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设计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f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高职《解剖学》课程“骨盆”主题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通过临床真实病例情景导入,以“辩结构—识功能—拓应用”为教学主线,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骨盆;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其中骨盆的解剖学结构与功能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而骨盆这一章节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涉及较多的专业名词,而且概念抽象难以理解。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只有掌握好了骨盆的正常结构、功能及相关疾病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本次课对临床专业学生非常重要。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并付诸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笔者与教学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备课,认真分析了教学资源,确立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将混合式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设计与实践如下:
  1.內容分析
  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第二章第三节。骨盆作为人体重要的骨连结,是一个连结着脊柱与下肢的盆装骨架。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能够掌握骨盆的解剖学结构、功能、性别差异等,为将来的临床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年龄在18-20岁之间。《解剖学》为学生接触的首门医学专业课。对学生的知识与实践基础、认知与实践能力、学习特点进行了分析:
  2.1 知识与实践基础:学生已学习髋骨、骶骨,对骨盆的组成有基本认识,掌握了髋骨、骶骨的基本形态特点。对骨盆主要功能及形态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课前测试,58%的同学对骨盆关节连接缺乏认识,41%同学对骨盆分界没有概念,大部分同学对相关知识处于理论状态,缺乏实物标本的认知。
  2.2 认知与实践能力: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素养和态度,课程中设置实践操作、医院临床老师视频连线讲解和总结讨论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提升认知和实践能力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3 学习特点:信息化学习接受度高,乐于移动学习模式。但学习理论基础、动作操作能力、学习动力差异性大,团队协作能力欠佳,自主学习意识有待提高。
  3.教学目标
  依据《解剖学》课程标准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结合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胜任力要求从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细化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结合学情分析和课前测评确定教学难点。具体如下:
  3.1 知识目标:掌握骨盆的组成、骨盆分界和类型。熟悉骨盆的功能。了解头盆不称的相关知识。
  3.2 能力目标:具有辨认骨盆结构和组成的能力。具有系统、规范、准确地体检骨盆的能力。具有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能力
  3.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具备科学严谨的医务作风
  4.教学设计
  4.1 教学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混合式教学、个性化学习贯穿教学全过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从2D手绘到3D虚拟人体迁移。每个项目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导入临床助理医师岗位病例,根据岗位情景结合课程内容来设置课中任务,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4.2 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和面授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线上学习定制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线下学习提供师生互动平台,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具体的生动的场景,将专业知识融入具体案例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个性化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满足学生个体特定需求的学习,即运用个性化的、定制的的方式帮助学生攻破重难点知识。
  4.3 教学资源
  原创微课视频:教学团队针对重难点知识精心设计和拍摄50个骨学微课视频,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字化微课视频,3D再现抽象的骨学概念和结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VISIBLE BODY:展示人体三维模式化立体结构,向学生呈现诸多形态。教师通过该软件实现3D再现人体结构,自制教程与学习资源与学生共享。
  5.教学过程
  5.1 课前准备
  课前老师在职教云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包含微课视频和课前测试。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课学习,观看视频后完成测试。教师根据学生测试结果发现教学难点,进行第二次备课。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个性化学习空间;通过课前测试和数据分析让老师掌握好教学难点,并针对学生个性化问题进行解答
  5.2 课中深化
  环节一导情景:从真实案例中选取符合骨盆模块教学的案例,设置为情景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导入临床助理医师岗位病例,根据岗位情景结合课程内容来设置课中任务。
  环节二辨结构:展示骨盆标本,引导学生辨认各结构。让学生通过简易手绘任务,加深对解剖学结构的理解。实现从“关节标本→关节模型→3D虚拟人体→标准化病人”、“从二维到三维架构、从结构到功能、从基础理论到临床病例”递进式学习,信息化手段贯穿教学过程
  环节三识功能:设置岗位任务,从结构到功能,分梯度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从结构到功能,分梯度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环节四检骨盆:情境导入,设置骨盆检查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骨盆检查,测量骨盆内径并据此快速判断患者下腹坠胀的原因。在标准化病人的配合下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从而提升岗位胜任力。
  环节五对岗位:模拟岗位考核,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下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践考核中成长。
  5.3 课后拓展
  教师根据课前测试和课堂测试结果分析学生所学情况,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电子成长档案。学生通过老师推送的学习方案,完成课后作业。并在线下开展社区科普宣教活动。
  6.教学效果
