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舞蹈走进孩子的心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r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前提倡的新课程标准提到,教育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合学生思想认识,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使学生终身发展。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中学生艺术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这种教学理念,体现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体现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改标准,把课堂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如何保证这些时间的有效性、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并有所升华呢?本文就北妇版《中华民族舞韵》谈谈看法。
  《中华民族舞韵》是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艺术》课本中的补充教材。它是一节囊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课,从“傣族舞蹈”、“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和“维吾尔族舞蹈”四种舞蹈入手,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
  一、创设情境,巧妙引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此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我以模拟“幸运52”现场的形式入手。首先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来进行抢答,然后每组选一个“助教”在黑板上画上属于自己组的一枚商标。我选择的题目均围绕着“民族舞蹈”这个中心点,并运用多媒体教学。
  比如,第一题是这样的:“请问下面哪个不是蒙古族的歌舞表演形式?A马刀舞;B长鼓舞;C筷子舞。”答案是B长鼓舞。学生回答问题时,我进行点评,并且通过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抢答完后,对各组所得的商标进行统计,让商标最少的一组齐唱一首蒙古族民歌,其他同学打拍子。这样一次具有民族特色且不乏艺术氛围和生活性的活动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
  二、讨论、点拨
  即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积极讨论,合作探索,教师进行点拨,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如:第一个大问题,欣赏傣族舞蹈《雀之灵》片段后,请学生回答:“该舞蹈演员模仿的是什么?该舞蹈的特点是什么?”在同学们根据观察作出回答后,我总结:该舞蹈模仿的是孔雀,其特点是手臂酥软无骨,讲究姿态造型,腿部快提慢落。根据对傣族舞的了解,请同学们到台前模仿几个动作,如三道弯、孔雀开屏等。我对同学们做的动作进行点评纠正,然后给回答正确表演规范的组加枚商标。
  第二个大问题,介绍蒙古舞蹈和藏族舞蹈。我把这两种舞蹈放到一起讲解,先让同学们看两个舞蹈片断《天堂》和《珠穆朗玛》,然后让同学们分析两种舞蹈的区别。我进行点评,一个表现对大草原的向往和热爱,一个则糅进现代绘画中的夸张变形,表现沉重的美感,塑造一个为理想而介于人与神之间的少女,向往人的感情而又不得不为神的悲欢。当然两种舞蹈的特点也不一样,比如,蒙古舞蹈很注重肩部的动作,非常刚劲,而藏族舞蹈则注重腿部的颤膝和塌腰的动作,比较含蓄。最后,我教同学们几个典型的舞蹈动作,如蒙古舞蹈中的斗肩,要求手臂刚劲有力,藏族舞蹈中的颤膝,要求腿部放松并塌腰。然后请男同学和女同学面对面站着,男同学边唱边演跳蒙古舞蹈,女同学则演跳藏族舞蹈,再进行比较。
  第三个大问题,介绍维吾尔族舞蹈。首先欣赏舞蹈《天山原色》片段,回答问题:“维吾尔族舞蹈有什么特点?”在同学回答后,我总结:维吾尔族舞蹈群众性很强,以轻巧、优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转、多变的艺术特点而著称,要求舞者身体“板”、“直”。把握其风格特点后高歌一曲,齐唱《青春舞曲》。在演唱的过程中男生双手打节拍,女生边唱边跟着老师作舞蹈动作,如三步一抬要求动作干脆,身体板直。同时选几个同学组成乐队,给其他同学伴奏。此过程可先各自分组练习,再合起来练习几次,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此时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三、合作探究,实践体验
  教师要有“开放式”、“生活化”的教学意识,“合作探究”的意识,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艺术课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来创作表演。根据新疆歌曲《达坂城的姑娘》,让学生创作一段舞蹈,可自行分组。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新疆的风土人情及歌舞表演以做参考。同时还提醒同学们注意维吾尔族的舞蹈特点。创作完后请同学们分组表演,可以通过形体来表演,也可以用画画的形式把舞蹈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来,我再点评。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同时不仅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达到有效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拓展及总结
  教学目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东西,还要拓展视野,寻求更多的知识。因此,我通过多媒体,让同学们欣赏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以及国外民族舞蹈,如《长鼓舞》、《明亮的眼睛》等,并且简介了其他类型的舞蹈,比如:芭蕾舞、古典舞、现在舞等。最后比较各组所得的商标个数,给优秀的组加以表扬,然后大家齐唱《爱我中华》来结束此课。
