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秦汉时期,日本、朝鲜已经从中国传入了漆器和髹饰工艺。朝鲜乐浪郡王光、王盱太守墓出土有许多精美漆器,一些漆器上有四川“广汉郡”铭文,证明系从内陆深腹的西蜀传入。
隋唐之交时当日本飞鸟时代(593-710年),中国夹纻造像工艺东传,日本佛教文化为之焕然一新;中国末金镂工艺传到日本,成为日本莳绘工艺的嚆矢。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有中国金银平脱漆琴、篮胎银平脱漆胡瓶、银平脱八角菱花形镜盒、紫檀嵌螺钿五弦琵琶等一批极其精美的中国唐代工艺品,日本成为收藏中国唐代工艺品的重地。据统计,日本收藏中国宋元漆器不下270件,其中不乏工精艺绝的剔黑漆器、嵌薄螺钿漆器、剔红漆器等,数量远超国内;奈良各寺庙和镰仓国宝馆藏有许多中国唐宋时期和日本中古时代遗存的木心干漆像与脱空漆像。中国唐(618-907年)、宋(960-1279年)文化对于日本奈良时代(710-794年)、平安时代(794-1192年)、镰仓时代(1192-1333年)文化的巨大影响,至今为日本学界承认和宾服。
唐朝时当朝鲜半岛的统一新罗时代(676-935年),中国金银平脱和嵌螺钿工艺传往半岛,其博大清新、繁花似锦的装饰风格也在半岛上落地生根,出使高丽的宋朝副使徐竞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新罗“螺钿之工细密可贵”,“骑兵所乘鞍鞯极精巧,螺钿为鞍”。高丽时代(918-1392年),螺钿平脱成为半岛漆器的主要装饰工艺,中国金属釦工艺、嵌螺钿和嵌铜丝工艺被并用在半岛螺钿漆器之上,形成半岛螺钿漆器细密精巧的装饰风格和牡丹卷草之类的花纹程式。朝鲜时代(1392-1910年),半岛螺钿漆器走向了国风化。
明代,日本莳绘工艺传到中国,中国漆工使用金银箔粉的技术因此而有质的跨越。史籍记载,天顺年间杨埙制泥金画漆,“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齚指称叹,以为不可及”1,“漂霞、砂金、蜔嵌、堆漆等制,亦以新安方信川制为佳”([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近之仿效倭器若吴中蒋回回者,制度造法,极善模拟,用铅钤口。金银花片,蜔嵌树石,泥金描彩,种种克肖,人亦称佳”(引处同上)。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放海禁,准许中国人出洋经商,加之东印度公司开辟了欧洲通往东方的直接商道,中国漆器作为商品流向西方,欧洲掀起了一股漆器热。欧洲人把中国款彩漆屏风改装在洛可可家具上,巴黎卢浮宫、伦敦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等各有收藏,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用虫胶漆仿制漆器,最初的制品风格都脱胎于中国漆器,法国洛可可家具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做工精巧,其明显的宫廷气质不乏清代漆器的影响,洛可可艺术又反转过来影响清代工艺美术,以致日本学者称“洛可可式”为“中国-法国式”。天然漆髹饰工艺没有能够在西方生根发芽,不仅因为现代工业在西方的兴起,更因为西方缺少天然漆资源,缺少天然漆髹饰工艺生根发芽的土壤。一部天然漆髹饰工艺史,主要由东亚中、日、韩三国书写,日、韩漆器髹饰工艺是中华漆器髹饰工艺大树上衍生出的花叶,中国漆器髹饰工艺体系博大,日本莳绘工艺体系精深,韩国螺钿平脱技艺精湛。全世界学者对亚洲漆艺文化的研究,都以东亚漆器髹饰工艺为依据。
近代,以大陆李芝卿与沈福文、台湾陈火庆与王清霜等为先端,中国漆艺家纷纷负笈东渡、一大批漆艺家接踵其后,黄丽淑、祝重华、周剑石、孙苗、冯晓娜等先后前往日、韩学习髹饰工艺,将日本高莳绘、平莳绘、肉合莳绘、色粉莳绘、消粉莳绘等工艺及韩国螺钿工艺全面引入中国,青岛姑娘孙苗将日本莳绘的看家本领“本莳绘”学到了足可乱真。福州漆艺家郑益坤学习东邻“重ね研切莳绘”,首创金属箔粉罩透明漆研绘工艺,用廉价的金属箔粉营造出远胜日本昂贵金丸粉莳绘的视觉美。
