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具有的人文追求,体验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践行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以中国近代史部分教学内容为例,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运用数据统计以及放眼全球历史等方式方法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课题教学
一、创设历史情境,感知家国情怀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历史”一词的解释共有4种,分别是:(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2)过去的事实。(3)过去事实的记载。(4)历史学。①正因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学生是无法直接参与和实践的。对待那些比较久远的历史事件,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天然的隔膜”“高大上”的家国情怀,对青春懵懂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存在“陌生感”“距离感”。而好的历史情景,能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翻阅中国近代史,这段历史既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是一则分量十足的家国情怀教育的好素材。在授课时我们需要根据课本内容围绕主题,灵活处理,采用多种手段,或补充相关史料、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从而感知家国情怀。笔者在讲授岳麓版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时,就对课本内容进行了补充。课本关于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以及影响都有翔实的叙述,“美中不足”的是关于英勇抗敌的叙述仅有寥寥几句。这需要教师补充相关史料和图片加以说明,让学生形成一种记忆和印象:不管当时因何种原因导致战争失败,中國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永不熄灭。因为在这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如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邓廷桢等英勇抗敌的爱国将领,涌现了一群手无寸铁却依然至死抗敌的广州三元里抗英群众。又如笔者在讲授《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播放当时爱国学生游行示威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拉近距离,“真实”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为祖国、为社会做些什么?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有利于缩短时空距离,产生情感共鸣,感知家国情怀的温度和温情。
二、运用数据统计,体验家国情怀
在大数据时代,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要灵活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让“数据说话”,挖掘数据背后的历史,尽可能重现历史的真实,并且在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推知历史事件的活动轨迹。比如,在讲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相关历史时,必然会提及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之一的人物——张謇。一般来说,授课的相关做法就是对张謇做一个简单介绍: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是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创始人,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这样的介绍显然是笼统而又官方的,很难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印记。那么,这部分内容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他们的拳拳爱国心呢?杨万全老师在《经济史教学中数据的处理与核心素养的达成》一
文中的做法给予笔者一些新的提示和思考。他在相关教学中,展示《张謇辛亥日记(节录)笺注》,②对其中出现的高频词进行分类统计。
从数据统计可知,张謇在他的日记多次提及“实业”“革命”。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推知,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实业,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大生集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助力,同时他本人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推动立宪运动。数据是直观的,又是鲜活的,学生能从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中推断出张謇在这段时间的活动重心,感受到在国家经历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我们的民族企业家顺应时代发展,心系家国的万丈情怀。
三、放眼全球历史,升华家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给予学生理性分析、合理引导,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中,科学、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勿把爱国主义畸形发展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不利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翻开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关于鸦片战争,我们会发现有一些这样的表达。如“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们对鸦片战争的反思,更多地强调外来侵略带来的伤害,这表达没有错,却容易让学生忽视了事件本身的反思。蒋廷黻曾说过:“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③屈辱的历史事件容易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颗“仇恨”的种子,这样的“爱国”是狭隘和变味的,所以在讲授相关及类似问题时,需要教师进行理性和正确的价值引导:因为战争,中华民族受到伤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中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战败?让学生明白晚清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家国情怀教育从某种方面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如果“过度地强调家国情怀,不屑放眼世界,就会导致封闭保守,夜郎自大,不利于国家的创新与发展”。④学习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战争与苦难,保持对苦难的痛感,并学会从自身进行反思,承担我们该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才大有希望,才会指日可待。同时这样才能完成历史教育育人的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是笔者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一些粗浅见解和做法,历史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管选择哪种方法都要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尽可能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适合他们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涵养更高水平的家国情怀。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商务印书馆,2012:797.
②祁龙威.张謇辛亥日记(节录)笺注[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
③蒋廷黻.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J].南北桥(国家),2013(12):72.
④成学江.关于历史学科“必备品格”的教学理解[J].中学历史历史教学参考,2018(9).
参考文献:
[1]张艳国.在历史教学中发现问题,在史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祝贺《历史教学问题》创刊60周年[J].历史教学问题,2017(5):10-12.
[2]马维林.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理解的建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3):64-68.
[3]林青.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7(3):41-42.
[4]柳尧杰,谭红玉.浅谈历史教学运用影视史学资源的基本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579,582.
[5]支成燕.历史教学的魅力[J].科学时代,2014(14):323-324.
[6]李萍.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5(14):183-184.
[7]张天赐.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81-82.