  五、教学评价及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以舞蹈为主的艺术活动课。随着艺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育的生活化。本节课是以民族舞蹈教学为主的新授课,在设计本课时,我的教学思路是从欣赏入手,以感受、体验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思维。本节课不断为学生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提供了条件,使学生在欣赏、想象、表达、模仿、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堂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力争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化学课堂 学生的问题 应对措施  随着杜郎口中学的崛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备受关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改革犹如雨后之春
本文涉及的关于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和语言规划的问题在澳大利亚国内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由于近年来澳大利亚不断提高新移民的英语能力门槛,这个话题就不免被澳大利亚的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热烈讨论。  何谓“语言规划”?Kaplan(1997:3)将其定义为:“为了在一个或多个社群中实现有计划的改变或阻止某种改变而制定的一整套思想、信念、法律、法规、政策、规则和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7]按照这个定义,中国内地的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中秋绝唱,也是广为流传的词作,学生、老师都很熟悉,在备课时我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调整平常的教学思路就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已知疲惫。学会诵读古诗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张定远先生在《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要大声读,反复读!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读!读才能让学生学到情操,把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获得知识,进行积淀,形成语感。”  一  在备课之初,我就确定了以诵读促
摘要: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中考物理试题考查的目标。中考物理实验题包括说理型、测量型和探究型三种类型,全面考查了学生学好物理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策略上紧扣物理课程标准,密切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过程和方法,做足情境训练。  关键词: 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复习策略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科的根本属性,物理学中每一个概念的建立、每一个规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和恰当
在现代化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家访”一词对许多家长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了,甚至已成为一种奢望,家访的老师也越来越少了。我们做老师的,往往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就把学生好的或不好的情况通过这根电线进行了交流。面对表现特别欠佳的,通常是一个“紧急电话”把家长召唤过来,家长面对班主任老师的“紧急召见”,又岂敢有不来之理?  也许我们的工作繁重又忙碌,好像真的抽不出时间去学生家中走一趟。但是,也许我们的一次家访,
摘 要: 《鼻》是一部取材于古典作品,作者加以近代视角的解读,触及人性本质的改写作品。其超越了原作,亦可以说是巧妙地唤醒了古典文学的魅影,复苏了古典的世界。其中突出描写了人类的自尊心及利己主义。历来对《鼻》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是在研究或者批判《鼻》中透视出来的代表人性恶的利己主义,以及主人公禅智内供脆弱的自尊。本文从作品与原作的不同、作家人生的经历等出发重新品读这部名作。  关键词: 芥
摘 要: 快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改革任务愈加繁重。本文分析了初中体育课堂的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有效开展初中体育课教学改革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现状  体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部为增强学生体质提出要开展“阳光体育”、“快乐锻炼一小
摘 要: 《灿烂千阳》是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在世界范围内饱受称赞的文学作品。透过阿富汗连绵的战火,人们深切感受到在那个年代下艰难生存的阿富汗妇女们的悲惨命运和在无情的战火中惨遭破坏的自然环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析了女性和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在危难之中的生存和崛起。  关键词: 《灿烂千阳》 女性 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  继《追风筝的人》之后,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
毛泽东的诗词,有一种帝王的豪迈。为帝为王者,必有过人之气魄。在这首词中,诗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远非凡夫俗子所能道也。  一、遒劲的笔力,豪放的语词  本词中的写景有着吞吐古今的气势。写鹰,是搏击长空;写鱼,是畅游水中,皆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豪迈气势。写山、林、水等无生命之物也极富生命力,“红”“染”“碧”皆作动态,且用“万”“遍”“尽”等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展现了冠
摘 要: 《盛开的樱花林下》是日本作家坂口安吾的经典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为评论界所关注。本文试图从当下的视角深入阐释作品中山贼形象的“绝对的孤独”这一母题,从而揭示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当代人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作者对文学本质问题的不懈追寻与探讨。  关键词: 坂口安吾 小说《盛开的樱花林下》 “绝对的孤独”  《盛开的樱花林下》是日本著名作家坂口安吾的经典小说之一,自1947年问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