信息化时代,交通日趋便捷,国家间漆艺交流、漆艺家互访等活动日益频繁。1986年,“首届中国漆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之后,移地前往莫斯科博物馆、列宁格勒博物馆展出。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组织“中国漆艺代表团”,往东京参加“国际箸文化讲演会”“国际漆艺教育研讨会”以后,参观“增村纪一郎漆艺作品展”,并往长野参观“高桥节郎漆艺暨绘画作品展”,往漆器之町木曾等多个漆器产地考察。2008年迄今,共4回派出考察团前往日本并与东京艺术大学、京都艺术大学漆艺家开展文化交流。2012年秋,“世界女漆艺家作品飨宴展”在日本巡回展出,中方漆艺家往东京、京都、轮岛、金泽等漆器产地考察。艺术史论家长北四度赴日本考察博物馆及漆器产地,两度赴韩国考察博物馆及漆器产地,应邀参加“原州漆文化振兴会”系列活动。2017年4月,德国明斯特美术馆邀请全球5所大学40多位师生前往德国进行为期4天的漆艺交流,广州美术学院漆艺专业、中国美术学院漆艺专业师生各携展品前往参加。日、韩漆艺家如大西长利、三田村有纯、金圣洙、郑解朝、金雪等,多次携带作品前来中国参加联展。2017年,我国10余人前往缅甸参与由日本宇都宫大学松岛樱子教授策划的“亚洲漆工艺交流活动”;2018年,日、韩及亚洲诸国漆艺家齐聚中国。“亚洲漆工艺交流活动”现已成为一年一度的定例。
随着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当代,全世界各大学、各文物研究部门都有华人或是汉语娴熟的外籍学者任职,华人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两任主任屈志仁先生和陆鹏亮先生、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先生和研究员贺利先生、旧金山亚洲美术馆司马章先生、英国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中国部陆于平先生、刘明倩先生、宋明伟先生、李晓欣女史以及东京国立博物馆赵玉萍女史等;汉语娴熟的外籍漆器专家有德国海得堡大学东亚美术系教授罗梅(Margarete Pruech)女史、韩国民族美术人协会会长李宗宪先生、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员小林公治先生等。他们往来于国内外,为东亚漆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今天的日本,漆器成为平民于特殊日子使用的高级礼仪用品,全国有22个日本政府指定的传统漆器产地,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京都艺术大学美术学部有漆艺系,金泽美术工艺大学有漆工科,漆器研究与教习机构有石川县轮岛漆艺技术研修所、金泽卯辰山工艺工房、木曾漆器学院、香川县漆艺研究所、会津漆器技术训练学校等。今天,韩国大田培材大学有漆艺系,首尔东方大学院、大邱造型艺术大学、汉城淑明女子学院、釜山新罗大学校、庆山造型大学各有漆造型学科或研究生教育,统营有漆美术馆。而在漆艺的故乡中国,各地形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林林总总的原产地漆器髹饰工艺进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漆器艺人社会待遇空前提高,创造热情被空前激发。与此同时,漆艺进入了各高等院校。高等院校与漆艺企业联手,举办各种漆艺培训班,使天然漆髹饰技艺广为流传,其中的某些技法正在普及。非遗传承人特别是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往往不再满足于子承父业,也不再如《髹饰录》批评的“独巧不传”,也就是夜郎自大守着一技之长秘不传人,而是扎根在研究机构或企业,出入科班学习,进出于省内省外境内境外,广开眼界。因此,他们能够真正理解传统、尊重传统、化用传统,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拿来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自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天然漆漆器耐得住千百年保存,化工涂料对从业者身体造成伤害,从而自觉地选择天然漆制造的手工艺术品,疏远化工涂料批量制品。