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开展纳米农药水性制剂在广德县单季中稻生产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农药水性制剂与广德县常用高端农药的防效无明显差异,生产上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能达到理想的防效,可作为主选药剂用于水稻病虫害的飞防作业。推荐用量为制剂量3kg/hm2加水配制成15~22.5kg/hm2药液量,全生育期用药2次,分蘖期视两迁及螟虫发生情况,以重发虫害为主进行防治,破口前3~10d以穗期主发病害为主,兼治虫害。
关键词:纳米农药;水性制剂;单季中稻;水稻病虫害;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092-04
广德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万hm2左右,以单季中稻为主,其中主要病虫害有“三虫”(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一般年份,在水稻生育前期(分蘖期),主要以两迁害虫、二化螟及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开展1次统防统治;生育后期主要以穗期病害为主综合考量兼治虫害,开展第2次统防统治;全年大田基本用药2次即可。近年来,随着农村务农劳力越来越紧张,病虫害防治器械也将逐渐由传统器械向新型航空植保器械转变。为了验证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纳米农药水性制剂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的防治效果、减量增效情况以及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本次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药剂 详见表1。
1.1.2 防治对象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
1.1.3 试验作物 水稻品种为创两优3。试验在安徽省广德县桃州镇白洋村华阳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内进行,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小麦,5月18日播种,6月9日机插。整个试验过程,除试验处理的要求外,未改变其他农事操作。
1.1.4 试验器材 大疆1S无人机,飞行参数如下:15L/hm2、4.4m/s、行距5m、飞行高度1.8m左右。
1.2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共计4个处理组合用药,药剂及用量见表2。药剂处理小区面积3335m2,空白对照小区面积334m2,重复3次。
1.3 施药次数、方法及防治对象 试验田水稻秧田期未施用任何药剂,机插后除草剂依据当地农事操作统一施用,防治病虫害共计2次施药。第1次施药于7月24日上午10时进行,试验田水稻处于分蘖期,防治对象以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水稻纹枯病为主;第2次施药于8月20日下午进行,试验田水稻处于破口前7d左右,防治对象以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等为主。依据事先规划区块、线路及飞行参数采用自动飞行模式施药。每小区按3335m2架次药量配药,并在每小区飞防完毕后清洗药箱及喷头再进行下一小区防治。
1.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4.1 气象条件 第1次施药时晴,风力2~3级,温度26~35℃。第2次施药时晴、微风,温度24~33℃。
1.4.2 调查时间和次数 稻飞虱分别于8月19日(最后1次用药药前1d)、21日(药后1d)、23日(药后3d)、27日(药后7d)4次调查;稻纵于9月3日(药后15d)危害定型后调查1次;二化螟于9月10日(药后21d)危害定型后调查1次;“三病”于9月12日田间病害定型后调查1次。
1.4.3 调查方法
1.4.3.1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 调查方法为拍盘法,每个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15点,每点2丛,将涂有机油或肥皂水的白瓷盘伸入稻行间,摇动或拍打稻丛,迅速统计白瓷盘上的飞虱数,计算减退率和防效。
1.4.3.2 稻纵卷叶螟 5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50丛水稻,每株水稻调查上部3张叶,统计卷叶率,计算防效。
1.4.3.3 二化螟(三化螟) 平行式跳跃取样法,每小区调查100丛水稻,统计白穗率,计算防效。
1.4.3.4 纹枯病 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10丛,共50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
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4.3.5 稻瘟病(穗颈瘟) 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每小区查500穗,记录调查的总穗数、病穗数,计算病指和防效。
穗瘟(以穗为单位)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6%~20%(1/3枝梗发病);
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分瘪谷);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1.4.3.6 稻曲病 在水稻腊熟期(稻曲病发生稳定时)调查1次。调查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10丛,共50丛,记录总穗数、病穗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指和防效。
