是很多学生上网都走进了误区。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次“关于如何正确上网”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健康上网和错误利用网络的案例,了解附近网吧的情况。接着让学生通过收发邮件、查找资料、游戏聊天等,体会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小型辩论会。最后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并撰写“健康上网”建议书以及小论文,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健康上网。
三、家庭生活,丰富实践内容的沃土
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饮食起居、休闲娱乐、消费与理财、护理与保健等都是家庭生活的内容,以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不断生成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活化的拓展策略之一。如组织了“我长大了”综合实践活动,分别开展“设计我的小房间”、“我会精打细算”、“今天我当家”等小主题活动,这些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家庭特点,要求学生多参与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在秋天农忙的季节,我们就组织学生去农田实践,体验稻子的收割、捆绑等一系列收割稻子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收获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传统的农活,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四、社会生活,生成实践资源的熔炉
社会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成的熔炉。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资源的慧眼,就一定能从社会生活中捕捉到适合孩子们学习实践的最好资源。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有学问,还必须带领学生融入社会,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个万花筒里挖掘主题,从而培养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每年年末,我班都要开展“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他”系列活动,即组织学生观看一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录像;搜集一次“感动中国人物”的资料;每位学生撰写一篇体会文章,开展征文评比活动;举行一次“平凡中的感动”演讲比赛。在讲演中,虽然学生的话语稚嫩,演说技巧平平,但一个个小故事却深入人心,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们对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五、自然生活,拓展实践课题的宝库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育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等都是学生用以探究的对象。我们农村的孩子虽然更为接近大自然这本“教科书”,但是对于身边的日出日落、风云变幻、花开花谢都早已习以为常,缺乏了解探究之心。在实施综合课程时,我们农村学校可以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熟悉大自然。
我们学校地处萧绍平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可经调查发现,我校周边的农村竟有许多土地荒废,农民没有去耕种,春天长满了野草,秋天任其飘零,情况比较严重,我们学校的一支环保小分队开展了“节约土地资源,争当地球小卫士”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拟出调查提纲。第二,进行乡村土地实地观察、访问,并做好记录。第三,对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第四,交流调查结果。学生通过调查交流,归纳总结出荒废土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许多居民忙于在工厂上班,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照看。二是部分居民认为荒废丁点土地没有什么关系,造成不了什么影响。在土地上赚钱,还不如在工厂里加上几个班。三是土地被征用后,没有及时利用。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1)大力宣传“节约土地资源,人人有责”,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节约资源意识。(2)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支农力度,给农民以种植补贴。(3)建议国家惩治荒地现象,要求企业不要浪费国土资源。有调查与研究中,同学们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并熟悉了环境保护的常设,掌握了基本的环保技能。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找寻、挖掘生活化课程资源。在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真心实践中去拥有一份追求探索的热情和执著,不断丰富和拓展生活化的课程资源,相信综合实践的道路一定更宽广。
(责编钟岚)
一、校园生活,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石
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无论是课间活动还是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说活动是他们的天地,是他们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活动内容是否丰富、有利,是关系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最快乐的时间,他们渴望下课,盼望着能与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但环视课间十分钟却发现,现在同学们玩的东西并不多,有的学生竟然在打打闹闹中度过了。怎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少年儿童玩的游戏,并把这些好游戏进行推广,使他们的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确立了以“课间十分钟,玩出新名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先组织学生对学校课间活动现状做调查,然后对现状进行研究,做出评价,还在课外延伸时向家长、亲友请教传统游戏的做法。
此外,学校生活也离不开交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等等的交往都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此,交往的成功与否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老师、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乐于和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形成人际沟通,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好题材。所以,根据学生交往的需要,我们又开发了一系列课程资源,如《我的朋友多》、《学会打电话》、《学会交友》、《学会欣赏》等等。我们还抓住地理优势,与民工子弟学校主动拉上了手。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开展“查一查队知识”、“做一做贺卡”、“卖一卖废品”、“买一买课外书”等实践活动,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小伙伴送去一份爱心。
孩子们的心是稚嫩的,更是真诚的,通过小伙伴之间的一封封书信,一次次交往,一次次合作,一扇扇窗口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使他们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二、个人生活,挖掘实践主题的渠道
要使孩子认识世界,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这会对一个人一生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体验活动逐渐认识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人,让他们既能承受生活的压力和痛苦,也能创造生活的品位与乐趣。在奋发有为的人生旋律中把握生活的节奏与和谐,学会用健全的人格去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角度去挖掘主题,就是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并为创造未来的可能生活奠定基础。
如现在的学生对网络比较感兴趣,但是很多学生上网都走进了误区。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次“关于如何正确上网”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健康上网和错误利用网络的案例,了解附近网吧的情况。接着让学生通过收发邮件、查找资料、游戏聊天等,体会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小型辩论会。最后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并撰写“健康上网”建议书以及小论文,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健康上网。
三、家庭生活,丰富实践内容的沃土
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饮食起居、休闲娱乐、消费与理财、护理与保健等都是家庭生活的内容,以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不断生成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活化的拓展策略之一。如组织了“我长大了”综合实践活动,分别开展“设计我的小房间”、“我会精打细算”、“今天我当家”等小主题活动,这些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家庭特点,要求学生多参与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在秋天农忙的季节,我们就组织学生去农田实践,体验稻子的收割、捆绑等一系列收割稻子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收获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传统的农活,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四、社会生活,生成实践资源的熔炉
社会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成的熔炉。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资源的慧眼,就一定能从社会生活中捕捉到适合孩子们学习实践的最好资源。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有学问,还必须带领学生融入社会,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个万花筒里挖掘主题,从而培养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每年年末,我班都要开展“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他”系列活动,即组织学生观看一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录像;搜集一次“感动中国人物”的资料;每位学生撰写一篇体会文章,开展征文评比活动;举行一次“平凡中的感动”演讲比赛。在讲演中,虽然学生的话语稚嫩,演说技巧平平,但一个个小故事却深入人心,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们对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五、自然生活,拓展实践课题的宝库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育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等都是学生用以探究的对象。我们农村的孩子虽然更为接近大自然这本“教科书”,但是对于身边的日出日落、风云变幻、花开花谢都早已习以为常,缺乏了解探究之心。在实施综合课程时,我们农村学校可以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熟悉大自然。
我们学校地处萧绍平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可经调查发现,我校周边的农村竟有许多土地荒废,农民没有去耕种,春天长满了野草,秋天任其飘零,情况比较严重,我们学校的一支环保小分队开展了“节约土地资源,争当地球小卫士”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拟出调查提纲。第二,进行乡村土地实地观察、访问,并做好记录。第三,对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第四,交流调查结果。学生通过调查交流,归纳总结出荒废土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许多居民忙于在工厂上班,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照看。二是部分居民认为荒废丁点土地没有什么关系,造成不了什么影响。在土地上赚钱,还不如在工厂里加上几个班。三是土地被征用后,没有及时利用。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1)大力宣传“节约土地资源,人人有责”,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节约资源意识。(2)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支农力度,给农民以种植补贴。(3)建议国家惩治荒地现象,要求企业不要浪费国土资源。有调查与研究中,同学们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并熟悉了环境保护的常设,掌握了基本的环保技能。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找寻、挖掘生活化课程资源。在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真心实践中去拥有一份追求探索的热情和执著,不断丰富和拓展生活化的课程资源,相信综合实践的道路一定更宽广。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