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教学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都与教学评价问题有关,而当前人们所惯用的那些大同小异的评价标准都是建立在对教师的价值判断上。譬如,普遍采用的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六项指标来评价一节课的模式,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这种评价导致了教学过分重视教师的行为,使教师的教学刻板地履行自己的教案,学生成了实施教案的配角与点缀。如果我们运用这种评价体系去评价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的生物教学,试图通过教学赋予学生“生命与灵魂”,实乃是空谈。所以亟需建立一个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在教学评价中应力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应指导他们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教材体系以及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等,从而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
  一、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突出评价的主体价值
  学生在运用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方式和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知道自己在发展中的需要,在自我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真正确定学生学习生物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研究中,我们是以评价报告单的形式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是:新课开始时,我先把报告单发给学生,以便在学习时有的放矢。结果,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参与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下表是初二.2班的李晓杰同学在学习“青蛙的外形”之后填写的报告单。
  《生物》学生学习水平评价报告单
  班级:初二.2班 姓名:李晓杰 学习内容:青蛙的外形
  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中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表现是满意的,每句话都发自肺腑,字里行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字字句句渗透着自信。于是教师给李晓杰同学的家长发出了这样的喜报:“家长同志您好!李晓杰同学在“实验设计---验证蛙眼对活动的物体很敏感”的活动中,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你们应该为你们的孩子感到骄傲”。填写报告單“浪费”了5分钟,却回收了超过5分钟十倍、二十倍的价值,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二、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教学,
  实现“以学论教”的目的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所以,在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时,要让学生参与到对教师的素质及教学的评价中来。
  1.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素质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人格不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素质,就是学生学习教师的过程。
  例如在“自然选择”一节的教学中,我由自然界中生物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竞争、国际竞争,以此教育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竞争。课后的“评价教师的素质”活动中,有一位同学如此写道:“老师,今天我才发现您是真心地爱我们,为我们的将来着想,从你的表情中,我甚至读到了‘恨铁不成钢’。听了您的课,我才开始认真地为自己的将来考虑:是呀!今天我不学习,娇生惯养,总依靠父母,将来我如何能在社会中求得一席之地呢?”
  2.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教学
  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我们主要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从而评价教师的课堂表现对于学生有几分“学”的价值。这也正是我们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目的所在。
  仍以“自然选择”为例:我设计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报告单”,临下课五分钟让学生进行评价,从中选择一份供大家参考。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报告单
  班级 姓名 学习内容
  教师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学生的评价报告单,容易发现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洞察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三、学生参与评价教材,
  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第一需要
  生物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是否符合中学生心理的特点,是否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否较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否有效地实现与相关学科间的融合,在这些方面学生最有发言权,应引导学生合理地评价。
  而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生物教材,应发挥这方面的功能,起到帮助或指导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作用。我主要引导学生从教材能否充分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能否发展学生生物思维能力、教材表现形式以及练习的设计形式这四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评价也涉及教材的文字编制、版式的设计、图片的制作以及印刷工艺,从而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教材改进和处理意见。
  四、让学生参与学习成果的评价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追求的是多层次的目标要求、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由此形成的学习成果也呈现出多样化。无论哪种形式的成果都显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都应得到全面、恰当的评价。学习档案袋就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例如学期末,将档案袋中收集的所有实验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
  另外,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档案袋中还可以收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资料图片、小制作、小论文、各种评价报告单以及教师发给的喜报等等。学期末举办橱窗展览,让大家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当然,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包括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因素,如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相信随着教学研究实践活动的逐步深入,这种评价体系会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 刘 颖)
其他文献
在英国,“特殊学生”包括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语言不过关的学生、行动或智力有问题的学生。每一个特殊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而英国的学校教育却也真实地做到了“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在英国,这些“特殊学生”是幸福的,而且这种幸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笔者近期用两个月的时间参观走访了二十几所英国学校,所有学校都有特殊的学生,有些学校的“特殊学生”甚至占到学生总人数的10%以上。出现这种现象,还要从英国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课中有很多震撼人心的细节描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抓住细节描写,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并体会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
新加坡学前教育长期主要由社会团体、宗教组织和私人业者经营,不列入正规教育体系。幼儿园提供3~6岁幼儿教育,一般为半天课程。托儿所提供2个月至6岁婴幼儿保育和教育,为半天或全天课程。2011年,新加坡长期关注幼儿及老人福利的慈善机构“连氏基金”委托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对世界45个国家学前教育状况进行调查。2012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个国家中新加坡的学前教育名列第29。此后,“连氏基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即主体的我,意识到客体我的诸多方面,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如肢体活动、思维情感,自己与他人关系,与环境社会的关系。但是自我意识不是自我,只是自我的一部分,是可以真切感受到的意识现象。自我意识概念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但自我意识对人的个性、行为品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自我意识的关注,不应只是心理学工作者的事,应当引起教育,特别是德
课改要取得成功,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必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领会课改的本质。课改要有特色,必须深入研究本校课堂教学实际,基于校情、生情,崇真务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走校本化课改之路。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在传承总结始于1998年的“4711”课时加教法改革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努力践行宜宾市翠屏
德育是开启与培养人智慧的教育活动,是向人们传达生活智慧的教育活动。千百年来,人类对外在和内在世界的客观规律和法则的认知与揭示,积淀为智慧与文明,形成了以科学性、人文性的道德知识为主的学校德育,它无疑是人们学习、掌握道德文明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其中,恰当的学校德育活动是实现这一“最有效途径”的基础性工作。  德育活动恰当性是指中小学在开展德育过程中的目标、内容、形式、时机等要与受教者的现实生活和发展需
[摘 要]为了解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特点,选取了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两所小学的三至六年级共计5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和正义等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勇气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六年级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  一、前言  自1999年8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
新的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包括社会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在课改思想的指导下,劳技教学常规教学活动框架发生变化,常规教学活动的方式随之改变,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发生变化,新的教学工作方式随之而建立。劳动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更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体验中学习。  一、创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城区的龙湖区,是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奔流不息的韩江,滋养着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海滨邹鲁”的厚重人文底蕴,造就这里崇文重教的浓厚风气。从特区起步的龙湖教育,在这片创业热土上筚路蓝缕,砥砺奋进,抒写着教育现代化的绚丽篇章。  一、“十个率先”引领粤东教育发展潮流  近几年来,龙湖区以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气魄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在汕头市做到了“十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基本普及
为推动教育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均衡配置,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山东省肥城市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并采取了有力措施。今年以来,新建续建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城区小学、新职教中心校、新二中等教育建设项目30个,总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亿元;在优化学校布局中,充分考虑偏远农村群众的需求,不单纯追求学校规模,适当保留一些学校或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针对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区的实际,规划打造形成城东、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