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
0级:无病粒;
1級:每穗1个曲球或染病稻粒;
3级:每穗2个曲球或染病稻粒; 5级:每穗3~5个曲球或染病稻粒;
7级:每穗6~9个曲球或染病稻粒;
9级:每穗10个曲球以上或染病稻粒。
1.4.4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分析 本次试验各个处理均未见对作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
2.2 防治效果 本次试验中,纳米农药处理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结果如表3~6所示。由表3~6可知,对稻飞虱、稻瘟病的防效,因试验田本年度稻飞虱、稻瘟病发生程度轻,通过试验方案方法调查方法及我站病虫测报调查方法调查均未见,固而对稻飞虱及稻瘟病防效有待近一步试验验证。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各处理防效均在90%左右,各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性不明显,其中纳米农药处理较对照药剂处理及农户自防处理药剂均高出近3%左右;对二化螟防效各处理均在90%以上,其中农户自防处理的防效最佳,为92.68%;纳米农药的防效91.41%;对照药剂处理略低,防效为91.34%。对纹枯病防效各处理均达80%以上,且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不明显,防效均达到了理想效果。对稻曲病防效以纳米农药效果最好,防效为76.40%,为3个处理最高;所有处理均达75%以上,防效理想。
2.3 增产效果 通过实收测产,纳米农药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17.19%,对照药剂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16.29%,农户自防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16.82%,以纳米农药处理增产幅度最高(表7)。本次试验2次施药,纳米农药有效成分共计339g/hm2,较对照药剂处理(465g/hm2)减少26.88%,较农户自防处理(546g/hm2)减少37.91%。
3 結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农药水性制剂与广德县常用高端农药的防效无明显差异。在广德县单季中籼稻全生育期用药2次,分蘖期视两迁害虫及螟虫发生情况,以重发虫害为主进行防治;破口前3~10d以穗期主发病害为主并兼治虫害,进行1次防治。3kg/hm2制剂量加水配制15~22.5kg/hm2药液量生产上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效理想,可作为主选药剂用于对水稻病虫害的飞防作业。
纳米农药水性制剂剂型先进,水容性好,施药时配药简单省时,能有效防止喷头堵塞,可提高飞防日作业能力。由本次试验结果可知,纳米农药剂型配药环节比对照省时省力,飞防日作业能力提高近20%,且组合效果较好,能在保证防效同时减少农药用量,减量增效效果明显。如能将各个单剂做成纳米剂型,施药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配方施药,从而更有利于农药减量及降低用药成本。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纳米农药;水性制剂;单季中稻;水稻病虫害;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092-04
广德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万hm2左右,以单季中稻为主,其中主要病虫害有“三虫”(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一般年份,在水稻生育前期(分蘖期),主要以两迁害虫、二化螟及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开展1次统防统治;生育后期主要以穗期病害为主综合考量兼治虫害,开展第2次统防统治;全年大田基本用药2次即可。近年来,随着农村务农劳力越来越紧张,病虫害防治器械也将逐渐由传统器械向新型航空植保器械转变。为了验证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纳米农药水性制剂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的防治效果、减量增效情况以及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本次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药剂 详见表1。
1.1.2 防治对象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
1.1.3 试验作物 水稻品种为创两优3。试验在安徽省广德县桃州镇白洋村华阳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内进行,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小麦,5月18日播种,6月9日机插。整个试验过程,除试验处理的要求外,未改变其他农事操作。
1.1.4 试验器材 大疆1S无人机,飞行参数如下:15L/hm2、4.4m/s、行距5m、飞行高度1.8m左右。
1.2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共计4个处理组合用药,药剂及用量见表2。药剂处理小区面积3335m2,空白对照小区面积334m2,重复3次。
1.3 施药次数、方法及防治对象 试验田水稻秧田期未施用任何药剂,机插后除草剂依据当地农事操作统一施用,防治病虫害共计2次施药。第1次施药于7月24日上午10时进行,试验田水稻处于分蘖期,防治对象以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水稻纹枯病为主;第2次施药于8月20日下午进行,试验田水稻处于破口前7d左右,防治对象以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等为主。依据事先规划区块、线路及飞行参数采用自动飞行模式施药。每小区按3335m2架次药量配药,并在每小区飞防完毕后清洗药箱及喷头再进行下一小区防治。
