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三把钥匙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03-01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的多。心理学家认为,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敢于并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带着问题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这或许是引导学生告别语文“少、慢、差、费”尴尬局面的不二法门。
  一、编者的问题设计是阅读的指向。要留意文前文本阅读是学生知识、能力获取的载体,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意文前提示,关注课后“研讨与练习”,特别是课后练习是很多教师忽视的,而它恰恰是编者的学习建议和编排主题的理性渗透引领学生去整体感知的开始。因为它是从编者的角度,它既依据新课程标准,又立足于文本特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如果能仔细的探究就会发现:题型设计不外乎就是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关键字词的品味与妙用、片段练习的拓展与延伸、作者情感的表达和写作特色的揣摩等等。比如《孔乙己》一文就是如此,第一题从文中四次哄笑中的“笑”去探讨初读此文的感受及文本的主题剖析。第二题则是小说人物刻画的描写方法的提问,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小说的创作技法及其精妙之处。第三题是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品味孔乙己的酸甜苦辣,人世悲愁。它通过语言品味让学生看到清末时代的缩影,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美的享受。第四题是一道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续写探究题,也是智力开发、思维提升、联想想象训练不可多得的手段。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
  二、传统教育的教学都会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往往忽视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这一做法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那么如何提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探究性、开放性问题至关重要。因而多一些准确有效的提问,引领高效思维过程是实施生态课堂的标志。为此我在教学问题设计时,表述尽量避免笼统,可以化大为小,化难为易,有难度的问题有意识的提供思考的角度、方向。比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我利用“羚羊木雕”这一线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同时,因势利导,相机诱发,我提出了“从父母的角度看,羚羊木雕仅仅是父亲送给孩子的礼物吗?”此时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视线聚焦于疑难之处,心会神领,读中能学会思考,正思探路,逆思溯源,此路不通,另辟蹊径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讨论。再如教学《伟大的悲剧》这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时,针对其篇幅长,思想内涵深,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难的特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而迅速的理解文章的内涵?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明白:何不从文章题目入手设计教学呢?启发学生思考,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又蕴含着伟大呢?两个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悲”在哪里?“伟大”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轻松而有效地解决了。以“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藏伟大”这一问题作为起始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的方面深入探究,各抒己见,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于教师的问题设计,好的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也是沟通教材、学生、教师的桥梁,会让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能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开启心智,积极思维,使其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主体性得以体现。
  三、“问”既是学生的权利,又是学生的义务。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解放孩子的嘴”,还孩子以问的权利,让他们一个个把问题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独立自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机会,但引导学生产生并提出疑问却很关键。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白哪些东西要讲清楚,哪些东西留给学生去思考。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了一段“引火线”,让学生“得不到”而生疑并提问。为此我在教授鲁迅《故乡》文章关键词语言品味时,先举例示范引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反也。”加之给予学生充裕的浸润在语言里的时间,学生的体验和发现不乏精彩之处。如学生就“横”字发表的见解,认为所横之物往往缺乏生命活力,村庄多以“坐落”称之,这里却用一“横”字,使得语言有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给人以突兀之感,表现力十足,达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更让我难忘的是在執教《变色龙》一文时,我让同学们各自谈谈对小说中的主角奥楚蔑洛夫的情感评价。盲人摸象,各有所得,不给学生明确提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比如有学生觉得这个奥楚蔑洛夫其实很可怜,因为老百姓可以讲真话,而他却当着老百姓的面,压抑自己的正常人性,不断否定自己,撕裂人格。与其说是在展示一个小警官丑陋阴暗的一面,还不如说以悲悯的眼光在审视小公务员人性扭曲的悲剧。相比之下,教师传统的嘲笑性阅读教学,无疑是受庸俗社会学思想影响而显得肤浅。
  新课标明确强调文本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还“讲堂”为“学堂”,允许编者、教师、学生多元化的解读,但个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也绝不是随意化。因而无论问题如何设计,解读如何,都必须要有“规范”,避免乱问,有一定的解读范围和价值取向,从而领悟文本价值的真正意义。为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弥足珍贵。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展示更多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的过程,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始终是主体,文本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凭借,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融;教师的教学也是为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品味、获取人文素养服务的,基于此阅读教学中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初始阶段。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
期刊
【摘要】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按照它们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到高级,高级的需求满足了才会追寻更高的需求,将他的需求理论与激发差生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马斯洛理论 自我实现需求 差生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一、更新观念,增强中专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和高职教育进一步扩大,给中专学校的招生和中专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专学校的主要专业有商务英语、财会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等应用型专业,中专生学习的动机就是实用。他们进校学习的动机是掌握相应技能,学以致用找到一个对口工作。面对高职院校的进一步扩招,面对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中专学校应该进一步改革,在加强学生技能的基
期刊
【摘要】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存在隨意性、就业指导模式单一,缺乏专业、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针对性较差且和社会需求有一定脱节等现象,除了要保证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的建设外,更要在教学内容、方式、过程等方面有所突破。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实效性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59-02  随着高等教
期刊
【摘要】从海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重点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对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形成基础型实验、综合和设计型实验、实践型实验的分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验课单独设置,实施后效果好。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实验教学内容 创新精神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Hj20075
期刊
【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已经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应该紧紧抓住这条生命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教育向精英化、系统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尽管我国学校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有些问题需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方面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出现的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81-01  差动螺旋传动教学内容出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基础》第三版第二章“螺旋传动”,虽然该节内容在前版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但还是美中不足,不够具体,对差动螺旋传动的理论依据——运动合成原理,只字未提,使同学们学习以后,仅仅限于只能解决差动螺旋传动问题,而对于与差动螺旋传动
期刊
【摘要】王老太以卖鸡蛋小本起家,遵循价值规律,诚信经营,做大企业,走出国门,深蕴经济学原理。  【关键词】“王老太卖鸡蛋” 现象 生产力 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93-01  一、众里寻他  提起政治课,特别是高中政治课,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种看法:政治课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更别说经济生活复习课了。为什么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89-01  作为一线历史教师,面对新课程理念,要实现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做好对学生的研究是重要前提。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都有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中学生对这种需要表现更为强烈,渴望显示自身价值得到老师、同学、家长以及社会的承认”。学生是一个群体,势必存在各方面差异。不同个体在同一领域内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06-01  今天,我一口气改完了孩子们的日记,与平时的日记相比,他们鲜活的习作内容令我感动,他们生动的语言表达令我吃惊,他们纯真而又丰富的情感世界令我大彻大悟……  昨天下午,在我们班实习了一个月零二十天的小白老师匆匆与孩子们告别了,没想到,星期天的日记中80%的同学都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娓娓述说着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