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霍山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9-0103-2
石斛为兰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石斛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约有1500种,我国多分布在北纬30°以南地区,在北纬30~50°也有少量分布。目前,全国共有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等11大类,包括2个变种、76种细分种类,自北向南大类分布逐渐增多。大别山区的安徽霍山、金寨、岳西以及河南南召等地是石斛的主要生长地区。霍山县石斛共有3个品种,分别为霍山米斛、霍山铜皮石斛和霍山铁皮石斛,其中以米斛最为有名,是石斛中的珍品。霍山石斛种植历史悠久,早在1700年前,公元3世纪《名医别录》就记载,“石斛生于六安山谷水旁石上”,清代赵学楷在《百草镜》中记载“石斛,出自六安州及颖州府霍山县,称霍山石斛最佳。”霍山石斛作为安徽乃至全国的特色生物资源之一,其品质在全国最为道地,2009年霍山县就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了“中国石斛之乡”荣誉称号。霍山石斛因其独有的药用价值,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1 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现状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大别山腹地,县域面积2043km2,总人口36.7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县。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境内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降水量较为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整体地理分布包括500m以下的丘陵和海拔在500~1000m的中山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都非常适宜石斛的生长。据相关资料介绍,霍山石斛人工种植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规模很小,整个霍山县域的种植面积不足2000m2。
为了把霍山石斛这一国家珍稀物种保护好、发展好,在霍山县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40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把霍山石斛这一濒危物种抢救过来,并且使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霍山石斛产业发展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1阶段是保种阶段,20世纪70—90年代,主要通过野生改家种,保存了霍山石斛原种;第2阶段是技术突破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主要标志是组培技术的突破;第3阶段是产业化发展阶段,从2009年开始,主要标志是规模化种值。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1.1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霍山石斛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正逐步发展为大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6年,全县石斛种植面积达533.33hm2(其中米斛400hm2,铁皮、铜皮石斛133.33hm2)。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53家,其中從事石斛种植、加工及销售的合作社110家,社员1500余人,带动农户2000余户。石斛生产总值10亿元,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25亿元的40%。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0元,其中人均收入来源于石斛收入的约936元,占8.4%,从事石斛种植、加工及销售的农民2000余户,户均年收入10万余元。全县共有从事石斛种植、加工及销售的企业170多家,龙头企业20多家,其中有央企中国中药、港企天下泽雨、上市企业九仙尊、新三板挂牌1家、上交所挂牌2家,主要产品有石斛鲜条、枫斗、干花、盆栽等,九仙尊开发有石斛浸膏、石斛颗粒2个保健产品。2016年石斛产品销售额达6.5亿元,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等地。
1.2 带动脱贫增收作用明显 霍山全县石斛种植流转贫困户的土地约20hm2,基地种植及生产加工提供用工岗位约1500个,贫困人员直接从事石斛产业的约400人。经测算,霍山石斛产业每年为全县贫困户带来土地租金收入90万元,务工收入2700万元,从业人员产业收入80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8950元,人均增收7200元。
1.3 基础性研究不断深入 近年来,霍山县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开展霍山石斛进药典及系列标准研制、新食品原料申报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17年,已经有2个行业标准和5个地方标准颁布实施,2个国家标准和9个地方标准立项,尚有3个国家标准在立项中。
1.4 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2007年霍山石斛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霍山县被授予“中国石斛之乡”;2010年“霍山石斛”商标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1月,霍山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2016年12月,霍山石斛荣登“十大皖药之首”。2017年1月,“何云峙牌”商标获驰名商标称号。2017年3月份,霍山石斛通过国家濒科委的濒危物种人工培植论证,拥有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霍山石斛”驰名商标和“霍山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已启动。
2 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斛产业未建立起完整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标准体系 生产技术规程、鉴定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检测技术规程和繁育技术规程、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尚未完全制定,存在种源混乱、质量混乱、名称使用混乱等问题。
2.2 产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足 目前,霍山石斛的种植面积、加工能力和产品销售等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少,缺乏带动能力,农民参与度低,组组织化程度不高。
2.3 加工业发展滞后,工业化发展程度低 现有的地方性加工企业多属小作坊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低层次、低水平的,深加工的高尖端产品尚未形成,未来产品加工走向尚未明确定位。产业链联系度弱,产业带动力不足。