  6.1 原创资源丰富有趣,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团队制作的原创微课,配套电子任务单、活页教材,实现了随时随地在线学习。通过学习数据分析,学生任务完成度高、学习时间长、成绩合格率高达95%,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6.2 真实病例来源乡村,学习动力显著提高
  本教案中“头盆不称”的案例来源于“茶叶村”真实病例,通过选用村民真实病例,把枯燥无味的医学解剖学知识化为有温度、有深度的真实病例,学生动力明显提升,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6.3 健康宣教服务乡村,无缝对接岗位能力:
  学习了骨盆相关知识后,学生通过撰写科普文章、制作科普视频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反馈给村民,并在全社会推广。
  7.教学反思
  7.1 完善数字资源,优化知识体系
  目前教学团队自主开发的原创资源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更深层完善。团队将动态更新、持续优化教学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资源,打造符合医生职业成长规划的知识体系。
  7.2 加深校-院合作,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目前教学虽采用教师和医院医生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但还是缺乏真实场景。团队将深入校院合作,带学生去医院见习。
  参考文献
  [1]许凤燕.孙亮.基于与课堂的系统解剖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5):353-355
  [2]何红云,李佳鸿,邓仪昊.慕课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39( 2) : 289 - 292.
  [3]周言.基于内科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冠心病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4):91-92
  [4]刘剑锋.谢侨衡.刘梅梅.情境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7):1102-1103
  [5]曹慧.王福东.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临床医学本科皮肤性病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教育,2019,(23):143-148
  作者简介:周言(1988-),女,硕士,湖南湘乡人,讲师。研究方向:诊断学、解剖学,心血管内科。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心力衰竭患者(83例)及对照组患者(36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2组患者TO及TS均值;并比较不同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分级下的HRT.结果 心力衰竭组的TO值高于对照组[(-0.31±-0.17)%与(-1.63±-0.23)%,P<0.01)],TS值
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比较478例男性和101例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段STEMI发病率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女性发病较男性晚10年以上,≥71岁女性发病率升高更明显;女性多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且2型糖尿病明显高于男性(P<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国有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而企业在发展中其纪检监察部门对于企业的监督管理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需要进一步在纪检监察过程当中开展各项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降低纪检工作所具有的现实难度,使纪检监察工作以更加综合高效的方式予以开展,对当前所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消除。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当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所存在的各类特点进行有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大学生面临的第一堂课,是大学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对转变学生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大学生群体以“90后”和“00后”为主,新生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由此,为了全面发挥入学教育的成效,教师应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合理融入其中,丰富教育内容,改变教育形式,推动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移民精神;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爱国主义;运用策略  引言  由于现代大学生一般均是95后,其思维相
目的 探讨胃泌素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大肠组织、21例大肠腺瘤和70例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及Ki67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0、28.6%和25.7%,大肠癌和腺瘤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肠癌和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0.0%、76.
1 病历摘要  男,27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2月余,加重伴头晕1个月于2008年6月19日入院.既往体健。
目的 探讨lgA肾病患者慢性肾功能进展的病理风险因素.方法 随访309例lgA肾病患者,随访期内,按是否肌酐倍增或进入终末期肾病,将患者分为肾功能稳定组(253例)和肾功能进展组(56例),对比2组患者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①免疫荧光:2组患者相比较,IgA、IgM等各类免疫病理沉积物半定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病理评分:除血管指数外,余肾脏病理评分指标如肾小球指数、硬化指数、新月体指
摘要:全媒体时代,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创新、融合,原先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缺陷凸显,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全媒体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培养的必要性及标准进行分析,提出了全媒体时代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希望能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国际新闻;人才培养  一、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培养的必要性  (一)我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磺脲类受体(SUR)1基因33外显子Serl369ALa多态性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新确诊的天津籍汉族T2DM患者166例,取静脉血提取DNA,Taqman荧光定量PCR法测定SUR1基因Serl369Als的多态性.按单核苷酸碱基多态性分为tt、cc、ct 3组进行血脂水平的比较.结果 tt组患者TC、TG、LDL-C明显高于cc、ct组.结论 T2DM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