在世界各国重视文化遗产的新形势下,东亚漆器髹饰工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隋唐之交时当日本飞鸟时代(593-710年),中国夹纻造像工艺东传,日本佛教文化为之焕然一新;中国末金镂工艺传到日本,成为日本莳绘工艺的嚆矢。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有中国金银平脱漆琴、篮胎银平脱漆胡瓶、银平脱八角菱花形镜盒、紫檀嵌螺钿五弦琵琶等一批极其精美的中国唐代工艺品,日本成为收藏中国唐代工艺品的重地。据统计,日本收藏中国宋元漆器不下270件,其中不乏工精艺绝的剔黑漆器、嵌薄螺钿漆器、剔红漆器等,数量远超国内;奈良各寺庙和镰仓国宝馆藏有许多中国唐宋时期和日本中古时代遗存的木心干漆像与脱空漆像。中国唐(618-907年)、宋(960-1279年)文化对于日本奈良时代(710-794年)、平安时代(794-1192年)、镰仓时代(1192-1333年)文化的巨大影响,至今为日本学界承认和宾服。
唐朝时当朝鲜半岛的统一新罗时代(676-935年),中国金银平脱和嵌螺钿工艺传往半岛,其博大清新、繁花似锦的装饰风格也在半岛上落地生根,出使高丽的宋朝副使徐竞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新罗“螺钿之工细密可贵”,“骑兵所乘鞍鞯极精巧,螺钿为鞍”。高丽时代(918-1392年),螺钿平脱成为半岛漆器的主要装饰工艺,中国金属釦工艺、嵌螺钿和嵌铜丝工艺被并用在半岛螺钿漆器之上,形成半岛螺钿漆器细密精巧的装饰风格和牡丹卷草之类的花纹程式。朝鲜时代(1392-1910年),半岛螺钿漆器走向了国风化。
明代,日本莳绘工艺传到中国,中国漆工使用金银箔粉的技术因此而有质的跨越。史籍记载,天顺年间杨埙制泥金画漆,“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齚指称叹,以为不可及”1,“漂霞、砂金、蜔嵌、堆漆等制,亦以新安方信川制为佳”([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近之仿效倭器若吴中蒋回回者,制度造法,极善模拟,用铅钤口。金银花片,蜔嵌树石,泥金描彩,种种克肖,人亦称佳”(引处同上)。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放海禁,准许中国人出洋经商,加之东印度公司开辟了欧洲通往东方的直接商道,中国漆器作为商品流向西方,欧洲掀起了一股漆器热。欧洲人把中国款彩漆屏风改装在洛可可家具上,巴黎卢浮宫、伦敦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等各有收藏,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用虫胶漆仿制漆器,最初的制品风格都脱胎于中国漆器,法国洛可可家具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做工精巧,其明显的宫廷气质不乏清代漆器的影响,洛可可艺术又反转过来影响清代工艺美术,以致日本学者称“洛可可式”为“中国-法国式”。天然漆髹饰工艺没有能够在西方生根发芽,不仅因为现代工业在西方的兴起,更因为西方缺少天然漆资源,缺少天然漆髹饰工艺生根发芽的土壤。一部天然漆髹饰工艺史,主要由东亚中、日、韩三国书写,日、韩漆器髹饰工艺是中华漆器髹饰工艺大树上衍生出的花叶,中国漆器髹饰工艺体系博大,日本莳绘工艺体系精深,韩国螺钿平脱技艺精湛。全世界学者对亚洲漆艺文化的研究,都以东亚漆器髹饰工艺为依据。
近代,以大陆李芝卿与沈福文、台湾陈火庆与王清霜等为先端,中国漆艺家纷纷负笈东渡、一大批漆艺家接踵其后,黄丽淑、祝重华、周剑石、孙苗、冯晓娜等先后前往日、韩学习髹饰工艺,将日本高莳绘、平莳绘、肉合莳绘、色粉莳绘、消粉莳绘等工艺及韩国螺钿工艺全面引入中国,青岛姑娘孙苗将日本莳绘的看家本领“本莳绘”学到了足可乱真。福州漆艺家郑益坤学习东邻“重ね研切莳绘”,首创金属箔粉罩透明漆研绘工艺,用廉价的金属箔粉营造出远胜日本昂贵金丸粉莳绘的视觉美。