2.4 产业科技含量低,研发体系不健全 科研力量和资源配置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投入不足,目前基础与应用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2.5 销售市场混乱,监管措施不力 目前未建立起市场准入制,以致良莠不齐、鱼目混杂的商品大量涌现,造成“乱、假、散”的现象严重。由于查处打击不力,严重影响了市场形象和霍山石斛产品的声誉。
2.6 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不高 举办适应市场开发的全国性或国际性霍山石斛学术交流和产品推介活动少,偶尔有但档次低、规模小、影响力不高,产业及产品系统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
3 加快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野生资源保护 要全面摸清其区域分布、面积和数量,建立原种保护园区,制定符合实际的原产地保护措施,确保原生态石斛得到保护和发展,为资源永续利用,造福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3.2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强化产业标准化意识,包括栽培技术标准、生产示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都要形成1个统一尺度。要依据产业标准和品牌定位,建立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从资质、种苗生产规模与产品规格到销售配额实行准入制。
3.3 提升科技含量 加强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全面构建霍山石斛科研平台,重点打造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霍山石斛科研中心和霍山石斛质量檢测鉴定中心,全面构建霍山石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霍山石斛应用基础研究,积极组织开展霍山石斛新产品研发,特别是加快霍山石斛“药食同源”、新食品原料等公共新产品的研究,加快科技攻关,成果引进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要确保科研经费投入,用强化科技服务提高霍山石斛产业化水平,用科技支撑霍山石斛产业发展。
3.4 强化市场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一方面要建立规范化市场管理体制,进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要制定行业标准,建立产品市场准入制,强化地理标志认证,规范市场流通行为。工商、税务、药检、农业和林业等部门要主动担当,联手行动,加强市场整顿,要依法查处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净化市场,建立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
3.5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影响力,不仅要把发展霍山石斛打造成为全县特色支柱产业,而且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名牌产品、知名产业。因此,相关部门在政策上要给足,资金要确保,主导作用要到位。要搞好协调服务,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力争地把霍山建成全国最大的种源保护基地,种苗生产基地,规范化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基地和服务基地。
(责编:张宏民)作者简介:李静(1976—),女,梁宁阜新人。 收稿日期:2019-03-30
关键词:霍山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9-0103-2
石斛为兰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石斛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约有1500种,我国多分布在北纬30°以南地区,在北纬30~50°也有少量分布。目前,全国共有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等11大类,包括2个变种、76种细分种类,自北向南大类分布逐渐增多。大别山区的安徽霍山、金寨、岳西以及河南南召等地是石斛的主要生长地区。霍山县石斛共有3个品种,分别为霍山米斛、霍山铜皮石斛和霍山铁皮石斛,其中以米斛最为有名,是石斛中的珍品。霍山石斛种植历史悠久,早在1700年前,公元3世纪《名医别录》就记载,“石斛生于六安山谷水旁石上”,清代赵学楷在《百草镜》中记载“石斛,出自六安州及颖州府霍山县,称霍山石斛最佳。”霍山石斛作为安徽乃至全国的特色生物资源之一,其品质在全国最为道地,2009年霍山县就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了“中国石斛之乡”荣誉称号。霍山石斛因其独有的药用价值,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1 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现状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大别山腹地,县域面积2043km2,总人口36.7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县。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境内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降水量较为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整体地理分布包括500m以下的丘陵和海拔在500~1000m的中山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都非常适宜石斛的生长。据相关资料介绍,霍山石斛人工种植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规模很小,整个霍山县域的种植面积不足2000m2。
为了把霍山石斛这一国家珍稀物种保护好、发展好,在霍山县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40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把霍山石斛这一濒危物种抢救过来,并且使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霍山石斛产业发展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1阶段是保种阶段,20世纪70—90年代,主要通过野生改家种,保存了霍山石斛原种;第2阶段是技术突破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主要标志是组培技术的突破;第3阶段是产业化发展阶段,从2009年开始,主要标志是规模化种值。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1.1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霍山石斛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正逐步发展为大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6年,全县石斛种植面积达533.33hm2(其中米斛400hm2,铁皮、铜皮石斛133.33hm2)。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53家,其中從事石斛种植、加工及销售的合作社110家,社员1500余人,带动农户2000余户。石斛生产总值10亿元,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25亿元的40%。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0元,其中人均收入来源于石斛收入的约936元,占8.4%,从事石斛种植、加工及销售的农民2000余户,户均年收入10万余元。全县共有从事石斛种植、加工及销售的企业170多家,龙头企业20多家,其中有央企中国中药、港企天下泽雨、上市企业九仙尊、新三板挂牌1家、上交所挂牌2家,主要产品有石斛鲜条、枫斗、干花、盆栽等,九仙尊开发有石斛浸膏、石斛颗粒2个保健产品。2016年石斛产品销售额达6.5亿元,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等地。
