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实践的内在动力。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只有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才会有清晰有力的改革思路,也才会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首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才能引领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当前,幸福教育理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追求幸福既是人的权利,也是人的天赋,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追求幸福看作是人生最理想的目标。
一、幸福教育的提出
幸福教育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在我国出现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叫兽1999年发表的论文《幸福教育论》这篇文章中。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次林教授的《幸福教育论》一书则对幸福教育理论作了详细而精辟的阐述。到2007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上,把“教育与幸福”作为研讨的主题,引起了全国更多学者对幸福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理性思考。
二、幸福教育的内涵
幸福教育既不是一种口号,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和教育思想。幸福教育观认为,教育就应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感悟和提高。虽然幸福与快乐都是人的主观感受,但幸福不等同与快乐,快乐是被动的,与外界刺激有关,当这种刺激消失后,快乐的持续时间就很短;而幸福却是稳定的感受,与主体的价值观有关。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让师生持续地感受幸福,体验幸福。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说明,一方面,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起过程本身应该是幸福的过程。另外,教育过程的幸福既包括学生的幸福,也包括教师的幸福。学生和教师的幸福应该是达到外在幸福和内在幸福的统一。由此,幸福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
其一,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
其二,学生快乐而幸福地学,教师快乐而幸福地教;
其三,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途径,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三、幸福教育实践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师生的和谐发展,是学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幸福教育实践使师生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幸福教育实践使教师拥有幸福的人生。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实现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的状态,是教师作为“职业人”,作为“教育主体”创造的完整的幸福,其包括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德性高尚和创新发展等。作为幸福教育的老师,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保障。而当前,我们教师南于过重压力的困扰导致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着实令人担忧。据中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检测的教师认为出现心理障碍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问超过8小时。在天津某些学校调查中,发现有63.3%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压力很大”,而这些压力来自于学校人际关系矛盾,家长期望值高、考评受挫以及提高学历的紧迫感等。教师的职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影响了教师本身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我们所要提尚的幸福教育就是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实行宽松的人文管理,以人为本,形成具有弹性的制度文化,体现尊重人、发展人的制度理念,既符合人情,又适合校情的学校管理。
实现创造和自我发展是教师自我满足和享受幸福的最高境界。幸福教育就是学校为教师自我价值的展示搭建七彩的舞台,让教师尽情表现自己的工作成效,让领导、同事和学生都为之喝彩,为之喜悦,为之振奋;幸福教育就是让教师在一种自由民主的评价氛围中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在享受成功与体验过程中,得到激励,促进成长。
(二)幸福教育实践使学生享受幸福的童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给予了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幸福。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幸福教育理念则是“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而教。”幸福教育就是在关注学生当下生存质量的基础上,承认差异,照顾全面,引导和挖掘学生自身力量,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求幸福。幸福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着力于营造愉悦气氛的平等交流的课堂,着力于建设“一个能满足学生需要、对学生有用的场所”(刘次林),着力于为学生提供竞争与合作的环境,让学生自觉地、大胆地、愉快地去探索、去实践,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会感受到甘苦中的幸福。
(三)幸福教育实践使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幸福教育实践就是努力构建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校园的构建本质,“科学、民主、人文、开放”是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幸福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实施素质教育,使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就是尊重人的生命特点,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使心灵相互沟通,使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就是借鉴社会的发展经验,打开校门,打破旧规,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校区与社区的有机结合,实行开放高效的管理模式,使教师能力能够自主地发展,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幸福的教育成就幸福的人生,幸福的教育发展幸福的学校。幸福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她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实践中,还是一个年轻的话题。实践幸福教育思想,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积极创建幸福教育文化,培养师生正确的幸福观和优良的幸福能力,才能不断优化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生命力,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幸福教育理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追求幸福既是人的权利,也是人的天赋,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追求幸福看作是人生最理想的目标。
一、幸福教育的提出
幸福教育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在我国出现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叫兽1999年发表的论文《幸福教育论》这篇文章中。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次林教授的《幸福教育论》一书则对幸福教育理论作了详细而精辟的阐述。到2007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上,把“教育与幸福”作为研讨的主题,引起了全国更多学者对幸福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理性思考。
二、幸福教育的内涵
幸福教育既不是一种口号,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和教育思想。幸福教育观认为,教育就应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感悟和提高。虽然幸福与快乐都是人的主观感受,但幸福不等同与快乐,快乐是被动的,与外界刺激有关,当这种刺激消失后,快乐的持续时间就很短;而幸福却是稳定的感受,与主体的价值观有关。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让师生持续地感受幸福,体验幸福。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说明,一方面,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起过程本身应该是幸福的过程。另外,教育过程的幸福既包括学生的幸福,也包括教师的幸福。学生和教师的幸福应该是达到外在幸福和内在幸福的统一。由此,幸福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
其一,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
其二,学生快乐而幸福地学,教师快乐而幸福地教;
其三,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途径,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三、幸福教育实践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师生的和谐发展,是学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幸福教育实践使师生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幸福教育实践使教师拥有幸福的人生。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实现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的状态,是教师作为“职业人”,作为“教育主体”创造的完整的幸福,其包括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德性高尚和创新发展等。作为幸福教育的老师,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保障。而当前,我们教师南于过重压力的困扰导致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着实令人担忧。据中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检测的教师认为出现心理障碍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问超过8小时。在天津某些学校调查中,发现有63.3%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压力很大”,而这些压力来自于学校人际关系矛盾,家长期望值高、考评受挫以及提高学历的紧迫感等。教师的职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影响了教师本身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我们所要提尚的幸福教育就是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实行宽松的人文管理,以人为本,形成具有弹性的制度文化,体现尊重人、发展人的制度理念,既符合人情,又适合校情的学校管理。
实现创造和自我发展是教师自我满足和享受幸福的最高境界。幸福教育就是学校为教师自我价值的展示搭建七彩的舞台,让教师尽情表现自己的工作成效,让领导、同事和学生都为之喝彩,为之喜悦,为之振奋;幸福教育就是让教师在一种自由民主的评价氛围中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在享受成功与体验过程中,得到激励,促进成长。
(二)幸福教育实践使学生享受幸福的童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给予了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幸福。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幸福教育理念则是“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而教。”幸福教育就是在关注学生当下生存质量的基础上,承认差异,照顾全面,引导和挖掘学生自身力量,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求幸福。幸福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着力于营造愉悦气氛的平等交流的课堂,着力于建设“一个能满足学生需要、对学生有用的场所”(刘次林),着力于为学生提供竞争与合作的环境,让学生自觉地、大胆地、愉快地去探索、去实践,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会感受到甘苦中的幸福。
(三)幸福教育实践使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幸福教育实践就是努力构建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校园的构建本质,“科学、民主、人文、开放”是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幸福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实施素质教育,使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就是尊重人的生命特点,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使心灵相互沟通,使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就是借鉴社会的发展经验,打开校门,打破旧规,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校区与社区的有机结合,实行开放高效的管理模式,使教师能力能够自主地发展,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幸福的教育成就幸福的人生,幸福的教育发展幸福的学校。幸福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她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实践中,还是一个年轻的话题。实践幸福教育思想,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积极创建幸福教育文化,培养师生正确的幸福观和优良的幸福能力,才能不断优化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生命力,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