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入手,通过抽取样本问卷调查和走访面谈,调查分析了四川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发现目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心理机构管理不规范,师资较缺乏和学生对心理辅导认识有误解。最后,综合同学、老师和专家的意见,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健康心理 和谐校园 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 解决问题新思路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当今的中国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社会状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不稳定和可塑性的特点,这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吸收能力大于他们的辨别能力,更容易受社会消极影响而形成消极心理。如何驾驭青年期的这些特点,施以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民族振兴所需要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生方面:
(1)缺乏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46%)都不同程度地有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迷茫(20%),抑郁(17%)和焦虑(14%)。
(2)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学专家实验证明,互相之间的沟通能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而在调查中,50%以上的同学是通过自我调整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强,因此,大部分学生仍时时被心理问题所困绕。
(3)对心理辅导有误解。在调查中,有高达78%的同学对学校心理辅导机构不了解,他们有了心理问题宁愿自己消化和忍受也不愿意去咨询,认为去咨询就是有“心病“,害怕别人说笑。但是,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同学,长期闷在心里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学校方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薄弱,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按照四川省教育厅06年的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大学生人数万分之2~3和万分之10~15配备这样算来,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有以下几类:心理辅导教师、德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在这些高校心理教师中,专业教师不足1/4,其余为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兼任。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确需要壮大。
(2)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中心)工作被动。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成都市内各大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大都只是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治疗功能,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功能。心理咨询机构主要目的是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解除心理困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应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功能。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够规范。据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大家都在按自己的模式搞,这就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无序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不健全,心理咨询工作管理上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内容上缺乏科学化、系统化。
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随意性太大。大多数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开课方式多为选修课,导致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游离于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失去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发展机会。
(5)校际合作较少,老师之间缺乏广泛的交流,不能形成心理教育资源的共享。据调查,成都市内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中心整体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差异很大。尽管每年各大高校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参加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年会,然而,一个有效的教师资源共享体系仍没有建立,高校间老师的交流学习机会仍然很少。基于这些原因,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有快速的发展。
三、 探讨心理工作的新思路:
学生方面: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有困难及时解決;其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同时,正确认识心理辅导,正确全面认识自我,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学校方面:
1.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这一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的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建立和完善功能互补的四级运作系统。
(1)决策系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机构。该机构由分管校长及参与学生管理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处理重大问题。
(2)协调系统,学工部统盘协调和组织学生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方面工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3)执行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执行机构,具体实施此项工作, 面向学生开展工作。
(4)反馈系统,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既参与活动,又起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他们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可以反馈教育效果的优势。
2.精心选择咨询场所,慎重组建专业队伍。基于目前心理卫生普及程度和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程度的局限,咨询中心的地点,要尽量避免设在学生宿舍楼、校医院、行政办公楼等比较喧闹的区域,闹中取静的地方是首选。组建专业化的队伍,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一个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的还要看其个性特征是否适合,以保证工作质量和咨询效果。
3.领导重视,形成共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有效地开展,学校领导重视是关键。有关部门和领导要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列入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在人、财、物等方面切实给予支持。
4.试行督导制和资格认定制度,加大力度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 督导制是指由专业的资深人士组成督导小组,定期在高校提供现场督导。辅导员遇到理论上的困惑或实践中的难题,可以及时与督导联系,得到指导。资格认证可由教育部门规定考核科目,制定考核大纲,只有通过资格考试并经过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员才能取得任职资格。
5.更新工作理念,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高校应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学风、班风和舍风,使学生在良好校园心理气氛的熏陶和影响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心理。值得推荐川大的心理普及工作思想――“健康群体带动非健康群体,形成全校的阳光氛围”。招募阳光志愿者,让他们的积极乐观心态去感染周围的人。
6.动员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目前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互通信息,借助于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二要积极寻求社会的理解、支持,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与其他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三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究竟在做什么、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当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绩得到广泛认可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也就真正确立了其地位。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实施“阳光心理志愿者行动”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J].教育部简报,2006(154)
[2]刘国秋,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与改进措施[J].青少年研究,2006(3)
