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朋友的一次闲聊中谈到了袁世凯家族。那个时候,除了袁世凯,袁氏一脉中文采风流的袁克文刚刚开始成为不错的谈资,我随口说了句我对袁克定更有兴趣。
在我看来,袁克定的看点,不仅由于这位差点成为储君的袁家大少戏剧般的命运本来已极为罕见,更因为这么一个“贵重”的人物,明明活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但自袁世凯辞世之后,他就似乎从文字书写的历史中隐没了,而且隐没得十分彻底,彻底到近现代相关史料中再难以找到“袁克定”三个大字。这种隐没如果是其本人有意为之,其初衷如何,在极热与极冷两种迥异的生活中转换,怎样适应?如果缘于外界的力量,又发生了什么?
现在手里的这本《袁家有故事:袁世凯后裔记忆拼图》与许多年前的那次闲聊有关。书中第60页提到了那次闲聊,提到了我对袁克定的好奇。而本书的作者也正是那次闲聊的参与者。
书中《袁克定暮年疑云》一节部分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中共建国前夕,袁克定已经穷困潦倒,“依然保持着‘太子’遗风,进餐时胸戴餐巾,正襟危坐,用刀叉将窝头切成薄片,蘸着咸菜就餐”,这是目所能见到的现成的文献资料。除此之外,作者还利用了袁克定孙子的口述回忆与文献资料验证和对勘。有赖于此,过去世人心目中仿佛“半截人”的袁克定的形象总算稍稍丰满了一点。
勾稽现有资料,打捞后人记忆,这是作者在讲述袁家故事时所采用的两种手段。从资料储存的完备上可以看出作者的勤奋,而后者尤见辛劳。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繁衍至今已历五六世,作者奔走采访了十多位袁氏后裔,获得的是大量第一手史料,此中之曲折和辛苦非知者不能道。
近些年关于家族史的书颇为热门,但甘坐冷板凳搜尽史料并且愿意不辞劳苦实地采访的作者却并不多见,诚如梁小民先生批评余世存《家世》所云:“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大多都是网上的一些内容。所以,很难让人对所写的家族有什么认识。”而广受读书界好评的王碧蓉所著的《百年袁家》,由于只是选取袁世凯五夫人杨氏这一支作为研究对象,采访的范围限定于此,未免与“百年袁家”的题目略有不称,和本书作者所付出的辛劳相比,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作者的辛劳是值得的。打开袁家的故事,屡有惊心动魄之感。这一点也许会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对袁氏家族来说,袁世凯的辞世无疑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这个家族肯定是在政治和威权的中心,在此之后,这个家族有意识地脱离政治和威权,用作者的话说,本书所讲述的正是“百年来袁家子孙逃离政治和威权的故事”。逃离政治和威权,还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是当人们看到由于身为袁家后裔,袁克定的长孙袁萌临被村里的孩子围着吐口水、编唱侮辱性的俚曲那一场景时,恐怕很难不动容;袁克文之子袁家骝以著名科学家、海外侨胞身份回国探亲,享受很高礼遇,而他的做洗衣工的妹妹袁家祉获准接待时所得到的训令是“不准穿旧衣服”“不准泄露国家机密”……类似细节充斥于全书,阅读者全无情绪的波动几无可能。
读这本书,我常会想起国亚的那本《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国亚说:“我所要讲述的故事,是我们这个典型而普通中国家族的故事。我们这个家族的遭遇,也是一个半世纪以来风云激荡、变化无常的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其实袁家的故事何尝不是一个典型而普通中国家族的故事?假若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由于“袁世凯”这个无法摆脱的烙印,袁家遂成为一个欲做普通人而不能的群体。
国亚家族的故事,袁家的故事,还有赵钱孙李家的故事,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一个中心线索就是不论你是否远离政治和威权,政治和威权也一定会笼罩你。
在我看来,袁克定的看点,不仅由于这位差点成为储君的袁家大少戏剧般的命运本来已极为罕见,更因为这么一个“贵重”的人物,明明活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但自袁世凯辞世之后,他就似乎从文字书写的历史中隐没了,而且隐没得十分彻底,彻底到近现代相关史料中再难以找到“袁克定”三个大字。这种隐没如果是其本人有意为之,其初衷如何,在极热与极冷两种迥异的生活中转换,怎样适应?如果缘于外界的力量,又发生了什么?
现在手里的这本《袁家有故事:袁世凯后裔记忆拼图》与许多年前的那次闲聊有关。书中第60页提到了那次闲聊,提到了我对袁克定的好奇。而本书的作者也正是那次闲聊的参与者。
书中《袁克定暮年疑云》一节部分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中共建国前夕,袁克定已经穷困潦倒,“依然保持着‘太子’遗风,进餐时胸戴餐巾,正襟危坐,用刀叉将窝头切成薄片,蘸着咸菜就餐”,这是目所能见到的现成的文献资料。除此之外,作者还利用了袁克定孙子的口述回忆与文献资料验证和对勘。有赖于此,过去世人心目中仿佛“半截人”的袁克定的形象总算稍稍丰满了一点。
勾稽现有资料,打捞后人记忆,这是作者在讲述袁家故事时所采用的两种手段。从资料储存的完备上可以看出作者的勤奋,而后者尤见辛劳。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繁衍至今已历五六世,作者奔走采访了十多位袁氏后裔,获得的是大量第一手史料,此中之曲折和辛苦非知者不能道。
近些年关于家族史的书颇为热门,但甘坐冷板凳搜尽史料并且愿意不辞劳苦实地采访的作者却并不多见,诚如梁小民先生批评余世存《家世》所云:“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大多都是网上的一些内容。所以,很难让人对所写的家族有什么认识。”而广受读书界好评的王碧蓉所著的《百年袁家》,由于只是选取袁世凯五夫人杨氏这一支作为研究对象,采访的范围限定于此,未免与“百年袁家”的题目略有不称,和本书作者所付出的辛劳相比,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作者的辛劳是值得的。打开袁家的故事,屡有惊心动魄之感。这一点也许会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对袁氏家族来说,袁世凯的辞世无疑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这个家族肯定是在政治和威权的中心,在此之后,这个家族有意识地脱离政治和威权,用作者的话说,本书所讲述的正是“百年来袁家子孙逃离政治和威权的故事”。逃离政治和威权,还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是当人们看到由于身为袁家后裔,袁克定的长孙袁萌临被村里的孩子围着吐口水、编唱侮辱性的俚曲那一场景时,恐怕很难不动容;袁克文之子袁家骝以著名科学家、海外侨胞身份回国探亲,享受很高礼遇,而他的做洗衣工的妹妹袁家祉获准接待时所得到的训令是“不准穿旧衣服”“不准泄露国家机密”……类似细节充斥于全书,阅读者全无情绪的波动几无可能。
读这本书,我常会想起国亚的那本《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国亚说:“我所要讲述的故事,是我们这个典型而普通中国家族的故事。我们这个家族的遭遇,也是一个半世纪以来风云激荡、变化无常的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其实袁家的故事何尝不是一个典型而普通中国家族的故事?假若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由于“袁世凯”这个无法摆脱的烙印,袁家遂成为一个欲做普通人而不能的群体。
国亚家族的故事,袁家的故事,还有赵钱孙李家的故事,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一个中心线索就是不论你是否远离政治和威权,政治和威权也一定会笼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