1.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4.1 气象条件 第1次施药时晴,风力2~3级,温度26~35℃。第2次施药时晴、微风,温度24~33℃。
1.4.2 调查时间和次数 稻飞虱分别于8月19日(最后1次用药药前1d)、21日(药后1d)、23日(药后3d)、27日(药后7d)4次调查;稻纵于9月3日(药后15d)危害定型后调查1次;二化螟于9月10日(药后21d)危害定型后调查1次;“三病”于9月12日田间病害定型后调查1次。
1.4.3 调查方法
1.4.3.1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 调查方法为拍盘法,每个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15点,每点2丛,将涂有机油或肥皂水的白瓷盘伸入稻行间,摇动或拍打稻丛,迅速统计白瓷盘上的飞虱数,计算减退率和防效。
1.4.3.2 稻纵卷叶螟 5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50丛水稻,每株水稻调查上部3张叶,统计卷叶率,计算防效。
1.4.3.3 二化螟(三化螟) 平行式跳跃取样法,每小区调查100丛水稻,统计白穗率,计算防效。
1.4.3.4 纹枯病 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10丛,共50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
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4.3.5 稻瘟病(穗颈瘟) 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每小区查500穗,记录调查的总穗数、病穗数,计算病指和防效。
穗瘟(以穗为单位)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6%~20%(1/3枝梗发病);
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分瘪谷);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1.4.3.6 稻曲病 在水稻腊熟期(稻曲病发生稳定时)调查1次。调查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10丛,共50丛,记录总穗数、病穗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指和防效。
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
0级:无病粒;
1級:每穗1个曲球或染病稻粒;
3级:每穗2个曲球或染病稻粒; 5级:每穗3~5个曲球或染病稻粒;
7级:每穗6~9个曲球或染病稻粒;
9级:每穗10个曲球以上或染病稻粒。
1.4.4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分析 本次试验各个处理均未见对作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
2.2 防治效果 本次试验中,纳米农药处理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结果如表3~6所示。由表3~6可知,对稻飞虱、稻瘟病的防效,因试验田本年度稻飞虱、稻瘟病发生程度轻,通过试验方案方法调查方法及我站病虫测报调查方法调查均未见,固而对稻飞虱及稻瘟病防效有待近一步试验验证。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各处理防效均在90%左右,各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性不明显,其中纳米农药处理较对照药剂处理及农户自防处理药剂均高出近3%左右;对二化螟防效各处理均在90%以上,其中农户自防处理的防效最佳,为92.68%;纳米农药的防效91.41%;对照药剂处理略低,防效为91.34%。对纹枯病防效各处理均达80%以上,且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不明显,防效均达到了理想效果。对稻曲病防效以纳米农药效果最好,防效为76.40%,为3个处理最高;所有处理均达75%以上,防效理想。
2.3 增产效果 通过实收测产,纳米农药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17.19%,对照药剂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16.29%,农户自防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16.82%,以纳米农药处理增产幅度最高(表7)。本次试验2次施药,纳米农药有效成分共计339g/hm2,较对照药剂处理(465g/hm2)减少26.88%,较农户自防处理(546g/hm2)减少37.91%。
3 結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农药水性制剂与广德县常用高端农药的防效无明显差异。在广德县单季中籼稻全生育期用药2次,分蘖期视两迁害虫及螟虫发生情况,以重发虫害为主进行防治;破口前3~10d以穗期主发病害为主并兼治虫害,进行1次防治。3kg/hm2制剂量加水配制15~22.5kg/hm2药液量生产上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效理想,可作为主选药剂用于对水稻病虫害的飞防作业。
纳米农药水性制剂剂型先进,水容性好,施药时配药简单省时,能有效防止喷头堵塞,可提高飞防日作业能力。由本次试验结果可知,纳米农药剂型配药环节比对照省时省力,飞防日作业能力提高近20%,且组合效果较好,能在保证防效同时减少农药用量,减量增效效果明显。如能将各个单剂做成纳米剂型,施药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配方施药,从而更有利于农药减量及降低用药成本。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