[3]伊影秋,许良,谈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4)
[4]樊富珉,王冰,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4
[关键词]健康心理 和谐校园 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 解决问题新思路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当今的中国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社会状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不稳定和可塑性的特点,这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吸收能力大于他们的辨别能力,更容易受社会消极影响而形成消极心理。如何驾驭青年期的这些特点,施以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民族振兴所需要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生方面:
(1)缺乏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46%)都不同程度地有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迷茫(20%),抑郁(17%)和焦虑(14%)。
(2)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学专家实验证明,互相之间的沟通能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而在调查中,50%以上的同学是通过自我调整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强,因此,大部分学生仍时时被心理问题所困绕。
(3)对心理辅导有误解。在调查中,有高达78%的同学对学校心理辅导机构不了解,他们有了心理问题宁愿自己消化和忍受也不愿意去咨询,认为去咨询就是有“心病“,害怕别人说笑。但是,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同学,长期闷在心里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学校方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薄弱,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按照四川省教育厅06年的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大学生人数万分之2~3和万分之10~15配备这样算来,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有以下几类:心理辅导教师、德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在这些高校心理教师中,专业教师不足1/4,其余为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兼任。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确需要壮大。
(2)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中心)工作被动。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成都市内各大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大都只是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治疗功能,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功能。心理咨询机构主要目的是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解除心理困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应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功能。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够规范。据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大家都在按自己的模式搞,这就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无序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不健全,心理咨询工作管理上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内容上缺乏科学化、系统化。
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随意性太大。大多数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开课方式多为选修课,导致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游离于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失去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发展机会。
(5)校际合作较少,老师之间缺乏广泛的交流,不能形成心理教育资源的共享。据调查,成都市内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中心整体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差异很大。尽管每年各大高校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参加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年会,然而,一个有效的教师资源共享体系仍没有建立,高校间老师的交流学习机会仍然很少。基于这些原因,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有快速的发展。
三、 探讨心理工作的新思路:
学生方面: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有困难及时解決;其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同时,正确认识心理辅导,正确全面认识自我,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学校方面:
1.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这一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的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建立和完善功能互补的四级运作系统。
(1)决策系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机构。该机构由分管校长及参与学生管理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处理重大问题。
(2)协调系统,学工部统盘协调和组织学生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方面工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3)执行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执行机构,具体实施此项工作, 面向学生开展工作。
(4)反馈系统,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既参与活动,又起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他们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可以反馈教育效果的优势。
2.精心选择咨询场所,慎重组建专业队伍。基于目前心理卫生普及程度和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程度的局限,咨询中心的地点,要尽量避免设在学生宿舍楼、校医院、行政办公楼等比较喧闹的区域,闹中取静的地方是首选。组建专业化的队伍,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一个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的还要看其个性特征是否适合,以保证工作质量和咨询效果。
3.领导重视,形成共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有效地开展,学校领导重视是关键。有关部门和领导要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列入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在人、财、物等方面切实给予支持。
4.试行督导制和资格认定制度,加大力度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 督导制是指由专业的资深人士组成督导小组,定期在高校提供现场督导。辅导员遇到理论上的困惑或实践中的难题,可以及时与督导联系,得到指导。资格认证可由教育部门规定考核科目,制定考核大纲,只有通过资格考试并经过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员才能取得任职资格。
5.更新工作理念,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高校应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学风、班风和舍风,使学生在良好校园心理气氛的熏陶和影响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心理。值得推荐川大的心理普及工作思想――“健康群体带动非健康群体,形成全校的阳光氛围”。招募阳光志愿者,让他们的积极乐观心态去感染周围的人。
6.动员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目前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互通信息,借助于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二要积极寻求社会的理解、支持,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与其他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三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究竟在做什么、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当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绩得到广泛认可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也就真正确立了其地位。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实施“阳光心理志愿者行动”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J].教育部简报,2006(154)
[2]刘国秋,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与改进措施[J].青少年研究,2006(3)
[3]伊影秋,许良,谈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4)
[4]樊富珉,王冰,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