信息化时代,交通日趋便捷,国家间漆艺交流、漆艺家互访等活动日益频繁。1986年,“首届中国漆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之后,移地前往莫斯科博物馆、列宁格勒博物馆展出。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组织“中国漆艺代表团”,往东京参加“国际箸文化讲演会”“国际漆艺教育研讨会”以后,参观“增村纪一郎漆艺作品展”,并往长野参观“高桥节郎漆艺暨绘画作品展”,往漆器之町木曾等多个漆器产地考察。2008年迄今,共4回派出考察团前往日本并与东京艺术大学、京都艺术大学漆艺家开展文化交流。2012年秋,“世界女漆艺家作品飨宴展”在日本巡回展出,中方漆艺家往东京、京都、轮岛、金泽等漆器产地考察。艺术史论家长北四度赴日本考察博物馆及漆器产地,两度赴韩国考察博物馆及漆器产地,应邀参加“原州漆文化振兴会”系列活动。2017年4月,德国明斯特美术馆邀请全球5所大学40多位师生前往德国进行为期4天的漆艺交流,广州美术学院漆艺专业、中国美术学院漆艺专业师生各携展品前往参加。日、韩漆艺家如大西长利、三田村有纯、金圣洙、郑解朝、金雪等,多次携带作品前来中国参加联展。2017年,我国10余人前往缅甸参与由日本宇都宫大学松岛樱子教授策划的“亚洲漆工艺交流活动”;2018年,日、韩及亚洲诸国漆艺家齐聚中国。“亚洲漆工艺交流活动”现已成为一年一度的定例。
随着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当代,全世界各大学、各文物研究部门都有华人或是汉语娴熟的外籍学者任职,华人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两任主任屈志仁先生和陆鹏亮先生、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先生和研究员贺利先生、旧金山亚洲美术馆司马章先生、英国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中国部陆于平先生、刘明倩先生、宋明伟先生、李晓欣女史以及东京国立博物馆赵玉萍女史等;汉语娴熟的外籍漆器专家有德国海得堡大学东亚美术系教授罗梅(Margarete Pruech)女史、韩国民族美术人协会会长李宗宪先生、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员小林公治先生等。他们往来于国内外,为东亚漆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今天的日本,漆器成为平民于特殊日子使用的高级礼仪用品,全国有22个日本政府指定的传统漆器产地,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京都艺术大学美术学部有漆艺系,金泽美术工艺大学有漆工科,漆器研究与教习机构有石川县轮岛漆艺技术研修所、金泽卯辰山工艺工房、木曾漆器学院、香川县漆艺研究所、会津漆器技术训练学校等。今天,韩国大田培材大学有漆艺系,首尔东方大学院、大邱造型艺术大学、汉城淑明女子学院、釜山新罗大学校、庆山造型大学各有漆造型学科或研究生教育,统营有漆美术馆。而在漆艺的故乡中国,各地形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林林总总的原产地漆器髹饰工艺进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漆器艺人社会待遇空前提高,创造热情被空前激发。与此同时,漆艺进入了各高等院校。高等院校与漆艺企业联手,举办各种漆艺培训班,使天然漆髹饰技艺广为流传,其中的某些技法正在普及。非遗传承人特别是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往往不再满足于子承父业,也不再如《髹饰录》批评的“独巧不传”,也就是夜郎自大守着一技之长秘不传人,而是扎根在研究机构或企业,出入科班学习,进出于省内省外境内境外,广开眼界。因此,他们能够真正理解传统、尊重传统、化用传统,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拿来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自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天然漆漆器耐得住千百年保存,化工涂料对从业者身体造成伤害,从而自觉地选择天然漆制造的手工艺术品,疏远化工涂料批量制品。在世界各国重视文化遗产的新形势下,东亚漆器髹饰工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