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其中一些国家建立了成功的职教模式,比如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cbet模式等。要改变国内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首先社会各界都应转变"重脑力轻体力、重经理轻工人"的传统观念,真正尊重劳动,重视劳动者;其次,职业教育者自身也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提升技术含金量等来加大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模式,普通教育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提升和巩固国家、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职业技术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被该组织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末,该组织就制定并通过了两份指导全球职业技术教育的准则性文件:1974年《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和1989年《技术与职业教育公约》,已成为各国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国际参考文件。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约12年举行一次,对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三届于2012年在我国上海举办。第三届大会的主题是"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重点探讨如何改革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确保所有青年和成人均能获得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技能。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其中一些国家建立了成功的职教模式,比如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
1.美国:CBE模式
美国职业教育主要由学校或学院这种公共教育机构来承担,主要采用"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简称CBE模式,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职业教育中。
CBE模式的特点是: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它打破了以传统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职业能力。
2.德国:"双元制"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这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
"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双元制"的成功实施,需要政府、企业与学校三方的密切合作。其中,企业培训起主导作用,职业学校起配合和服务作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培训的是"专深型"人才,这与其产业结构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密切相关。
3.澳大利亚:TAFE模式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直接承担职业教育的主要实体是TAFE.TAFE虽然是学院,但实际上学员80%的时间在工作现场进行工作本位学习,只有20%的时间在TAFE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它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现代学徒制度。
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证书体制很发达,采用职业资格框架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职业教育学制与高等教育一样采用学分制,依积累学分的多少发给相应证书,层次的差别有如我国的技工、中专、大专、本科。一般的TAFE学院不授学位,要取得学位,需进入高等教育学院或综合性大学深造。
4.英国:GNVQ模式
英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里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企业投入为主,在企业里进行。
英国政府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来推行能力本位教育,十分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他们将职业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教育体系中,用GNVQ整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体系"来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
5.日本:多元并举式。日本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措施有:①政府主导依法治教。1958年的《职业教育法》,1963年的《失业紧急对策法》,1978年的《部分修改职业教育法》等,各项法律成网式结构,法令与政令,基本法与普通法的结合。②"产学合作"。一种是走高中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另外一种是走大学和企业界的模式,如"企业投资","校企人员交流"等。③课程与教育形式的日趋多样化;1994年之后日本改革职业高中,创办了很多跨学科,多科学,多教育层次的综合性高中以及选修高中,职业高中趋于多样化。并且开办了很多短期大学。
从外国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培养,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中国的职业教育也想让学生多实践,但是很少有学校能给学生足够的资源去利用,实践往往成为一种过场,学生带着拿学分的目的去实践,而在德国和美国等国家,接受职业教育者在学校的身份是学生,在工厂的身份就是工人,他们在实践的时候是合同规定的,他们的责任感得到了提升,工作自然认真。职业教育不适合采用高等教育的学分制,而应注重培养正确的职业观,给受教育者提供实践机会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研究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时可以发现,他们的认证制度是很有效的,这也是可以让我们借鉴的地方。确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应成立一个机构来规范职业教育的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格证书体系,来保证各职业资格相互间的认可。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完善学术资格与职业资格之间的转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位证书并举的制度,增强两者之间互补的灵活性和渗透性。
在中国,职业教育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人们总觉得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能做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只能做蓝领,做苦力,或者认为应让高考落榜生接受高职教育等等,这都是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要改变国内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首先社会各界都应转变"重脑力轻体力、重经理轻工人"的传统观念,真正尊重劳动,重视劳动者;其次,职业教育者自身也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提升技术含金量等来加大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要让大家认清这个事实,让更多的人来接受职业教育,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成为高级技术人员。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待业人数过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
中国高职教育有些课程还是本科教育的简略版,尤其是基础课程基本上还是沿用大专教育的教学思路,同时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脱节现象,基础课程没有很好做到为专业技能服务的目的,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课之后普遍觉得学无所用,非常茫然。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当突出学生毕业后干什么,一切课程都应当切实服务于学生专业的需求,切实服务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需求。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拥有一个良好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即将面临社会发展的选择和淘汰。在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发展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必须深刻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思路,这样才能拥有稳定和良性的发展。要弄清楚职业教育的未来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职业教育提供支持,在适应社会的发展。
此外,应制定公平的政策,让职教毕业生从工资、社会保障、人才选拔等方面与其他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而就教育内部而言,应建立"让学生继续学习的路",使中高职衔接畅通,普高和职高"同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认可"职业教育也是一条成才之路"。