1.2 带动脱贫增收作用明显 霍山全县石斛种植流转贫困户的土地约20hm2,基地种植及生产加工提供用工岗位约1500个,贫困人员直接从事石斛产业的约400人。经测算,霍山石斛产业每年为全县贫困户带来土地租金收入90万元,务工收入2700万元,从业人员产业收入80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8950元,人均增收7200元。
1.3 基础性研究不断深入 近年来,霍山县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开展霍山石斛进药典及系列标准研制、新食品原料申报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17年,已经有2个行业标准和5个地方标准颁布实施,2个国家标准和9个地方标准立项,尚有3个国家标准在立项中。
1.4 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2007年霍山石斛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霍山县被授予“中国石斛之乡”;2010年“霍山石斛”商标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1月,霍山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2016年12月,霍山石斛荣登“十大皖药之首”。2017年1月,“何云峙牌”商标获驰名商标称号。2017年3月份,霍山石斛通过国家濒科委的濒危物种人工培植论证,拥有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霍山石斛”驰名商标和“霍山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已启动。
2 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斛产业未建立起完整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标准体系 生产技术规程、鉴定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检测技术规程和繁育技术规程、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尚未完全制定,存在种源混乱、质量混乱、名称使用混乱等问题。
2.2 产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足 目前,霍山石斛的种植面积、加工能力和产品销售等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少,缺乏带动能力,农民参与度低,组组织化程度不高。
2.3 加工业发展滞后,工业化发展程度低 现有的地方性加工企业多属小作坊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低层次、低水平的,深加工的高尖端产品尚未形成,未来产品加工走向尚未明确定位。产业链联系度弱,产业带动力不足。
2.4 产业科技含量低,研发体系不健全 科研力量和资源配置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投入不足,目前基础与应用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2.5 销售市场混乱,监管措施不力 目前未建立起市场准入制,以致良莠不齐、鱼目混杂的商品大量涌现,造成“乱、假、散”的现象严重。由于查处打击不力,严重影响了市场形象和霍山石斛产品的声誉。
2.6 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不高 举办适应市场开发的全国性或国际性霍山石斛学术交流和产品推介活动少,偶尔有但档次低、规模小、影响力不高,产业及产品系统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
3 加快霍山县石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野生资源保护 要全面摸清其区域分布、面积和数量,建立原种保护园区,制定符合实际的原产地保护措施,确保原生态石斛得到保护和发展,为资源永续利用,造福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3.2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强化产业标准化意识,包括栽培技术标准、生产示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都要形成1个统一尺度。要依据产业标准和品牌定位,建立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从资质、种苗生产规模与产品规格到销售配额实行准入制。
3.3 提升科技含量 加强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全面构建霍山石斛科研平台,重点打造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霍山石斛科研中心和霍山石斛质量檢测鉴定中心,全面构建霍山石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霍山石斛应用基础研究,积极组织开展霍山石斛新产品研发,特别是加快霍山石斛“药食同源”、新食品原料等公共新产品的研究,加快科技攻关,成果引进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要确保科研经费投入,用强化科技服务提高霍山石斛产业化水平,用科技支撑霍山石斛产业发展。
3.4 强化市场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一方面要建立规范化市场管理体制,进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要制定行业标准,建立产品市场准入制,强化地理标志认证,规范市场流通行为。工商、税务、药检、农业和林业等部门要主动担当,联手行动,加强市场整顿,要依法查处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净化市场,建立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
3.5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影响力,不仅要把发展霍山石斛打造成为全县特色支柱产业,而且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名牌产品、知名产业。因此,相关部门在政策上要给足,资金要确保,主导作用要到位。要搞好协调服务,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力争地把霍山建成全国最大的种源保护基地,种苗生产基地,规范化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基地和服务基地。
(责编:张宏民)作者简介:李静(1976—),女,梁宁阜新人。 收稿日期: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