作者简介:陈剑瑜(1986.10—),女,汉族,籍贯:广东省东莞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历史二级教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课题教学
一、创设历史情境,感知家国情怀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历史”一词的解释共有4种,分别是:(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2)过去的事实。(3)过去事实的记载。(4)历史学。①正因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学生是无法直接参与和实践的。对待那些比较久远的历史事件,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天然的隔膜”“高大上”的家国情怀,对青春懵懂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存在“陌生感”“距离感”。而好的历史情景,能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翻阅中国近代史,这段历史既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是一则分量十足的家国情怀教育的好素材。在授课时我们需要根据课本内容围绕主题,灵活处理,采用多种手段,或补充相关史料、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从而感知家国情怀。笔者在讲授岳麓版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时,就对课本内容进行了补充。课本关于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以及影响都有翔实的叙述,“美中不足”的是关于英勇抗敌的叙述仅有寥寥几句。这需要教师补充相关史料和图片加以说明,让学生形成一种记忆和印象:不管当时因何种原因导致战争失败,中國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永不熄灭。因为在这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如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邓廷桢等英勇抗敌的爱国将领,涌现了一群手无寸铁却依然至死抗敌的广州三元里抗英群众。又如笔者在讲授《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播放当时爱国学生游行示威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拉近距离,“真实”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为祖国、为社会做些什么?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有利于缩短时空距离,产生情感共鸣,感知家国情怀的温度和温情。
二、运用数据统计,体验家国情怀
在大数据时代,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要灵活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让“数据说话”,挖掘数据背后的历史,尽可能重现历史的真实,并且在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推知历史事件的活动轨迹。比如,在讲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相关历史时,必然会提及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之一的人物——张謇。一般来说,授课的相关做法就是对张謇做一个简单介绍: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是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创始人,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这样的介绍显然是笼统而又官方的,很难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印记。那么,这部分内容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他们的拳拳爱国心呢?杨万全老师在《经济史教学中数据的处理与核心素养的达成》一
文中的做法给予笔者一些新的提示和思考。他在相关教学中,展示《张謇辛亥日记(节录)笺注》,②对其中出现的高频词进行分类统计。
从数据统计可知,张謇在他的日记多次提及“实业”“革命”。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推知,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实业,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大生集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助力,同时他本人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推动立宪运动。数据是直观的,又是鲜活的,学生能从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中推断出张謇在这段时间的活动重心,感受到在国家经历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我们的民族企业家顺应时代发展,心系家国的万丈情怀。
三、放眼全球历史,升华家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给予学生理性分析、合理引导,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中,科学、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勿把爱国主义畸形发展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不利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翻开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关于鸦片战争,我们会发现有一些这样的表达。如“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们对鸦片战争的反思,更多地强调外来侵略带来的伤害,这表达没有错,却容易让学生忽视了事件本身的反思。蒋廷黻曾说过:“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③屈辱的历史事件容易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颗“仇恨”的种子,这样的“爱国”是狭隘和变味的,所以在讲授相关及类似问题时,需要教师进行理性和正确的价值引导:因为战争,中华民族受到伤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中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战败?让学生明白晚清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家国情怀教育从某种方面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如果“过度地强调家国情怀,不屑放眼世界,就会导致封闭保守,夜郎自大,不利于国家的创新与发展”。④学习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战争与苦难,保持对苦难的痛感,并学会从自身进行反思,承担我们该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才大有希望,才会指日可待。同时这样才能完成历史教育育人的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是笔者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一些粗浅见解和做法,历史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管选择哪种方法都要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尽可能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适合他们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涵养更高水平的家国情怀。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商务印书馆,2012:797.
②祁龙威.张謇辛亥日记(节录)笺注[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
③蒋廷黻.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J].南北桥(国家),2013(12):72.
④成学江.关于历史学科“必备品格”的教学理解[J].中学历史历史教学参考,2018(9).
参考文献:
[1]张艳国.在历史教学中发现问题,在史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祝贺《历史教学问题》创刊60周年[J].历史教学问题,2017(5):10-12.
[2]马维林.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理解的建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3):64-68.
[3]林青.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7(3):41-42.
[4]柳尧杰,谭红玉.浅谈历史教学运用影视史学资源的基本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579,582.
[5]支成燕.历史教学的魅力[J].科学时代,2014(14):323-324.
[6]李萍.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5(14):183-184.
[7]张天赐.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81-82.
作者简介:陈剑瑜(1986.10—),女,汉族,籍贯:广东省东莞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历史二级教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