作者简介:杜玉静,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教师,主要从事地质学教学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模式,普通教育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提升和巩固国家、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职业技术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被该组织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末,该组织就制定并通过了两份指导全球职业技术教育的准则性文件:1974年《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和1989年《技术与职业教育公约》,已成为各国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国际参考文件。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约12年举行一次,对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三届于2012年在我国上海举办。第三届大会的主题是"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重点探讨如何改革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确保所有青年和成人均能获得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技能。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其中一些国家建立了成功的职教模式,比如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
1.美国:CBE模式
美国职业教育主要由学校或学院这种公共教育机构来承担,主要采用"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简称CBE模式,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职业教育中。
CBE模式的特点是: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它打破了以传统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职业能力。
2.德国:"双元制"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这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
"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双元制"的成功实施,需要政府、企业与学校三方的密切合作。其中,企业培训起主导作用,职业学校起配合和服务作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培训的是"专深型"人才,这与其产业结构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密切相关。
3.澳大利亚:TAFE模式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直接承担职业教育的主要实体是TAFE.TAFE虽然是学院,但实际上学员80%的时间在工作现场进行工作本位学习,只有20%的时间在TAFE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它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现代学徒制度。
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证书体制很发达,采用职业资格框架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职业教育学制与高等教育一样采用学分制,依积累学分的多少发给相应证书,层次的差别有如我国的技工、中专、大专、本科。一般的TAFE学院不授学位,要取得学位,需进入高等教育学院或综合性大学深造。
4.英国:GNVQ模式
英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里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企业投入为主,在企业里进行。
英国政府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来推行能力本位教育,十分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他们将职业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教育体系中,用GNVQ整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体系"来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
5.日本:多元并举式。日本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措施有:①政府主导依法治教。1958年的《职业教育法》,1963年的《失业紧急对策法》,1978年的《部分修改职业教育法》等,各项法律成网式结构,法令与政令,基本法与普通法的结合。②"产学合作"。一种是走高中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另外一种是走大学和企业界的模式,如"企业投资","校企人员交流"等。③课程与教育形式的日趋多样化;1994年之后日本改革职业高中,创办了很多跨学科,多科学,多教育层次的综合性高中以及选修高中,职业高中趋于多样化。并且开办了很多短期大学。
从外国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培养,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中国的职业教育也想让学生多实践,但是很少有学校能给学生足够的资源去利用,实践往往成为一种过场,学生带着拿学分的目的去实践,而在德国和美国等国家,接受职业教育者在学校的身份是学生,在工厂的身份就是工人,他们在实践的时候是合同规定的,他们的责任感得到了提升,工作自然认真。职业教育不适合采用高等教育的学分制,而应注重培养正确的职业观,给受教育者提供实践机会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研究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时可以发现,他们的认证制度是很有效的,这也是可以让我们借鉴的地方。确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应成立一个机构来规范职业教育的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格证书体系,来保证各职业资格相互间的认可。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完善学术资格与职业资格之间的转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位证书并举的制度,增强两者之间互补的灵活性和渗透性。
在中国,职业教育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人们总觉得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能做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只能做蓝领,做苦力,或者认为应让高考落榜生接受高职教育等等,这都是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要改变国内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首先社会各界都应转变"重脑力轻体力、重经理轻工人"的传统观念,真正尊重劳动,重视劳动者;其次,职业教育者自身也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提升技术含金量等来加大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要让大家认清这个事实,让更多的人来接受职业教育,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成为高级技术人员。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待业人数过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
中国高职教育有些课程还是本科教育的简略版,尤其是基础课程基本上还是沿用大专教育的教学思路,同时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脱节现象,基础课程没有很好做到为专业技能服务的目的,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课之后普遍觉得学无所用,非常茫然。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当突出学生毕业后干什么,一切课程都应当切实服务于学生专业的需求,切实服务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需求。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拥有一个良好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即将面临社会发展的选择和淘汰。在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发展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必须深刻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思路,这样才能拥有稳定和良性的发展。要弄清楚职业教育的未来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职业教育提供支持,在适应社会的发展。
此外,应制定公平的政策,让职教毕业生从工资、社会保障、人才选拔等方面与其他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而就教育内部而言,应建立"让学生继续学习的路",使中高职衔接畅通,普高和职高"同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认可"职业教育也是一条成才之路"。
作者简介:杜玉静,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教师,主要从事地质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