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可以很好的区分学生是否真的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掌握所学技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清楚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
【关键词】小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B8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86-02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多读多说。加强理解
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要读懂题意。读懂题意就像写作文时的审题,是非常重要的。它为你解决问题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它是解决任何一道应用题的必须经过。如何检查学生读懂了题意?那就是——说。让学生多读几遍题(至少2遍)之后,说说这道题叙述的主要内容或事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现在只有哪些可用的条件。如果学生能将这些内容口述清楚,那说明他已基本读懂了题的意思。例如: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2吨,36天烧完。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堆煤实际可烧多少天?如果学生读懂了题,他就能说出这道题讲述的是一堆煤的用法问题,每天的计划用量与实际用量有偏差,但煤的总重量是不变的。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堆煤实际可烧多少天。”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只有3个已知条件:(1)原计划每天烧2吨;(2)36天烧完;(3)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要解决实际可烧多少天,得先知道实际每天烧多少吨。读懂了题意,学生自然也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通过“多读”和“多说”,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分析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 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在这里,我个人认为数学教学也应该强调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应用题的教学,更是要让学生细读,在教学中,我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一道题还没有读完就开始做,结果回答的问题跟题目要求回答的问题相距千里,闹出多少笑话,当然这与学生的养成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开始动手做题。
3 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呢?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决定了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里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加法的应用范围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两个问题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呢?
首先要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有困难。
其次,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来完成的。人们常说,一步应用题是基础,道理也就在于此。研究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是在低、中年级,这时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下面以建立有关倍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说明。
4 分析问题
解答应用题,分析问题是关键。在这里,我主要谈三种方法: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显示出来,降低思维难度;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简单的说就是从最后问题想起:“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反过来一步步推断分析,找出未知与已知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运算得出问题的答案;综合法的思维方向则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由两个已知和它们之问的关系得出一个必然结果。根据以上方法,在根据数量关系步步前进,直到最后解决问题。第三,在学生基本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简缩思维过程,要求学生直接说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拓展解题思路,拓宽思维广度。
5 加强训练
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知识,也学习了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解答应用题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这就如同一个游泳运动员掌握了游泳的理论,而不下水刻苦练习,也是游不出好成绩的。游泳是如此,解应用题也是如此。因此,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关键。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教会学生怎样解题,而忽视让学生叙述解题的思路,这是不够的。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点好处:
5.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2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是否畅通;若思维不畅通,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
5.3节约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如果只等学生正确解答题目后,才判断出他们是否会解、会分析应用题(在解题过程中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那么这将大量浪费课堂时间。且学生做题有快有慢,做得快的同学等做得慢的同学做完题,快的同学就要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练习的题量也会大大增加。
【关键词】小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B8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86-02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多读多说。加强理解
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要读懂题意。读懂题意就像写作文时的审题,是非常重要的。它为你解决问题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它是解决任何一道应用题的必须经过。如何检查学生读懂了题意?那就是——说。让学生多读几遍题(至少2遍)之后,说说这道题叙述的主要内容或事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现在只有哪些可用的条件。如果学生能将这些内容口述清楚,那说明他已基本读懂了题的意思。例如: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2吨,36天烧完。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堆煤实际可烧多少天?如果学生读懂了题,他就能说出这道题讲述的是一堆煤的用法问题,每天的计划用量与实际用量有偏差,但煤的总重量是不变的。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堆煤实际可烧多少天。”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只有3个已知条件:(1)原计划每天烧2吨;(2)36天烧完;(3)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要解决实际可烧多少天,得先知道实际每天烧多少吨。读懂了题意,学生自然也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通过“多读”和“多说”,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分析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 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在这里,我个人认为数学教学也应该强调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应用题的教学,更是要让学生细读,在教学中,我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一道题还没有读完就开始做,结果回答的问题跟题目要求回答的问题相距千里,闹出多少笑话,当然这与学生的养成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开始动手做题。
3 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呢?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决定了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里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加法的应用范围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两个问题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呢?
首先要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有困难。
其次,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来完成的。人们常说,一步应用题是基础,道理也就在于此。研究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是在低、中年级,这时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下面以建立有关倍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说明。
4 分析问题
解答应用题,分析问题是关键。在这里,我主要谈三种方法: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显示出来,降低思维难度;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简单的说就是从最后问题想起:“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反过来一步步推断分析,找出未知与已知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运算得出问题的答案;综合法的思维方向则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由两个已知和它们之问的关系得出一个必然结果。根据以上方法,在根据数量关系步步前进,直到最后解决问题。第三,在学生基本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简缩思维过程,要求学生直接说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拓展解题思路,拓宽思维广度。
5 加强训练
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知识,也学习了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解答应用题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这就如同一个游泳运动员掌握了游泳的理论,而不下水刻苦练习,也是游不出好成绩的。游泳是如此,解应用题也是如此。因此,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关键。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教会学生怎样解题,而忽视让学生叙述解题的思路,这是不够的。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点好处:
5.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2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是否畅通;若思维不畅通,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
5.3节约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如果只等学生正确解答题目后,才判断出他们是否会解、会分析应用题(在解题过程中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那么这将大量浪费课堂时间。且学生做题有快有慢,做得快的同学等做得慢的同学做完题,快的同学就要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练习的题量也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